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统编版 九年级上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45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九年级上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45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九年级上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45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九年级上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452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九年级上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452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九年级上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452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九年级上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452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九年级上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3452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11 岳阳楼记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1 岳阳楼记背景图课件ppt,共17页。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抓住两个“异”字
分析文章脉络
第二段最后一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第五段第一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划分层次,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背景和作记缘由。
(2)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 登楼览物的心情;(3-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把老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乐;把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以天下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百姓的愁苦为担忧,然而这样的人还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
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1)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原因
(2)洞庭湖的全景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3)描写“阴冷”的画面
(4)描写“晴明”的画面
(5)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
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
《岳阳楼记》一文大量运用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文采和诗意。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对偶句: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排比句: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比喻句: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 ]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带走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 整首诗运用衬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登岳阳楼[ 唐 ]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chè),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翻译】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浩瀚的洞庭湖好像把吴、楚两地在东南边隔开,天地日月仿佛都在湖上荡漾漂浮。亲戚朋友没有一点消息,年老体弱的我只好带着一家靠着这一叶孤舟任意漂泊。关山以北的战争烽火仍然没有停息,依在窗前遥望破碎的河山,不禁涕泪潸然。
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登岳阳楼宋代: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颈联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诗的最后一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这一联似乎是诗人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吊古伤今,感怀伤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岳阳楼记示范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范仲淹简介,写作背景,降职或远调,做郡的长官,第二年,同“俱”全皆,唐今贤人,指“岳阳楼”,同“嘱”嘱托,重修岳阳楼这件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我们学过哪些“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我所了解的滕子京,写作背景,重点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书法欣赏,标题解读,自主学习,朗读课文,字词检测,政通人和,北通巫峡,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之大观也,百废具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