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4.4 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 教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五

    4.4 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 教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五第1页
    4.4 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 教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五第2页
    4.4 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 教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五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4 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4 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五第四单元4课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大型宫殿,有些历史学者推论这个社会已初具国家形态,极可能是文献所记载的夏代晚期王都。这些学者的推论依据是(   
    文献中夏墟的位置与考古发掘的位置相符  二里头遗址的地层年代与传说的夏代相当二里头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夏禹治水的传说  大型宫殿建筑说明强大权力机构已经存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初具国家形态无关。故排除。本题应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2.由考古遗址出土的文物判断,下列那一种文化已有国家组织出现( 
    A.二里头文化     B.良渚文化      C.半坡文化      D.河姆渡文化答案:A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故排除早于此时间段的BCD三项,选择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史实回答即可。3.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增进了我们对夏朝的了解。下列关于夏朝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夏朝最后一个王,自比太阳,暴虐无道C.公元前21世纪后期,禹建立了夏朝     D.夏启登上王位,天下为家的局面出现答案:C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故C项的表述错误,本题应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4.下列哪些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青铜器大禾方鼎     二里头遗址        殷墟      《史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二里头文化属于夏史,早于题目中的时间商朝,故排除含有第项的ABD三项,选择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5.下列古代文物哪些反映了商朝时期的历史(  妇好墓出土的玉凤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鱼钩虢国出土的车马和青铜礼器         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铸像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答案:D解析:分析:妇好是商王武丁之妻,三星堆文化是商朝时期巴蜀文化的代表,二里头遗址相当于夏朝时期,虢国为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故本题应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6.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活动区域主要是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1959年中国考古学家徐旭生在河南偃师二里头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夏朝文物,从而证明了一些历史文献的正确记载,这些文献可能包括(  )《史记》   《礼记》    《论语》    《资治通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解析:分析:项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不涉及夏史;第项开始于战国时期,晚于夏朝。故本题应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材料的能力。通过所学即可得出答案7.夏朝存在的证据是历史文献的记载和什么(  
    A.殷墟     B.二里头文化     C.马家楼文化     D.龙山文化 答案:B解析:分析:A项属于商朝文化,B项属于夏朝文化,CD两项均为史前文化。故本题应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所学即可得出答案8.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关于青铜时代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司母戊鼎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周时代有大量青铜器农具
    C.商时出现大量青铜铭文           D.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该时代青铜艺术的杰作答案:D解析:分析: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故A项的表述错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礼器和兵器,故B项的表述错误;C项与商朝时将文字刻画在龟甲、牛骨等上的史实不符,故排除;三星堆文化是夏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故本题应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9.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距今5000多年的凌家滩遗址玉龙、玉人,距今5000多年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泥塑女神头像,距今4500年左右的陶寺遗址彩绘龙纹陶盘、骨杆玉簪,夏代后期二里头文化青铜酒器。用一句话表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展示,最恰当的是(  A.勤劳勇敢,不畏强暴            B.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C.民族之魂,生生不息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答案:B解析:分析:题中凌家滩遗址玉龙、玉人,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泥塑女神头像,陶寺遗址彩绘龙纹陶盘、骨杆玉簪,以及二里头文化青铜酒器,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们都是中华瑰宝,民族的骄傲,因此答案B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10.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                   B.商、周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周答案:D解析:分析: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11.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A.马王堆文化        B三星堆文化  
    C.半坡文化          D.大汶口文化答案:B解析:分析:位于我国西南的三星堆文化是夏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故本题应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12.截止目前,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是(   半坡文化遗址    B.二里头文化遗址    C.赤山文化遗址    D.河姆渡文化遗址答案:B解析:分析:ACD三项均为史前文化,B项属于夏文化。故本题应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13.下列哪一项不能划分归入龙山时代(  A.中原龙山文化      B.齐家文化       C.二里头文化       D.ABC三者都不能答案:C解析:分析: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均属于史前文化,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故本题应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14.将二里头文化和龙山文化连接起来,同时也表明二者一脉相承的是(  )A.龙山一期   B.二里头一期C.新砦期   D.仰韶期答案:C解析:分析:新砦遗址二期上接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下连二里头文化一期,加上其它与之相类似的遗存通称为新砦期,它的确立,将二里头文化和龙山文化连接起来,同时也表明二者一脉相承,故C项为正确答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15.2012118日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117日,记者从省文化厅了解到,河南省大遗址保护展示工作居全国前列,该省的二里头遗址前四期分别代表了二里头文化的前四期。对其性质的看法有(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答案:D解析:分析:对二里头文化性质的看法有:一、二、三、四期是夏文化;一、二、三期是夏文化,四期是商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是商文化;一期是夏文化,二、三、四期是商文化等四种。故D项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16.继承了二里头文化的是(  )A.夏文化       B.二里冈文化       C.商文化       D.龙山文化答案:B解析: 分析:二里冈文化从分布地域、碳素测定、陶器种类、青铜样式、宫殿建筑等方面均与二里头文化相似,有继承性。故B项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17.至今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   A.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         B.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 
    C.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D.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答案:D解析:分析:迄今,由于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故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论。本题应选D项。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18.2011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揭晓,考古工作国家一直很重视。目前考古工作对夏朝文字的考证结论是(  )A.就是甲骨文的前身            B.有成熟的夏文字C.夏朝没有文字                D.未解之迷答案:D解析:分析:夏朝有没有文字目前仍没有可以让人们完全信服的,有科学证据的结论,目前是未解之迷。故D项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19.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B.甲骨文C.金文                           D.大篆答案:B解析:分析: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故本题应选B项。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20.目前发现二里头文化三期陶器刻画符号(如图)共有(  )二里头文化三期陶器刻画符号拓本A.两处        B46        C.两件        D46答案:D解析:分析:目前发现二里头文化一期陶器刻画符号共有两处,三期陶器刻画符号共有46件,故D项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21.在历史中当某件事实在一连串事实中缺失了的时候,因此我们要借助推理来拓展我们的知识,然而缺乏史料的推理结果总是或然的,只能求知于证据。以下历史推理与该观点吻合的是(  A.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地点和年代与文献中的夏王朝基本一致,以此资料来复原夏王朝的历史带有推论性质 
    B.殷墟甲骨文的记载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形成证据链,可以还原商朝历史 
    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法律,据此可完全窥见古巴比伦王国历史 
    D.考古发现的大量商代青铜酒具证明商人酗酒答案:A解析:分析:由于缺乏直接的文字记录,迄今,仍有部分学者质疑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推论。故本题应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22.归纳起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主要包括(  是夏都还是商都之争      二里头遗址性质之争二里头文化继承之争      夏朝是否有文字之争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包括:是夏都还是商都之争、二里头遗址性质之争、二里头文化继承之争、夏朝是否有文字之争。故本题应选D项。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二、材料分析题题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伴随着区域性文明中心的衰落,此期出现了超大型的都邑——二里头遗址。地处中原腹地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遗址,其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实际面积还要大于此。经过半个世纪的田野工作,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等等。                                       ——《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材料二  二里头文化的陶器和铜器中有一定数量的酒器,类别有孟、爵、犟、觚等,其中陶质酒器比较多见。                                   ——王迅《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材料三  对二里头的族属和王朝归属问题,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出土文字材料的匮乏、传世文献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导致我们对早期中国的纪年只能作粗略的把握。                                  ——《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哪些方面的状况?如要全面认识这一阶段的社会状况,应该采用怎样的历史研究方法?答案:宫殿建筑群的布局反映了当时建筑技术和集权,大量青铜器反映了手工业较高的发展水平,陶器和铜器中的酒器反映了农业的发达。研究方法:结构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2)对二里头的族属和王朝归属问题,学术界为什么还没有定论?这说明历史研究应该持怎样的态度?答案:出土文字材料的匮乏、传世文献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重视史料的完整和准确的科学态度。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二中的发掘情况和出土文物进行分析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概括归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24.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考古文化遗存标本编号标本年代(公元前)龙山文化晚期SA9812220301965二里头文化第一期XSZ10418801840二里头文化第二期ZK525316851610二里头文化第三期ZK524916101555二里头文化第四期ZK525515601529(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 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  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砦期的地层。……新砦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
                                            ——赵青春《新砦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请回答: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答案:文化遗存: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一、二、三期)。2)据材料二指出,新砦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答案:文化现象:城堡;祭台;铜器(青铜器)。价值:新砦文化把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紧密连接起来;为了解夏代早期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在哪里?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答案:中心区:河南中部(西部);山西南部(西南部)。方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解析:分析:(1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与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一、二、三期标本年代都有重合的部分材料中出现城堡遗址、祭台、铜器残片。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提供实物证据。3)二里头文化中心区依据教材内容回答。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需要实物证据加以佐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材料中的主旨。25.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  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
    答案:困境:文字记载少;遗存片段而零散。条件:疑古思辨的推动;学者对夏朝遗存位置的预测;借鉴新的史学方法(传说材料与考古实物相印证,借用西方现代科学方法)2)据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答案:特点:文化遗存丰富(遗迹、遗物和墓葬等);有一定经济、政治管理水平。3)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探寻夏王朝遗址学术领域有着怎样的定论和争论?对二里头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答案:定论:二里头遗址用事实证明了夏朝的真实存在。争论:二里头遗址与夏文明的时期、范围是否完全吻合等。方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解析:分析:1)第一问考查考古学的基本常识,历史研究强调科学性,因此遗存是最可信材料,夏朝因为历史久远且文字记载少,从二里头遗址来看较为分散。第二问则从学者的质疑、遗址的发现和研究方法进步等角度作答。根据图片信息如遗存数量、功能等角度概括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定论应从证明夏朝的存在角度考虑,争论主要在具体的时间和范围等方面,方法是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材料的主旨。 

    相关教案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2 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2 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4 玛雅文明的假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4 玛雅文明的假说教学设计,共6页。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第六单元 玛雅文明的消失2 玛雅文明的历史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第六单元 玛雅文明的消失2 玛雅文明的历史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