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1 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1 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文章结构,探究文章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时一、探究文章结构1.本文如果直接从第三节刘和珍的平时表现写起, 把一、二节移到第五节后, 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 好不好? 为什么? 答题思路 本题考查作品结构思路,作品结构是为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服务的,要从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来考虑作答。 不好。 如果先写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再按时间顺序展开,就成了单为刘和珍一人作纪念文章或作传了,而本文题目虽为“记念刘和珍君”,实际目的却是以“记念刘和珍君”为切入点,评述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从写作缘由写起,正好概括了发生惨案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和作者的感情历程,既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又丰宽了文章内涵,延展了写作目的。2.作者为什么以纪念刘和珍作为写作切入点,来纪念“三一八”惨案? 答题思路 考查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鲁迅要揭露的是“三一八”慘案的真相,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惨案发生后,反动文人诬蔑请愿学生是“暴徒”。那么,本题要围绕对刘和珍等人物的纪念是如何攻破这一诬蔑之说来作 ①刘和珍作为一个品行良好的学生,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作者反复写她的 “微笑”“态度很温和”,侧面写明请愿群众的身份、形象,让人了解这是怎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诬蔑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其凶残、下劣便不言而喻,所谓“暴徒”“受人利用”的无耻谰言都不攻自破。②写刘和珍遇难,用了一系列镜头,枪弹的攒射、棍棒的挥舞,历历在目;在枪林弹雨中同学们互相救助的情景也历历在目。这样的特写镜头远能使人想见惨案的全景,能够更深刻、形象地揭露段褀瑞反动政府屠杀学生的凶残和暴虐,唤醒麻木的“庸人”,激励“苟活者”行动起来,也更进一步激发“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的斗志。③写刘和珍,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追悼会,写程君的话,又真切地反映了“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正义的人们怎样深切地悼念死难者。通过“记念刘和珍”,作者纪念了整个惨案,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3.找出贯穿文章线索的句子。(详见课件)4.作者反复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有要说的话”,但却屡屡表示“无话可说”。本文八个部分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言与不言这一矛盾。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并体味语言矛盾中强烈情感。不矛盾。“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是尚能保持冷静状态下的鲁迅。但又时时为心中猛烈的情感的火焰所燃烧,呈现无语的状态。 在无语的表述中,充斥着对反动当局凶残暴虐的控诉,对走狗文人阴险无耻的愤怒,两次谈及都使他无话可说,这样的无语正是强烈情感使然,是情到深时的无言,鲁迅太愤怒了、太痛苦了。“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一句处于全文结尾,是作者在分析请愿的意义,提出“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后提出。真正无语了,全文止步于此。“说不出话”较“无话可说”所表达的情感则更为浓烈,强烈、丰富的情感已无法以言语的形式来表达,而只能寄以“呜呼”的长啸来倾诉。二、探究文章情感1.读文章,有几次出现作者关于“写一点东西”的不同表述,请找出并体会其蕴含的情感。答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写一点东西”的不同表述有三次,每一次出现的位置不同,针对的对象不同,表达的情感也有变化,要联系具体语境,结合针对的对象和表达的感情作答。1.读文章,有几次出现作者关于“写一点东西”的不同表述,请找出并体会其蕴含的情感。①第一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针对刘和珍来说的。对这样一位热切地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对这样一位与作者有着师生之谊的忘年知音,对这样一位“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鲁迅不仅是因为程君的请求,更是发自内心地觉得“早”该“写一点东西”来纪念她,以表悲痛之情。②第二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紧接着“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出现的。是指控诉暴行、揭穿流言、唤醒民众的必要, 也表达了作者对“似人非人”世界的强烈痛恨。 ③第三次:“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针对“庸人”而言的。惨案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难道烈士的鲜血就这样白流了吗?敌人欠下的血债就不讨还了吗?不能!这里“正有写点东西的必要” 表达了者对习惯于“忘却”的庸人们的不满和提醒他们不要忘记烈鲜血的强烈希望之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介绍人物——刘和珍,了解写作背景,题目解说,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归纳全文内容,整体了解文本,研读文本,理解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5 *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思想,理解苏格拉底提问方式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诵读全诗,整体感悟,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精读全诗,深入分析,品读课文,明晰主旨,素材积累—高适名句,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