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整册
- 华师大9上科学1.1 化学方程式 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华师大9上科学1.2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华师大版科学九上 2.1 生活中的酸和碱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华师大版科学九上 2.2 重要的酸 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华师大9上科学2.3 重要的碱 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化学反应3 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化学反应3 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 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1.了解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1.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3.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教学过程】一、分解反应制取氧气: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2)实验步骤: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离:移离导气管。熄:熄灭酒精灯。(3)注意事项: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水(H2O)+氧气(O2)。(2)注意事项: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3)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3.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1.具体过程: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3 热机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2 比热容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