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填空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填空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进行了如下探究,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填空题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共3小题)
1.(2021•河北)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清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某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如图1所示是某品牌茶垢清洁剂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说明书中碳酸钠的俗称有误,应改为 。
【提出问题Ⅰ】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过氧化氢,是否生成氧气?
【实验1】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常温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实验2】取三份等量的实验1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都较快产生气泡,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越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复燃。
【表达交流Ⅰ】通过实验证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氧气。
(1)实验1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
(2)实验2中丙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后,其中溶液所含溶质与加热前溶液的不同是 。
【提出问题Ⅱ】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是否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3】取实验2丙试管内溶液,按如图3流程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Ⅱ】
(1)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不新增试剂,检验加入的试剂X已足量的方法是 。
(3)溶液M呈 色,说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没有生成氢氧化钠。
【反思总结】
(1)茶垢清洁剂溶于水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溶液有较好的去污效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
(2)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应选择 的水进行溶解,去垢效果更好。
2.(2020•河北)“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 (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 ,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
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 。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 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 H2O2溶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
(1)表中的数据x= 。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 。
【分析讨论】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等。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
B.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
3.(2018•河北)小明怀疑自家菜地因施用硫酸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壤酸化问题,于是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产品说明】小明同学根据图1所示产品说明书中的 和硫酸铵的组成,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探究1】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1:按图2所示溶解土样,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用pH试纸测量土样浸出液的pH约为4,说明土壤呈酸性。
【探究II】硫酸铵具有哪些性质
实验2:25℃时,将30g硫酸铵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对应图3中 (选填序号)点的状态,测得其pH约为5。
实验3:为证明硫酸铵受热分解生成了氨气,小组同学进行了图4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硫酸铵固体减少;②用酚酞溶液浸湿的滤纸 。③小气球变大。
小明依据现象①和②,小红只依据③,都得出了“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小组同学认为小红的依据不合理,小气球胀大可能是装置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致。若要通过小气球的变化得出“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还需继续进行观察,若 ,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实验4:按图5所示进行实验,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硫酸铵能与熟石灰发生反应。
【拓展应用】
(1)为保证铵态氮肥的肥效,不能高温暴晒,不能 。
(2)硫酸铵中氮元素被植物吸收后,剩余的硫酸使得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进行改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2小题)
4.(2022•河北)化学课上,老师组织学生对家用除湿盒(如图1所示)进行了如下探究。
【资料信息】
◆吸湿区内黑色颗粒是活性炭,白色颗粒是初中化学一种常见物质。
◆使用一段时间后,集水区内有大量液体和少量固体,且气温越低固体越多。
【知识应用】除湿盒内活性炭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异味,利用了其 性。
【提出问题】白色颗粒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Ⅰ:氧化钙;猜想Ⅱ:氢氧化钠;猜想Ⅲ:氯化钙。
猜想依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在空气中容易 水分。
【交流讨论】从安全性考虑,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 ,所以否定了猜想Ⅱ。
【进行实验】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图2所示的实验。
【解释与结论】小组同学依据实验得出结论:白色颗粒是氯化钙。
(1)步骤②的现象是 。
(2)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拓展交流】同学们查阅到氯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59.5
65.0
74.5
100
116
(1)集水区内“气温越低固体越多”的原因是 。
(2)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除湿盒使用后,对集水区内物质的处理建议是 。
5.(2019•河北)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 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 。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 。
(2)试剂X是 。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共1小题)
6.(2019•河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 ;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2)乙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 ,放出大量热。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 ;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四.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5小题)
7.(2022•河北)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小明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分2次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是 g。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8.(2021•河北)小明用石灰石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依次加入石灰石粉末(杂质不参加反应),充分反应后,记录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石灰石粉末质量/g
15
15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109.5
121.2
(1)共生成二氧化碳 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2020•河北)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2019•河北)为测定某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50g CuSO4溶液,平均分为三份,每份样品均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样品质量/g
50
50
50
NaOH溶液质量/g
20
40
60
m/g
42.45
44.9
44.9
(1)50g Cu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g。
(2)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2018•河北)小明用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进行了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重量为 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五.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共1小题)
12.(2019•河北)用天然气热水器(如图所示)将质量为40kg,温度为15℃的水加热到40℃,完全燃烧了0.15m3的天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水需吸收 J的热量。
(3)热水器的效率为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是3.5×107J/m3)。
六.燃烧和爆炸实验(共1小题)
13.(2019•河北)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 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 。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七.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共1小题)
14.(2019•河北)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2)幼儿及青少年缺 元素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3)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4)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 。
(5)纯棉、涤纶和聚酯纤维三种布料中, 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好。
八.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共1小题)
15.(2020•河北)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空气中含量最大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2)白菜、大米、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3)生活中防止铁质栅栏生锈的一 种方法是 。
(4)洗洁精除掉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5)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防治龋齿,其中的“氟”是指 (选填“元素”“单质”或“原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共3小题)
1.(2021•河北)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清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某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如图1所示是某品牌茶垢清洁剂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说明书中碳酸钠的俗称有误,应改为 纯碱或苏打 。
【提出问题Ⅰ】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过氧化氢,是否生成氧气?
【实验1】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常温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实验2】取三份等量的实验1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都较快产生气泡,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越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复燃。
【表达交流Ⅰ】通过实验证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氧气。
(1)实验1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产生氧气速率较慢,氧气浓度过低 。
(2)实验2中丙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后,其中溶液所含溶质与加热前溶液的不同是 无过氧化氢 。
【提出问题Ⅱ】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是否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3】取实验2丙试管内溶液,按如图3流程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Ⅱ】
(1)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 CaCl2+Na2CO3=CaCO3↓+2NaCl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不新增试剂,检验加入的试剂X已足量的方法是 取滤液后加入试剂X后,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经将碳酸钠去除,加入的X是足量的 。
(3)溶液M呈 无 色,说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没有生成氢氧化钠。
【反思总结】
(1)茶垢清洁剂溶于水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溶液有较好的去污效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
(2)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应选择 温度较高 的水进行溶解,去垢效果更好。
【解答】解:【查阅资料】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或苏打;
【表达交流Ⅰ】(1)产生氧气速率较慢,氧气浓度过低,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实验2中丙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后,说明已经不含有过氧化氢,所以溶液所含溶质与加热前溶液的不同是无过氧化氢;
【表达交流Ⅱ】
(1)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碳酸钠,所以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
(2)主要是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看是否产生沉淀,利用试剂X就是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沉淀,此时取滤液后加入试剂X后,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经将碳酸钠去除,加入的X是足量的;
(3)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钠;
【反思总结】
根据题目中实验信息可知,在较高温度下,产生氧气速率快,另外碳酸钠在较高温度下,溶解度较大,利用碳酸钠的溶解,所以利用温度较高的水溶解茶垢剂可以取得良好的去垢的效果。
故答案为:【查阅资料】纯碱或苏打;
【表达交流Ⅰ】(1)产生氧气速率较慢,氧气浓度过低;
(2)无过氧化氢;
【表达交流Ⅱ】
(1)CaCl2+Na2CO3=CaCO3↓+2NaCl;
(2)取滤液后加入试剂X后,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经将碳酸钠去除,加入的X是足量的;
(3)无;
【反思总结】温度较高。
2.(2020•河北)“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 催化剂 ,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
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 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 H2O2溶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
(1)表中的数据x= 370 。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 第3次产生的氧气量减少了,第4、5次不再产生氧气。 。
【分析讨论】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O+H2O2=NaCl+H2O+O2↑ 。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等。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 CD 。
A.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
B.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
【解答】解:【实验1】因为题中信息是证明氧气的产生,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依据题意可以类推出猜想二 作催化剂;
故填:催化剂。
【实验2】①为了使产生氧气被完全收集,必须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1)第1次和第2次均加入5ml过氧化氢溶液,均产生(140﹣5)ml=135ml氧气。第3次加入5ml过氧化氢溶液,产出(365﹣280﹣5)ml=80ml氧气,说明:加入的次氯酸钠反应完全。所以第4次再加入5ml过氧化氢溶液后会排出等体积的气体,即x=365+5=370;
故填:370。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每次向NaClO溶液加入5mlH2O2溶液,第1次和2次产生氧气140ml,第3次产生氧气为85ml,第4,5次不再产生氧气,排出的气体因为将5毫升溶液挤入锥形瓶使锥形瓶中5毫升空气排出,通过数据可知随着H2O2溶液的加入NaClO被消耗,直至完全反应,说明NaClO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
故填:第3次产生的氧气量减少了,第4、5次不再产生氧气。
【分析讨论】依据题中信息,NaClO与H2O2溶液反应生成氧气、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H2O2=NaCl+H2O+O2↑;
故填:NaClO+H2O2=NaCl+H2O+O2↑。
【拓展反思】A:不同的消毒剂不可随意混合使用,如84消毒液(含NaClO)和厕洁济(含HCl)就不能混用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并且使有效成分失效,A错误;
B消毒液的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如:95%的酒精消毒效果没有75%的酒精消毒好,B错误;
C 酒精具有可燃性,C正确;
D 酒精易挥发,NaClO不稳定,所以均应密封保存,D正确;
故填:CD。
3.(2018•河北)小明怀疑自家菜地因施用硫酸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壤酸化问题,于是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产品说明】小明同学根据图1所示产品说明书中的 储存条件 和硫酸铵的组成,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探究1】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1:按图2所示溶解土样,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加快样品的溶解 ;用pH试纸测量土样浸出液的pH约为4,说明土壤呈酸性。
【探究II】硫酸铵具有哪些性质
实验2:25℃时,将30g硫酸铵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对应图3中 C (选填序号)点的状态,测得其pH约为5。
实验3:为证明硫酸铵受热分解生成了氨气,小组同学进行了图4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硫酸铵固体减少;②用酚酞溶液浸湿的滤纸 变红色 。③小气球变大。
小明依据现象①和②,小红只依据③,都得出了“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小组同学认为小红的依据不合理,小气球胀大可能是装置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致。若要通过小气球的变化得出“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还需继续进行观察,若 冷却室温气球不变瘪 ,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实验4:按图5所示进行实验,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硫酸铵能与熟石灰发生反应。
【拓展应用】
(1)为保证铵态氮肥的肥效,不能高温暴晒,不能 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
(2)硫酸铵中氮元素被植物吸收后,剩余的硫酸使得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进行改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Ca(OH)2=CaSO4+2H2O 。
【解答】解:【查阅产品说明】小明同学根据图1所示产品说明书中的储存条件和硫酸铵的组成,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故答案为:储存条件;
实验1:按图2所示溶解土样,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样品的溶解;故答案为:加快样品的溶解;
实验2:25℃时,将30g硫酸铵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对应图3中C点的状态,测得其pH约为5,为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C;
实验3:为证明硫酸铵受热分解生成了氨气,小组同学进行了图4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硫酸铵固体减少;②用酚酞溶液浸湿的滤纸变红色;③小气球变大;若要通过小气球的变化得出“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还需继续进行观察,若冷却室温气球不变瘪,才能得出这一结论;故答案为:变红色;冷却室温气球不变瘪;
实验4:(1)为保证铵态氮肥的肥效,不能高温暴晒,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答案为: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2)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H2SO4+Ca(OH)2=CaSO4+2H2O;
二.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2小题)
4.(2022•河北)化学课上,老师组织学生对家用除湿盒(如图1所示)进行了如下探究。
【资料信息】
◆吸湿区内黑色颗粒是活性炭,白色颗粒是初中化学一种常见物质。
◆使用一段时间后,集水区内有大量液体和少量固体,且气温越低固体越多。
【知识应用】除湿盒内活性炭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异味,利用了其 吸附 性。
【提出问题】白色颗粒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Ⅰ:氧化钙;猜想Ⅱ:氢氧化钠;猜想Ⅲ:氯化钙。
猜想依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在空气中容易 吸收 水分。
【交流讨论】从安全性考虑,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 腐蚀性 ,所以否定了猜想Ⅱ。
【进行实验】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图2所示的实验。
【解释与结论】小组同学依据实验得出结论:白色颗粒是氯化钙。
(1)步骤②的现象是 溶液为紫色 。
(2)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合理即可) (写一个)。
【拓展交流】同学们查阅到氯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59.5
65.0
74.5
100
116
(1)集水区内“气温越低固体越多”的原因是 温度低,溶解度变小,析出的固体变多 。
(2)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除湿盒使用后,对集水区内物质的处理建议是 干燥后重复使用 。
【解答】【知识应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除湿盒内活性炭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异味,利用了其吸附性;故答案为:吸附性;
【作出猜想】氢氧化钠和氯化钙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故答案为:吸收;
【交流讨论】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除湿盒内不会是氢氧化钠;故答案为:腐蚀性;
【解释与结论】(1)紫色石蕊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白色颗粒是氯化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因此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仍为紫色;故答案为:溶液为紫色;
(2)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可以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合理即可);
【拓展交流】(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氯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集水区内“气温越低固体越多”的原因是温度低,溶解度变小,析出的固体变多;故答案为:温度低,溶解度变小,析出的固体变多;
(2)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除湿盒使用后,对集水区内物质的处理建议是干燥后重复使用;故答案为:干燥后重复使用。
5.(2019•河北)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 碳氢氧 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D (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 在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 对比 。
(2)试剂X是 氢氧化钠溶液 。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 稀盐酸,有气泡生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O3+2HCl═MgCl2+H2O+CO2↑。 。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解答】解:
【作出猜想】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是碳酸钠溶液,结合给出的猜想,可知题目要求填写的是碳氢氧三种元素。
【实验1】
(1)因为实验为“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常温下固体和液体反应,所以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D(不选F是因为生成较多气体)。
(2)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这是因为反应从液体中发生且生成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所以不能说明是因为生成了氢气。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 在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实验2】
(1)G中实验的作用是 对比,对比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和不存在的影响大小。
(2)试剂X是要确定氢氧根离子的影响的,所以是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由于给出的结论是碳酸镁,所以应该加入稀盐酸或者稀硫酸等,有气泡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O3+2HCl═MgCl2+H2O+CO2↑。
答案为:
碳氢氧。
探究I:
(1)D。
(2)在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探究II:
(1)对比。
(2)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Ⅲ:
稀盐酸,有气泡生成:MgCO3+2HCl═MgCl2+H2O+CO2↑.。
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共1小题)
6.(2019•河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 液体飞溅 ;当观察到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
(2)乙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 白烟 ,放出大量热。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 瓶塞飞出 ;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 没有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解答】解:(1)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液体飞溅;
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故填:液体飞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大量热;
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瓶塞飞出;
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这是因为无论红磷是否完全反应,天平都保持平衡。
故填:白烟;瓶塞飞出;没有。
四.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5小题)
7.(2022•河北)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小明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分2次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是 0.4 g。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氢气质量=50.0g+40.0g+60.0g﹣149.6g=0.4g。
(2)由图可知,第一次加50.0g硫酸,质量减少0.2g,第二次加硫酸,质量减小0.2g,说明第二次硫酸有剩余,锌完全反应。
设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4g
x=13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故答案为:
(1)0.4;
(2)67.5%。
8.(2021•河北)小明用石灰石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依次加入石灰石粉末(杂质不参加反应),充分反应后,记录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石灰石粉末质量/g
15
15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109.5
121.2
(1)共生成二氧化碳 8.8 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5g+15g﹣121.2g=8.8g;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15g的石灰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0g+15g﹣109.5g=5.5g,第二次加入15g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9.5g+15g﹣121.2g=3.3g<5.5g,说明了100g的稀盐酸已完全发生了反应。
设100g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8.8g
解得:x=14.6g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6%。
故答案为:(1)8.8;
(2)14.6%。
9.(2020•河北)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0.2 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第2次加入的粗锌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5.6g+8g﹣213.4g=0.2g。
(2)设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2g
x=9.8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8%。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故答案为:
(1)0.2;
(2)9.8%。
10.(2019•河北)为测定某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50g CuSO4溶液,平均分为三份,每份样品均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样品质量/g
50
50
50
NaOH溶液质量/g
20
40
60
m/g
42.45
44.9
44.9
(1)50g Cu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4.9 g。
(2)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第1次20g氢氧化钠溶液对应沉淀质量为42.45g﹣40g=2.45g,而第3次60g氢氧化钠溶液时对应沉淀质量应该为2.45g×3=7.35g,实际质量为44.9g﹣40g=4.9g,说明硫酸铜已经完全反应,所得沉淀的质量为4.9g,故填:4.9;
(2)设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98
x 4.9g
x=8g
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6%。
答: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11.(2018•河北)小明用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进行了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重量为 4.4 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因纯碱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使反应前后烧杯内的质量减少,减少的质量即是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2g+100g﹣107.6g=4.4g,故答案为:4.4;
(2)设5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
第一次加入稀盐酸产生CO2为:12g+50g﹣59.8g=2.2g,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x 2.2g
x=3.65g
所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7.3%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故答案为:(1)4.4;(2)7.3%
五.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共1小题)
12.(2019•河北)用天然气热水器(如图所示)将质量为40kg,温度为15℃的水加热到40℃,完全燃烧了0.15m3的天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2)水需吸收 4.2×106 J的热量。
(3)热水器的效率为 80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是3.5×107J/m3)。
【解答】解:(1)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水的质量m=40kg,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40kg×(40℃﹣15℃)=4.2×106J;
(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Vq=0.15m3×3.5×107J/m3=5.25×106J;
该热水器烧水时的效率:
η==80%。
故答案为:
(1)CH4+2O2CO2+2H2O;
(2)4.2×106;
(3)80。
六.燃烧和爆炸实验(共1小题)
13.(2019•河北)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 面粉与空气 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 机械能 。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氧气不足 。
【解答】解:(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填:面粉与空气;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填:机械能;
(3)面粉发生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的燃烧,所以蜡烛熄灭;故填:氧气不足。
七.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共1小题)
14.(2019•河北)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氧气(或O2) 。
(2)幼儿及青少年缺 钙(或Ca) 元素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3)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性。
(4)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 减小 。
(5)纯棉、涤纶和聚酯纤维三种布料中, 纯棉 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好。
【解答】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故填:氧气(或O2);
(2)幼儿及青少年缺钙元素元素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故填:钙(或Ca);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异味;故填:吸附;
(4)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填:减小;
(5)纯棉属于天然纤维,吸水性透气性较好,涤纶和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耐腐蚀,耐磨,不易变形;故填:纯棉。
八.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共1小题)
15.(2020•河北)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空气中含量最大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氮气 。
(2)白菜、大米、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鸡蛋 。
(3)生活中防止铁质栅栏生锈的一 种方法是 喷漆 。
(4)洗洁精除掉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 乳化 作用。
(5)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防治龋齿,其中的“氟”是指 元素 (选填“元素”“单质”或“原子”)。
【解答】解:(1)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大的气体,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填:氮气。
(2)白菜富含维生素、大米富含糖类、鸡蛋富含蛋白质;故填:鸡蛋。
(3)铁与氧气和水共存时会发生锈蚀,所以生活中可用采用喷漆的方法隔绝铁与氧气、水的接触,防止铁质栅栏生锈;故填:喷漆。
(4)洗洁精除掉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填:乳化。
(5)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防治龋齿,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其中的“氟”是指氟元素;故填:元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疆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填空题&流程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注食品安全,共享健康生活”,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贵港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填空题,共8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填空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量筒读数所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