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教案设计
展开罪恶之证 人性之思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教学设计
一、 总体思路及意图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一课是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七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第一课,世界文化遗产课本身就不同于其他的历史课,更何况这类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所以对于如何上好这一课我毫无方向。
但是没有办法,我还是得尽量去上好它,于是我认认真真的把课本读了几遍,包括前言和历史纵横等课本的角角落落。同时上中国知网下载了一些相关的论文,上百度文库下载了一些相关的课件、资料和教学设计,并把它们认真的看完。这时我对本课才能说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但是本课如何导入,重难点如何设置,本课的灵魂是什么?这些都没有头绪,于是又开始翻阅那些论文、课件和资料,突然看到吴秉真的《非洲奴隶贸易四百年始末》中的一首诗,它是美国诗人朗费罗写的《证人》,这首诗的意思就是那些深海里的奴隶的白骨就是奴隶贸易这殖民罪恶的证人,它们见证了奴隶贸易的罪恶。看到这里,我想到本课的标题就是《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标题的意思就是戈雷岛是奴隶贸易的“证人”,于是我确立了导入环节——以《证人》这首诗导入,同时也想到了本课的灵魂——“证人”,戈雷岛就是奴隶贸易的“证人”,根据这个,我设计出了本课的线索:一、叩问:戈雷岛是历史上哪一罪恶事件的“证人”?二、聚焦:为什么戈雷岛能成为“证人”?(即戈雷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三、反思:戈雷岛作为“证人”的意义?根据学科指导意见,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奴隶贸易的罪恶”和“戈雷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戈雷岛作为‘证人’的意义——牢记历史,警示后人,树立尊重人权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但是经过组内几位老师的讨论后,发现自己对本课的理解还是太浅了,对本课的灵魂把握很不到位,而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1.第一个标题:扣问:戈雷岛是历史上哪一罪恶事件的“证人”?中扣问是直击心灵的,但后面问的确实哪一罪恶事件,太不符合了;2.没有板书,重点难点知识没法落实下来。不过值得庆幸的主体内容没有太大问题,重难点的把握也很准确,经过与同组老师的讨论确定了本课的标题为《罪恶之证 人性之思》,线索修改为:一、回望殖民主义的历史阴霾——奴隶贸易的罪恶;二、聚焦戈雷岛上的铁血罪证——戈雷岛的历史沿革和标志性建筑;三、反思文化遗产的警世作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课的灵魂也是本课的标题——对人性的思考。
二、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
教师:[推出PPT2]打开背景音乐《雨的印记》,朗诵美国诗人朗费罗《证人》一诗。(朗诵完后提问)“我们是证人”中“我们”指的是什么?
学生:“我们”是指“锁着铁链的人骸”和“奴隶的白骨”。
教师:他们是什么的证人?
学生:他们是奴隶贸易(三角贸易)的证人。
教师:今天我们讲的是奴隶贸易的另一位“证人”,它就是世界文化遗产——戈雷岛。
[设计意图]以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证人》一诗导入,可以瞬间把学生带入当时那沉重的历史情境当中,可以很好的调动同学们的情感。
2、 过程
教师:[推出PPT3](指到背景图片)这就是戈雷岛,它在哪里(地理位置)?它的自然条件怎么样?(显示地图)
学生:地理位置:戈雷岛位于今天西非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东南,是非洲大陆最西端的一个海岛,也是距离美洲大陆最近的海岛。
教师:根据地图讲讲戈雷岛的自然条件?
学生:自然资源:戈雷岛有充足的淡水资源和良好的避风港湾,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教师:对的,正是由于它拥有了这样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戈雷岛成为了西非最大的奴隶贸易的集散地。它是如何见证奴隶贸易的罪恶的呢?暂且不说,我们先回望殖民主义的历史阴霾——奴隶贸易的罪恶。
[设计意图]戈雷岛地图能清晰的体现它在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从而为戈雷岛成为奴隶贸易的见证作铺垫。
(1)回望殖民主义的历史阴霾——奴隶贸易的罪恶
教师:[推出PPT4,显示标题,然后收起标题,显示问题] 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记得思考这么几个问题:奴隶贸易的时间、原因、过程和罪恶?(播放视频)
教师:视频看完了,奴隶贸易的时间是?
学生:15世纪中期至19世纪。(学生回答后显示出来)
教师:奴隶贸易的原因是?
学生:美洲种植园和矿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教师:奴隶贸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
教师:奴隶贸易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出程:奴隶贩子把欧洲的枪支、纺织品、甜酒等廉价的工业品运到非洲;中程:把在非洲购买的黑人运到美洲;归程:把用奴隶换取美洲的蔗糖、烟草、黄金等运回欧洲。(学生回答时在黑板上写板书)
教师:奴隶贸易的罪恶有哪些呢?[推出PPT5]结合黑奴血泪史来回答。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必修二中奴隶贸易的回顾,通过视频可以很形象生动的让学生回顾出奴隶贸易的时间、原因、过程、罪恶,其中奴隶贸易的罪恶用语言是很难描述的,但是有了视频的帮助以后学生的情感就很容易调动起来了。
学生:奴隶贩子捕捉、关押、鞭打、烙印、处死、贩运黑人。
教师:这是奴隶贸易对黑人的罪恶。那奴隶贸易对整个非洲的罪恶是什么?[推出PPT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刚果王国在奴隶贸易之后的变化。
学生:刚果王国在奴隶贸易之前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王国,但奴隶贸易后却消失了。
教师:结合视频内容,思考奴隶贸易对非洲影响有哪些?
学生: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了大量的劳动力,破坏了生产力,破坏了原来的政治经济秩序,使欧洲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更是导致非洲一直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设计意图]有的学生看完视频后可能就只留了个大概印象,具体的东西可能想不起来了,为了让学生对奴隶贸易的罪恶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截取了视频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画面并找了一段反映非洲衰落的文字,有了这些图片和文字的帮助我想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2)聚焦戈雷岛上的铁血罪证——戈雷岛的历史沿革和标志性建筑
教师:看到这些奴隶贸易的罪恶后,我的内心也十分沉重。但是戈雷岛为什么能见证奴隶贸易的罪恶呢?让我们一起聚焦戈雷岛上的铁血罪证——戈雷岛的历史沿革和标志性建筑。[推出PPT7,显示标题,退出标题]
教师:[推出奴隶时间表和戈雷岛沿革表]这是两张时间表,分别是奴隶贸易的时间表和戈雷岛沿革的时间表,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把划线地方填上。(与学生一起把划线地方填上)
教师:在奴隶贸易初期,戈雷岛的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已经被发现了。
教师:被发现后的戈雷岛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当然是奴隶贸易的中转站,枢纽,集散地。
教师:在奴隶贸易全盛时期,戈雷岛的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成为荷兰、葡萄牙、法国、英国争夺的焦点。
教师:无论谁争夺到,戈雷岛的作用都是什么?
学生:奴隶贸易集散地。
教师:那么在奴隶贸易后期,戈雷岛的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它主要被法国控制着。
教师:那么法国控制戈雷岛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生:把它作为自己奴隶贸易的集散地。
教师:所以整个奴隶贸易期间,戈雷岛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学生:奴隶贸易的集散地。
教师:对的,同时它还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奴隶贸易的全程参与者!
[设计意图]现在遗留的能证明奴隶贸易的遗址不只戈雷岛一个,很多遗址也有很充分的证据证明奴隶的存在,但是教科文组织最终却选择了戈雷岛作为见证奴隶贸易的代表,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判标准:真实性和完整性,而戈雷岛的这两个特性最为明显,根据课本上对戈雷岛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到戈雷岛参与了奴隶贸易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戈雷岛到的完整性。为此,我设计这两张时间表,并通过任务阅读和任务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来完成戈雷岛的沿革的时间表,同时通过对比清楚的呈现出:戈雷岛是奴隶贸易的全程参与者!而且还体现了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教师:讲完了戈雷岛的沿革,下面我们来看看戈雷岛上的标志性建筑。[推出PPT8,显示第1张照片] 这就是戈雷岛上的标志性建筑,同学们认识吗?
学生:奴隶堡。
教师:是的,这就是奴隶堡,有没有同学知道奴隶堡的作用?
学生:它是在奴隶被运去美洲前关押他们用的。
教师:有没有同学知道奴隶堡的结构?
学生:奴隶堡是一座坚固的木石结构的楼房,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奴隶贩子的住处,房屋宽大,阳光充足,屋前建有眺望大海的走廊。下层是三十多间黑暗的小屋,用来关押奴隶。
教师:[呈现第2张照片]这就是那些小屋,它们一般不超过6平方米,墙壁上没有窗户,只有一个碗口大的通风口,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里面的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里面肯定很昏暗、闷热、潮湿。
教师:但是就是这样小的一间牢房还要关押12到20名奴隶,他们的情况可想而知。
教师:[呈现第3张照片]这是奴隶堡的“不归之门”,你们说说它为什么叫“不归之门”?
学生:奴隶堡正面底部的中间有一条走廊直通后门,后门外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手足被枷锁铐住的奴隶就是从这里被赶上船,贩卖到异国他乡,再也回不来了。因此,这座门被称作“不归之门”。
教师:[呈现第4张照片]这是奴隶堡地底的白骨,这些应该是谁的白骨?
学生:黑人奴隶的。
教师:是的。在奴隶堡内也会有很多反抗和逃跑的情况,那些人几乎都会被当场屠杀,而这些当年那些被杀的黑奴的白骨。从这些照片中,同学们能不能感受到奴隶贸易的罪恶?
学生:能。
教师:因此,奴隶堡就是奴隶贸易罪恶的铁证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选择了关于奴隶堡的具有代表性的四张照片,并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对奴隶堡能有一个更好的情感体验。从奴隶堡整体结构出发,然后到下层的牢房,再到“不归之门”,再到地底的白骨,学生们可以很好的体验奴隶贸易的罪恶。
(3)反思文化遗产的警世作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教师:[推出PPT9]戈雷岛上还有这么一个雕像,同学们知道它的寓意吗?
学生:黑奴手上的链子断掉了,意味着他们获得解放了。
教师:是的,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了,戈雷岛也获得了新生,那么奴隶贸易的阴霾是否就消失了呢? 1978年戈雷岛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那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世作用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反思文化遗产的警世作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显示标题)
[设计意图]如果引出最后一个环节比较好,刚好在《历史图册》发现了“象征奴隶获得解放的雕像”这张图片,于是把它作为引子,引出最后一环节。
教师:[推出PPT10,显示上面两张照片]这是一组照片,左边这张是1993年苏丹大饥荒时,凯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小女孩》,这张照片在1994年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张照片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可以获得这么高的荣誉?
学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一只兀鹰紧紧盯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小女孩,等待她死亡后啄食。女孩由于饥饿硕大的头颅和瘦小的身躯极为不成比例,她此刻已经无力对命运做出任何抗争了,只能静静等待死亡。凯文·卡特仅用一张照片就向世界展示了整个非洲大陆的绝望,所以他能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教师:那同学们再思考一下:非洲大陆绝望的主要历史原因是什么?
学生:奴隶贸易。欧洲为资本原始积累对非洲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黑奴贸易。导致非洲远远落后于世界,现在都还在为温饱挣扎。
教师:面对非洲的绝望,现在全世界人民是怎么做的?
学生:援助非洲,帮助非洲走出困境。
教师:对的,象我们中国,每年就有教师、医生、护士、部队援助非洲。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照片(显示下面两张)。左边这张是日本知览特攻和平会馆的照片,它展览的是二战中日本“神风特攻队”的一些遗物,最近他们正在为“神风特攻队”申请“世界记忆遗产”。“神风特攻队”有没有同学知道的?
学生:二战后期日本为挽回战争劣势采用了自杀式攻击,神风特攻队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驾驶着装载单程燃料的飞机出发,誓与敌机同归于尽。
教师:据说日本的申遗行为引起了世界各国强烈反应,据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反映,在 “知览特攻和平会馆”里,特攻队员被塑造成悲情英雄,他们的“事迹”,非但不能启发民众反思战争,反而会引发人们对敢死队员的同情甚至崇拜。对此你们有何看法?
学生:日本没有反思战争是他们发动的。
教师:“神风特攻队”是日本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的化身,是日本侵略战争中难以回避的一页,当然应该被真实记录下来,但是不应该淡化甚至逃避他们发动战争的责任。日本利用知览会馆的方式强化自己受害者身份,淡化甚至逃避发动战争的责任的行为应该受到全世界的谴责。
教师:下面你们四人一组,谈谈你们对世界文化遗产警世作用的看法。(放背景音乐《雨巷》,3分钟后总结)
学生:1.对历史:牢记历史,防止类似的罪恶和暴行重演;2.对现实:警惕人性之恶,发扬人性之善。(在黑板上写好板书)
[设计意图]两组照片是经过多次讨论才最终确定下来的,这一环节是本课的灵魂所在,也是最难的部分,如何呈现才能更好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最后我们决定通过“思考、讨论、分享”这样的方式来呈现这一环节,挑了两组具有对比性的照片,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然后他们分组讨论,然后分享他们的观点,最后我总结。
教师:对全世界而且言,如何做到警惕人性之恶,发扬人性之善呢?(推出PPT11)这是法国《人权宣言》的部分内容。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学生: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人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权是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3.对将来:尊重人权,完善法律,让全人类共同进步。(写板书)
[设计意图]为了体现指导意见中的“树立尊重人权和全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当然它与我们前面“对历史、对现实”的警世作用也是一脉相承的。
三、 总结与反思
经过两个多星期的思考、讨论和修改,《殖民主义的见证——戈雷岛》一课总算完成了,虽然辛苦,但收获也是非常的多的,我也再次感觉到了团队的温暖,没有组内其他老师的帮助我不可能备好这样一节课。同时也感觉到了知识底蕴的重要性,没有扎实的历史功底不可能备出一节有内涵有深度的课,这次的课再次警示自己要多看专业书籍。
就本节课而言,重难点知识应该把握到位了,经过其他老师的指点本课的灵魂选择应该也较为恰当,本课各个环节的设计也较为合理,整体而言我对本课的设计还是较为满意的。当然本课还存在这么几个问题:1.上课时的肢体语言较为僵硬,以后还需加强;2.语言表达还不够精练,上课过程中还是讲了很多废话;3.感觉对“人性之思”的挖掘还不够,应该还可以挖的更深一点。4.设问还有待提高,问题的角度、深浅的把握都不是很好。
2020-2021学年2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1 古雅的昆曲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八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1 古雅的昆曲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式的建议,教学反思,课后作业,有关昆曲的书籍和网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1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1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