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14. 《诗词三首》同步课件+教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语文9上 14 诗词三首.pptx
    • 语文9上 14 诗词三首.doc
    语文9上 14  诗词三首第1页
    语文9上 14  诗词三首第2页
    语文9上 14  诗词三首第3页
    语文9上 14  诗词三首第4页
    语文9上 14  诗词三首第5页
    语文9上 14  诗词三首第6页
    语文9上 14  诗词三首第7页
    语文9上 14  诗词三首第8页
    语文9上 14  诗词三首第1页
    语文9上 14  诗词三首第2页
    语文9上 14  诗词三首第3页
    还剩4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诗词三首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诗词三首授课课件ppt,文件包含语文9上14诗词三首pptx、语文9上14诗词三首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4  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三首古诗词,把握三首古诗词的主要内容。2.感悟、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欣赏诗词的语言艺术。3.赏析诗词中的名句,领悟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及情感。【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词以及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2.体会作者的情感,熟读成诵。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教学过程】       《行路难》(其一)导入一: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奇葩,是传统文化的宝库。多读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下面,就让我们先来欣赏李白的著名诗作《行路难》(其一)。导入二:《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意愿抱负的。今天我们学习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乐府古题诗《行路难》(其一),看看这首诗如何言志1.品读节律,熟读成诵。指导:七言停顿:四/三;二/二/二/一;二/二/一/三三言停顿:一/二;二/一押韵:乐府古题诗,押韵较灵活。千、钱、然、川、山、边、难押an韵。(学生标划停顿,正音朗读,教师范读,自由朗读,熟读成诵。)2.疏通文意,翻译诗句。重点词:羞、直、歧路、今安在、济1.介绍作者。2.了解背景。诗如画美,以文字作画,以画面言志。诗的语言讲究精练,言有限而意无穷。品读诗歌描绘的场景画面,就能读懂诗歌,理解画面背后包含的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画面一:宴席画面1.开篇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如何描绘的?【明确】精美的食器:金樽、玉盘;珍奇的食物:清酒、珍羞;极言奢华:十千、万钱。用夸张手法,突出筵席的丰盛华美,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2.三、四句中通过什么方法写出欢宴中诗人强烈的反差?有何效果?【明确】”“”“”“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诗人政治失意后心绪茫然、痛苦郁闷的心情。诗人先极言丰盛华美的宴席场景、欢乐的宴饮气氛,而面对美味佳酿却难以下咽,不能畅饮欢愉,前后对比反差中,更衬托精神的苦闷。画面二:行路画面1.行路画面怎么体现?联系背景思考行路难有何深意。【明确】冰塞川”“雪满山使诗人渡黄河登太行都十分艰难。李白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希望能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之后却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反而受到排挤,被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吗?行路难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句式有什么作用?【明确】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沉。语句意指人生路不仅崎岖,且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1.仕途艰难,大志难酬。但诗人并不是那种性格软弱的人,查清典故内容,你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志?【明确】垂钓碧溪”“乘舟梦日两个典故,吕尚和伊尹两人仕途开始都不顺利,但最终都受到重用,大有作为。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借典故自比古贤,表达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所信任重用,以施展才能和抱负,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2.直抒胸臆表心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和志向?【明确】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身处逆境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行路难》(其一)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既抒写了诗人出仕无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悲愤之情,也体现出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策略:知人论世明心境;品读画面读心意;了解典故解心志。1.背诵默写诗歌。2.课外阅读《行路难》(其二)。爱国诗词积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曹植《白马篇》)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宋·陆游《金错刀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上节课我们通过品读《行路难》(其一)理解了作者诗歌中表达的心志,学习了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试着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1.回顾上节课朗读停顿和押韵知识。七言:四/三;押en韵。2.回顾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策略:知人论世明心境,品读画面读心意,了解典故解心志。3.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读成诵。4.学生边读边对照注释,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1.介绍作者。2.了解背景。1.反复咀嚼首联,体会作者感情。【明确】这两句直抒胸臆,写作者自己想改革时弊却遭到打击,被贬到巴山楚水这凄凉荒僻之地,置放了二十三年。凄凉地弃置身两个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把诗人抑制已久的心酸愤懑之情表现了出来。2.品读颈联画面,理解作者心意。【明确】画面景物:沉舟千帆、病树万木,一旧一新,旧物衰朽,新生接替,蓬勃发展。作者心意: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现实固然令人惆怅,但作者乐观豁达,对世事的变迁和仕途的坎坷,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同时富含哲理,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3.理解诗句中长精神的含义。【明确】点明酬赠之意,又与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教师小结】本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1.查清典故内容。典故一:向秀作赋典故,也叫向秀思旧。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向秀经过嵇康旧庐时闻邻人笛音,不禁忆起嵇康之死及其生前弹琴的模样,思念不已,故作《思旧赋》。赋中直陈直叙,除了对亡友的沉痛悼念之外,对当时黑暗政治难以明言的悲愤也流露其中。可谓情真语切,悲愤交加,寄意遥深。典故二:王质烂柯典故。晋朝时有一个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上山打柴,看到两个童子在溪边大石上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驻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已经朽烂,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得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旧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后来,人们也用烂柯借指围棋。2.读懂作者心志。【明确】怀旧空吟闻笛赋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隐含对政治世事的慨叹和悲愤哀怨交加的复杂情感;到乡翻似烂柯人借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本节课我们运用上节课所学方法知人论世明心境,品读画面读心意,了解典故解心志理解、分析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不仅体会到诗歌表现出来的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体会到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课外阅读《赠李白》。  《水调歌头》(指名学生背诵前两首古诗)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千姿百态,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他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情思。1.介绍作者。2.了解背景。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2.学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气、语调等问题。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结合注释弄清词作大意,初步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思考:本词以什么为线索?它在上、下阕各起到什么作用? (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回答)【明确】明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和线索。本词通篇咏月,以明月开端,以婵娟收尾。上阕写饮酒问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可以说是借明月自喻清高;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可以说是用圆月将别离升华为美好的祝愿。1.小序交代了什么?欢饮达旦,是真正欢饮呢,还是借酒浇愁?如果是后者,那么愁从何而来?【明确】(1)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2)是借酒浇愁;政治失意,怀念弟弟。2.作者把酒问天,表达了怎样的愿望?【明确】望月痛饮,向往飞升。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自比神仙,一个,一个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害怕那儿的寒冷,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月下起舞,清影随人,令词人陶醉。这两句写他对着自己的影子起舞,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了词人孤独的心情;何似在人间写词人通过比较,觉得还是人间好,表现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几句有什么作用?【明确】”“描写月亮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暗示作者赏月时间长,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无眠泛指因遭受亲人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此处指作者,暗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朱阁”“绮户与上阕的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和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拟人、反问。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明月不应有什么怨恨吧,为何总在人们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流露出有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抒发了词人怀念亲人的感情。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明确】这是蕴含了人生哲理的句子。作者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避免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再慨叹悲伤了。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8.怎样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明确】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祝福,只要人平安幸福,纵然千里相隔,也能同赏一轮明月,犹如咫尺相依。难遣之情至此释怀,这是自我安慰,是对亲人的劝慰,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宽慰,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水调歌头》这首词通过对词人中秋醉酒赏月的描写,表现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情感变化,抒发了词人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1.步步设问,情由景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作者开篇陡然发问,把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表达了出来,显露出作者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下阙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开始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抱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整首词围绕步步发问,词人对自然、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怀,便在对天上皎洁的明月的发问中抒发出来。2.寓哲理于抒情之中。全词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层次结构跌宕起伏,感情抒发曲折变化。作者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以自然界的深远澄净映衬自己胸怀的超脱开朗。3.借月抒怀,别具一格。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关乎人事,表现出自然与社会契合的特点。上阕借明月自喻清高,下阕用圆月衬托离别,把”“人格化,亲切动人、朴实无华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既有情趣,又有理趣,极富浪漫色彩,给读者以极致的美学享受。1.背诵默写诗歌。2.课外阅读《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图文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任务与评价标准制定,感知诗词的韵律与节奏,第二课时,议题五,议题一以背景识人,议题二以“画”入境,议题三以“象”知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诗词三首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诗词三首习题课件ppt,共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图文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赏析,诗人的感情,把握主旨,刘禹锡,作者简介,文本链接,整体感知,水调歌头,朗读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