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教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作者介绍,解题《鱼我所欲也》,字音校准,字词解释,字词概括,通假字,同“避”躲避,同“辨”辨别,介词为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感知文本,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句。
理清文章内容,了解孟子在本文所表达的观点。
孟子,名 ,字 ,战国 、 。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 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在政治上,他提倡“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 论。
孟子(约前372—前289)
“性善论”的要点: ①“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②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不为苟得也(wéi) 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 蹴(cù)尔 不屑(xiè) 苟得(gǒu)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欲:想要。所欲:想要的东西 也:表判断得兼:同时得到舍:舍弃义:指大义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甚于:超过,胜过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指苟且偷生恶:讨厌,憎恨患:祸患,灾难辟:同“避”,躲避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使:假如,假使莫:没有可以:可以用来何不用:什么(手段)不用呢为:做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由是:通过这种方法是故:因此,这是因为非独:不仅仅,不只是心:这种心丧:丧失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羹:粥状食物呼:没有礼貌的吆喝尔:用作后缀蹴:踩踏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万钟:优厚的俸禄辩:同“辨”,辨别加:益处奉:侍奉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乡:同“向”,先前,从前受:接受是:这种(做法)已:停止谓:叫做本心:本性,指人的羞恶之心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得,同“德”,感恩、感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动词,做,这里引申为采用)
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德”,感恩、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得之则生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今义:豆科植物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是
古义:益处,好处 今义:加上、增加
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表示许可,能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上下交征利”的时代。孟子认为,一国上下不顾道义地逐利,就会作乱犯上,必然导致国破家亡。所以孟子甚至将“富”与“不仁”对立起来。因此,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的“舍生而取义”的观点,既是对人性的一种期望,也是对仁政的一种期待。正像他所说的那样:“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儒家政治理念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子。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