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359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359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33592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一年级下册19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册19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棉花姑娘》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首篇课文,该单元主题是“问号”。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寓生物常识于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小动物给自己治病的故事,介绍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篇课文篇幅虽长,但在内容呈现上,采用了循环往复的言说方式,并配有5副插图,分别对应5个情节,课后还有 “连一连,说一说”的训练习题,这些编排迎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也为学生实践单元训练重点,掌握“图文结合”阅读方法,提供良好学习资源。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图文对照,读通课文,读懂内容。学习提取有关信息,建立“益虫/益鸟——本领”对应关系。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重点。在教学中,要加强对祈使句的示范、指导。如:“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体会棉花姑娘的迫切,读出盼望、请求的语气。课文第6自然段中出现了“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这种形式的短语,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拓展、运用。本课还承载着识字和写字任务,要求学生认识13个生字、1个偏旁(大字头),会写“病、医”等7个字。本课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以下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流程安排。二、教学目标: 运用多种识字法识记生字“棉、娘、治、燕、别、干、然、奇、颗、瓢”,认识偏旁“大字头”;借助微课,区别量词“颗”和“棵”;学写生字“病、医”。 正确朗读课文。读出祈使句的语气。 图文结合,读懂燕子、啄木鸟、青蛙、瓢虫分别吃哪些害虫。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正确朗读课文。三、教学准备1.PPT2.微课《认识量词“颗”和“棵”》3.生字卡四、教学流程:(一)联系生活,读好课题,拓展识字 今天我们学习第19课——棉花姑娘。课题中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生字“棉”和“娘” 1.针对不足,纠正读音。(出示字卡)学生个别读、齐读。注意纠正因地方音影响,不容易读好的前后鼻音。强调:棉是前鼻音,娘是后鼻音。 2.运用方法,自主识字。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字的偏旁很多时候都提醒了它的意思。谁用上这种方法帮我们记记这两个字。(学生交流) 3.联系生活,丰富词汇。 “棉花”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纺织原料。用棉花可以制成“棉线”,棉线可以纺成“棉布”,在棉布中填充进“棉絮”可以做成“棉衣”,“棉被”。在大冬天可暖和了。一起读读这些词(棉线、棉布、棉衣、棉被) 4.发好轻声,指导读题。放进课题中,怎么读,对了,“棉花”和“姑娘”要轻声。再亲切地叫叫她。 (设计意图:揭题识字,注重指导学生利用拼音,纠正地方音,指导学生在识字、读题时发好前后鼻音,读好轻声词。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运用“形旁表义”的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娘”、“棉”。识字时,还注重向生活延伸,丰富学生词汇积累。)(二)观察插图,角色体验,感情朗读。1.棉花姑娘可以为我们做这么多好事。(出示插图)看,她怎么了?(学生交流,师板画)2.是的,棉花姑娘生病了,需要有医生来为她治病。(出示带拼音生字词卡)“生病”、“医生”“治病”(带读、齐读)3.课文哪段写的是这幅插图的内容?找出来自己读一读(自由读。)谁来读?(个别读)你们找到的都是这段吗?(齐读)4.认识蚜虫,体会可恶。棉花姑娘生病的原因是?(学生接读: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出示图片,简介:蚜虫可坏了,她专门吸食植物的汁液,看,棉花姑娘的叶子被它咬得千疮百孔。5.角色体验,指导朗读。(1)谁来读出蚜虫的可恶。指导朗读,提醒注意读好“许多”、可恶”。 (2) 联系生活,角色体验。你生病的时候,感觉怎么样?(很难受/很不舒服/有气无力/很痛苦……)最盼望的是什么?(赶紧找医生治病,赶快好起来……)把你的感觉带进去读一读。学生朗读中,教师相机指导长句停顿: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指导读好词语“多么盼望”,表现棉花姑娘急迫的心情。 6.齐读第一自然段: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设计意图:遵循“看懂图意、找出段落”—— “角色体验、内化语言”——“情感体会、朗读再现”的学文过程,有方法,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开展“借助图画阅读课文”的语文学习。) (三)溯源析形,抓住要点,指导书写 1.溯源析形,深刻字形印象。 是啊,小朋友们都有过一样的体验。生病了多难受啊。看,“病”字在古代是这样写的(出示图片),表示一个人躺在床上难受得出汗的样子。病字框上的“点、提”表示的是病床的脚,写的时候可别漏了。 2.联系生活,丰富词汇。 “病”字,你想到了词语?(病人、生病、治病),一起读一读,把它们积累下来。生病了,治病的地方叫——医院,治病的人叫——医生,医生治疗叫——医治。一起读一读,把它们也记下来。 3.抓住要点,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明确要点。 “病”和“医”也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生字。运用观察生字法宝“一看结构、二看笔画、三看压线笔”,观察下,结构上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字要写得半露半藏。)笔画上的易错笔?(里面的“点”别写成“捺”) (2)教师范写,强调要点。 睁大眼睛静静看看这两个字。好,看老师书写。(教师进行范写,并强调“医”字书写笔顺。) (3)抓住要点,学生练写。检查坐姿、握笔,认认真真描红一个,写一个(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4.根据板书,学生复习词语,教师进行学法小结。 我们边看插图边读书,读懂了:棉花姑娘(生病)了,需要有(医生)来为她(治病)。 (设计意图:溯源析形,将“画”与“字”建立联系。学生明白“病字框”上“点提”的由来,书写时就能避免遗漏。书写指导中,还注重对学生“读贴”能力的培养,“一看结构、二看笔画、三看压线笔”的观察指导,有益于学生独立书写能力的养成。)(四)图文结合,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来了哪些动物医生?他们能帮上忙吗?自己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动物医生圈出来。1.检查生字词。读书中遇到的这些生字词,你会读吗?别bié人 忽然rán 惊奇qí 树干(gàn)七颗(kē)星星(1)正音,读好多音字“干”,读准“然”。(2)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己记一记这些字,认识偏旁“大字头”。(3)借助微课《认识量词“颗”和“棵”》,区别同音量词“颗”和“棵”,进行练习巩固。一( )宝石 一( )牙齿 一( )白菜 两( )红枣2.交流反馈:来了哪些动物医生?(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 (PPT出示:燕子yàn 啄木鸟 青蛙 七星瓢虫 piáo)你们圈出来的是这四位吗?谁来叫叫他们的名字。(1)教学“燕、瓢”。个别拼读,全班拼读,正音。(2) 运用形声字猜读法,教学“瓢”。 老师在备课时,就在想,为什么这种虫子叫“瓢虫”呢?看这“瓢”里面有个“瓜”,我就猜,这个字可能跟瓜果有关系。于是,老师就去查了字典。“瓢”真的是一种瓜果,它叫“瓢葫芦”。对半切开,再晒干,就成了舀水的工具——水瓢。人们看到这种昆虫,长得像“水瓢”,就叫它——瓢虫。以后你们遇到生字,也可以用上学过的形声字识字方法,先猜一猜,再查查字典验证验证。一起把这些词读一读,记一记。(瓢葫芦、水瓢、瓢虫)(3)再叫一遍动物医生们的名字。(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3.结合插图,读一读2-5自然段,想一想:这些动物医生能为棉花姑娘治病吗?在课文中找到他们能(或不能)为棉花姑娘治病的理由,画下来。4.谁来为棉花姑娘介绍医生。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不能(能)为棉花姑娘治病,因为 。(1)先以第2自然段为范例,交流、指导。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画了哪些语句(教师一边在幻灯片上批注出来),再引导学生结合句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学生修改第3-5自然段画的语句,再像刚才的同学那样说一说。(3)交流、展示。5.师:翻开课本第105页,完成连一连,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有重点:借助微课,从偏旁入手,区别比对“颗”和“棵”,在训练中巩固运用。强化形声字偏旁表义特点,猜识“瓢”,鼓励学生运用方法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整体把握文意有过程,讲方法。通过读一读,圈一圈动物医生名,引导学生检索明显信息,明确课文中介绍了哪些动物医生。再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这些动物医生能(或不能)为棉花姑娘治病的理由,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作一定筛选、整合、解释、说明。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在读读、圈圈、画画、说说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训练。(五)小结今天,咱们学习了《棉花姑娘》,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知道了动物医生各有各的本领。下节课,我们还要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还要去看看病好了的棉花姑娘有多美。五、板书设计六、巩固练习(一)词句活动室1.读一读,记一记。棉花 棉衣 树干 枝干 惊奇 奇怪姑娘 大娘 忽然 然后 别人 别处2.读一读,选一选。①颗 ②棵(1) 七星瓢虫的背上有七个斑(bān)点,就像七( )星星。(2) 这( )大叶樟(zhānɡ)树是邓小平爷爷当年在厦门园林植物园亲手种下的。(3)妈妈用十( )珠子串成了一条漂亮的手链。(二)语言直播厅朗读课文《棉花姑娘》。(三)阅读芳草地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屋檐下,燕子妈妈对小燕子说:“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大,茄子小!”燕子妈妈说:“你说得对。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又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燕子妈妈点点头,说:“很好。可是,你能不能再去仔细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又去了,回来高兴地说:“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燕子妈妈笑了,说:“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1.借助插图读一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选文配有两幅幅插图,略)2.想一想,说一说: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记一记,引导学生在读词中巩固生字识记,在读词中丰富词汇积累。通过读一读,选一选,在具体语境中继续巩固、区别数量词“颗”和“棵”,学习正确运用。选择补充的课外阅读材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也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小燕子在妈妈启发下的三次发现”介绍了冬瓜和茄子在形体、颜色、细节上的区别,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有所发现。文本配有与内容对应的两幅插图,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习得 “借助图画阅读课文”阅读方法,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良好资源。文本内容以对话形式展开,也是训练学生读好人物对话的良好范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5 文具的家第一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秋天第一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7 青蛙写诗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