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4课《观沧海》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视频
      曹操是忠还是奸?.mp4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页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页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页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页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页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页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页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前预习ppt课件,文件包含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曹操是忠还是奸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曹操的历史评价◆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部编教材 七年级 第一单元
    目录:一、导入二、作者简介三、写作背景四、积累字词,朗读训练五、分析诗歌内容六、反复朗读并背诵七、小结八、板书设计九、拓展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诗内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 2.理解诗人的远大抱负。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个能诗善诗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也被誉为诗的国度。五千年的文明史,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诗人,留下了无数的脍炙人口的诗作。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东汉末年杰出的诗人曹操的一首佳作《观沧海》。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文学史上“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二十一篇。作品特点: 诗歌散文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四言五言七言乐府诗 常见的歌行体
    绝句:共4句(五绝、七绝)律诗:共8句(五律、七律)4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宋)词 (按字数分)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90字以内) 长调(91字以上)
    (元)曲 (按曲数分)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有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留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做的诗,亦称“乐府诗”。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写作背景 当时曹操正处于事业的最高峰:他削平北方群雄,打垮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后患,统一北方。如果再以优势的兵力去消除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一统天下。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了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把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朗读方法指导 朗读诗歌要注意正确处理诗歌的节奏、语速及语调。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言的节奏型是:X X/X X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四言句)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峙”“起”“里”“志”等字,押的是“i”韵。) 赏景诗一般语速较慢,诗人往往是边赏景边歌从心来。此诗的语调比较激昂、雄浑有力。学生读课文,要读好诗歌的节奏、语速及语调。
    结合注释,疏通大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临:到达,登上。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过里。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星汉:银河幸甚至哉: 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直接写事,写登山所见。 “观”字统领全篇。
    海水荡漾是动景;山岛耸立是静景,动静结合相互映衬,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的特点。
    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草木茂盛是静景,秋风洪波是动景,动静结合,给人眼前呈现出了一幅欣欣向荣和宏伟壮观的画面。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岛上树木葱茏苍翠,百草丰美茂盛的景象,从侧面突出了大海的生机勃勃,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赞美之情。
    “涌”字,动词,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让人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表现了大海奔腾的气势,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赞美之情。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理解诗意向东行进,我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山岛上)树木葱茏苍翠,各种草儿长得十分丰美茂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汹涌而起。 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好像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1、2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1.纵观全诗,哪个字统领全诗?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诗人曹操“观沧海”“观”到了什么?(哪几句是他“观”到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所写之景有什么特点?
    明确:海水荡漾——动景 山岛耸立——静景    草木丰茂——静景 洪波涌起——动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总结:写实景中有动有静,这样动静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威严和宏伟。
    4.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哪些语句是实写?哪些语句是虚写?
    5.作者是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达到表达情感的目的的呢?
    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盎然生机和宏伟气象。
    哪些语句是动景?哪些语句是静景?
    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6.为何最后要加上“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但不能缺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寓情于景。
    主旨:《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伟壮阔的景象,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就叫做意境。 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1.这首古乐府诗是借景抒情,全诗的基调是 ,以“ ”字展开,采用了 结合、_____ 结合的写法,诗中“ ”写出了诗人曹操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链接中考,阅读理解题。
    1、全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围绕一个“观”字展开来写,写登山所见。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前一句是动景,后一句是静景,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描绘了大海威严的气势,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洪波涌起“四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是静态描写,写出了树木、百草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给人以生意盎然之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由静转动,气势雄伟,逼真地展现了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在写法上有何突出之处?表现了什么?这四句想象,从两个“若“字中,可以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沧海吞吐日月、包蕴群星的图景,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相关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图文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了解作者,作品背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本诗可分为几层,萧瑟秋风,日月之行,星汉灿烂,宏伟志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观沧海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观沧海教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猜一猜,曹操简介,写作背景,初读感悟诗意,疏通文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