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一学期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班学生60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7人。由于大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因此,教学中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实现知识的迁移,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学科的有机整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编写的思路还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了实践与创造,加强了综合与渗透。教材以“单元主题”的方式呈现,包含了“聆听欣赏”、“学唱表演”、“编创活动”几个版块,这是大家已非常熟悉的。 全册共有8个单元,是根据主题思想安排教学内容的,体现了拓展学生音乐视野、感受音乐作品中真善美、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意图。 第一单元:主题是“春意”,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钢琴曲《致春天》、童声合唱《春水》,学唱歌曲是《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本课四首作品的特点非常的鲜明,通过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欣赏和不同情绪的歌曲演唱,让学生感受浓浓的春意,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二单元:主题是“欢乐的村寨”,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学唱歌曲是《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不难看出,这个单元选的都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旨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极其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第三单元:主题是“幻想”,教材内容安排的聆听欣赏曲是歌曲《天地在我心》、歌声与乐队《望月节》、管弦乐《水星--飞行使者》,学唱歌曲是《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通过五个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进一步发展想象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从主题与内容来看,第三单元与第二单元相差极大。 第四单元:主题是“四季”,教材内容安排的聆听欣赏曲是根据青海民歌改编的管弦乐《四季歌》、器乐曲《秋收》,学唱歌曲是《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这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的一方面反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能力。 第五单元:主题是“您好!大自然”,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是合唱《我们的田野》、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学唱歌曲是《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本课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和“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的学习,让学生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田野在召唤》和《我们的田野》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中的欢乐。 第六单元:主题是“京韵”,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笛子与乐队《京调》,学唱歌曲是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音调缀成的戏歌《我是中国人》、《蝈蝈和蛐蛐》。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京剧“二黄”、“西皮”的唱腔,感受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第七单元:主题是“友谊”,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学唱歌曲是《手拉手》、《可爱的苹果》。这四首作品主题鲜明,情绪热烈,让学生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表达师生情、生生情及人间最珍贵的友谊,进一步友谊永存,体验人间的情和爱。 第八单元:主题是“百花园”,教材内容安排了聆听欣赏曲是歌曲《牡丹之歌》、器乐曲《花之歌》,学唱歌曲是四川民歌《盼红军》、河南民歌《编花篮》。让学生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带来的温馨与快乐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3、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三、本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 (2)加强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3).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4).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3)并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 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五.渗透的法制教育: 第三单元《长江我的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 教学进度: 周 次 | 教学内容 | 备 注 | 第1——2周 | 一、西部风情 | | 第3——4周 | 二、古诗新唱 | | 第5——6周 | 三、美丽的草原 | | 第7——8周 | 四、欢快的舞步 | | 第9——10周 | 五、绿色畅想 | | 第11——12周 | 六、欢乐的鼓声 | | 第13——14周 | 七、音乐中的故事 | | 第15——16周 | 八、美好的祝福 | | 第17——18周 | 九、多彩的贵州 | | 第19周 | 期末考试 | | 第20周 | 寒假开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