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1 赵州桥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1 赵州桥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赵州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赵州桥》课时安排第3课时(共3个课时)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重点语句和课文内容,掌握作者在描写赵州桥美观方面时的写作特点。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图片展示等方法,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并积累语言。4、在学习中,体会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并积累语言。2、体会赵州桥美观的写作特点。3、体会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赵州桥》。本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本单元的课文包括《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其中,第11课《赵州桥》是一篇精读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的说明,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等特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作者把说明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等建造特点。课文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以及设计上的特点,理解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学情分析】1、已有学习经验三年级学生对古桥方面的认识有限。对策:在导入方面激发学生对“桥”产生兴趣。其次通过抓住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外观、特点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赵州桥。2、学习风格①思维方式方面,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②注意力方面,注意力稳定性较差,容易分心。对策:利用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义,同时利用游戏、分组讨论等活动性较强的方式进行生字的学习和操练。【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1、问答法2、讨论法3、讲授法4、演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等内容。并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了赵州桥的雄伟和坚固。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借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2分钟)教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第三段主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并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将第二段和第三段衔接起来的呢?学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教师:同学们找得真是又快又准,值得表扬。师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第二自然段的后半部分主要是介绍赵州桥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坚固的特点。教师:第三自然段主要是介绍赵州桥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美观的特点。教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的前半句总结了上一个自然段中赵州桥坚固的特点,后半句又提示我们下文要介绍的内容,也就是赵州桥的美观。所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个句子就将文章从第二自然段自然地过渡到第三自然段。【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出本课的过渡句,进而理解过渡句的作用。同时为下面学习赵州桥的美观这一特点有整体的把握。 三、深入研读(7分钟)第三自然段教师:请前后桌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仔细研读第三段,讨论赵州桥栏板上的图案有哪些?教师:(小组讨论结束后)请一个小组的小组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赵州桥栏板上的图案有哪些呢?学生(小组长汇报):①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②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③双龙戏珠。教师:概括得真全面,请坐下。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赵州桥栏板上的图案的吧!教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个句子: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学生: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教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上面这幅图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这两条龙是怎么样的?学生:相互缠绕(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互缠绕”)教师:我们可以看到这两条龙的中间部分是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就像老师的手这样相互缠绕。教师:我们再接着往下看,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学生: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图片上这两条龙的前爪是怎么样的?头又是怎么样的呢?学生:相互抵着,回首遥望。教师:同学们,请和你们的同桌相互合作,模仿图片上的动作吧!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板书:相互抵着)教师:让我们接着往下看,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这个句子: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学生: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这两条龙的中间有什么呢?学生:有一颗珠子。教师:对了,这就是双龙戏珠。(板书:双龙戏珠)【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赵州桥栏板上的图案有哪些?以及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赵州桥的美观之处。教师:作者在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时,用到了一个句式,这个句式是什么呢?学生:有的……有的……还有的……教师:作者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将赵州桥栏板上的精美图案串联起来,让我们感受到赵州桥栏板上的图案之多。那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来造句吗?学生1/2/3:天上的云朵真是变化万千啊,有的像快乐的小鸟,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自由的小鱼,还有的像可爱的小兔。教师:描述得真是活灵活现,请坐下。【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和掌握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赵州桥栏板上的图案之多,图案之精美。教师:作者如何评价赵州桥栏板上的这些龙呢?学生:“所有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教师:同学们,这些龙是真的活了吗?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学生:不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教师:对了,作者在评价赵州桥栏板上的这些龙的时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这些龙被刻画得活灵活现的特点夸大化,更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赵州桥栏板上的这些龙被刻画得非常生动形象,十分精美。同学们,欣赏了赵州桥栏板上这么多精美的图案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赵州桥可真美观呀!教师:老师感受到了你对赵州桥的欣赏和赞叹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欣赏、赞叹的感受,再齐读第三段,感受赵州桥的美观。【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理解和体会作者对赵州桥栏板上这些龙的评价,进一步感受赵州桥的美观之处。 第四自然段教师: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并结合我们前面学习的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等特点之后, 你有什么想法和感悟呢?学生:古代劳动人民真有智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师: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让我们由衷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板书:智慧、才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之后,有哪些想法和感悟,进而体会和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四、课堂小结(1分钟)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赵州桥的美观这一特点,同时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师生共同总结回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和回顾,有利于加强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五、拓展延伸教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这个小游戏的名字是“假如我是小导游”。一位同学扮演导游,其他同学扮演游客。扮演导游的同学要向其他同学介绍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同学们可以试着用下面的句子作为开头: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赵县,光临世界闻名的赵州桥。赵州桥......教师:同学们,在介绍赵州桥美观的特点时,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我们刚刚学习的赵州桥栏板上的图案分别有什么?有相互缠绕的飞龙,有前爪相互抵着的龙,还有双龙戏珠。接下来老师想邀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当小导游,其他同学当游客。小导游可以结合板书和游客们介绍一下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学生: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赵县,光临世界闻名的赵州桥。赵州桥桥面两侧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有的是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有的是刻着两条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的飞龙;还有的是刻着双龙戏珠。游览赵州桥,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师:小导游将赵州桥美观的特点介绍得真是全面又细致,让老师都想赶紧到赵州桥那游览一番呀!【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当小导游,向其他学生介绍赵州桥,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分钟)当小导游,向父母介绍赵州桥美观的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当小导游,向父母介绍赵州桥美观的特点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赵州桥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 赵州桥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要内容,本课重点,本课难点,应知应会,重点难点例析,重、难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1 赵州桥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具体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