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蜀道难(第2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330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蜀道难(第2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330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蜀道难(第2课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330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学课件_蜀道难(第2课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3308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教学ppt课件,共9页。
1.诗的开篇是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的?诗人为什么要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壮的咏叹基调。之后,诗歌先叙述蜀地长期闭塞的状况,引蚕丛、鱼凫开国的传说,寓高山阻隔之意;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峦叠嶂的地貌, “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的由来。诗人引“五丁开山”的传说,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开路者的神力和勇力。
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目的在于劝君王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狼与豺”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像描写蜀道猛兽又像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蕴和现实的内涵。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恰恰证明了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2.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原因:这是一首乐府诗,虽然没有乐律可依,但自成一格,具有歌行体的特点,即音韵流畅激昂,节奏回环往复,情感逐次升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诗人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作用:从结构上看,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似一条红线将《蜀道难》的诗中之景、诗里之情、诗内之意紧密联系起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第一次出现,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点出了主题——危途难行,并定下全诗的基调。第二次出现,是在描写蜀道险峻难行和恐怖凄清的感受之后,是此时诗人魄动心悸、不能自已的感情的流露。第三次出现,是写国情之险恶,同时在结构上,也标志着由极写山之高、路之难,转向写政治形势之险恶。
3.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诗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① 运用夸张。诗人以“尔来四万八千岁”夸张叙述蜀国亘古闭塞的状况,以“百步九折萦岩峦”夸张描写山路的曲折盘桓,以“连峰去天不盈尺”夸张描写山高壁险。② 引用传说。诗人以“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蜀道开凿过程中人和自然的斗争,以“六龙回日”的传说表现蜀道之上壁立千仞的险峻。这些传说给诗歌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③ 运用衬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是运用反衬的手法来写“蜀道之难”: “黄鹤”善飞,却为之垂翼而“不得过”;“猿猱”善攀,却为之敛容而“欲度愁”,这就生动地暗示出了行人入蜀的艰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通过人们的动作和无可奈何的神态,衬托出蜀道之高危。
4.诗人是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④ 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 “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图景,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苍凉空寂的环境,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⑤ 虚实结合。第一段主要是虚写,引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的传说,把自然力加以“神化”。第二段是实写,以蜀道的山水特点来展示蜀道的险要情景。最后一段“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则亦实亦虚,令人不寒而栗,提醒入蜀之人警戒战乱之祸。
观点一:是对友人的关怀和劝慰。从诗中“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等诗句推测,李白极言蜀道艰险难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入蜀安危的关切之情,劝告友人早日归来。观点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地势险要,蜀中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都有发生叛乱的可能。在诗中,诗人极力描绘蜀地山川的险要,预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家所利用,以期唤起朝廷的注意。因此,诗歌揭示出当时太平景象背后潜在的危机,透露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和忧虑。
5.关于《蜀道难》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你是如何理解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三:是反映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作。比如“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暗示了诗人仕途的坎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暗示了仕途的险恶。观点四:是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诗反复咏叹“蜀道之难”,实则歌颂历代蜀道开拓者的那种大无畏的崇高牺牲精神,表现了对彻底征服“蜀道”的一种呼唤与希求,气魄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教学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词语分析,段落赏析,作者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教学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感悟蜀道,第一段,蜀道之高,文学文化常识拓展,蜀道之凶,文学文化常识的拓展,流转华美的韵律,背景资料,①劝诫友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体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