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 ,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岳阳楼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5、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U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生字词。
3、译背第一段[U2]。
教学设计:
一、导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课件展示图片和诗句[U3]。)
介绍作者及背景。(见课件)
复习“记”(见课件)
二、读 (读准课文):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2、正音。(课件展示)
谪守( ) 滕子京( ) 予观夫( ) 衔远山( ) 浩浩汤汤( ) 朝晖夕阴( ) 潇湘( )
迁客骚人( )霪雨( ) 霏霏( )
怒号( )樯倾楫催( ) 山岳潜形( )
薄暮冥冥( ) 波澜不惊( ) 沙鸥翔集( )
岸芷汀兰( ) 皓月千里( )
静影沉璧( ) 宠辱偕忘( ) 嗟夫( )
3、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课件展示)
⑴衔远山,吞长江。 ⑵前人之述备矣 。
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⑷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⑸先天下之忧而忧 ⑹ 后天下之乐而乐
4、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全文节奏见课件。)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4、不指名轮流读课文[U4];
5、齐读课文。
三、议(疏通第一段文意[U5])
1、请学生自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见课件);
2、质疑,合作交流;
3、反馈
六、讲
七、练
1、背第一段;
2、油印练习1——2题。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背第2[U6]、3、4、5、6段。
教学设计:
一、读。齐读课文1——4段[U7]。
二、议、讲[U8]
(一)学习第二段[U9]
1、齐读第一段;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U10]。
(二)学习第三、四段[U11]
1、男生齐读第三段
2、学生试译课文,并质疑
3、共同解答疑难,点出重点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教师加以指正。
5、用上述方法学习第四段[U12]与第五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1、讲读第五段。
2、研讨全文结构、写作特色、主旨。
3、归纳文言知识点。
教学设计:
一、读 课文第五段[U13]。
二、议、讲
(一)出示思考题:学生先行完成,小组讨论整理答案[U14]
(二)小组展示答案,教师加以引导指正
1、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U15]?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U16]?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4、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
一、阴雨凄凉 二、明媚晴朗
5、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6、 第五段中“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8、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劝箴之意。
9、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三)、研讨全文:
1、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U17]。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2、写作特色:
①繁简得宜,层层蓄势[U18]。
②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③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U19]。
3、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四、总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弓!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第五课时
完成练习,并对不解之处加以指导
1、学生完成二十五分钟
2、教师讲解并随堂记忆二十分钟
[U1]改成五课时
[U2]放到第二课时再进行
[U3]不展示图片
[U4]这里改成小组齐读
[U5]这里不译第一段,让学生结合文言文全解试着去读懂文章。疏通第一段文意放至第二课时
[U6]加入第一段
[U7]齐读全文
[U8]第一课时后的第一段串译加入第二课时
[U9]只进行串译,不讲解分析
[U10]见课件
[U11]翻译课文部分,让学生先质疑,再点明重点,然后请学生翻译,后面均以此方法,或是调整一下先后顺序
[U12]重点字词均见课件
[U13]齐读课文
[U14]见课件
[U15]“衔远山,吞长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如何?
[U16]用原文回答
[U17]放入第四课时开头
[U18]层次清晰,层层递进
[U19]节奏鲜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表格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翻译课文3-5节, 课文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预习,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 课文结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写作特色,文章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