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展开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4.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草地给我们的印象是“有趣、可爱”。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难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1.字词教学
本课的会认字,在初读课文之后集中识字。可以组成词语“蒲公英”“玩耍”“哈欠”“钓鱼”“合拢”,在词语情景中进行认读;也可以借助熟字识记生字,如通过与形近字“要”比较而记住“耍”的字形。
“蒲、英、耍、欠、钓、拢”不但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除了词语情景识字和形近字识字外,可按照结构进行归类指导,还要突出对易错字的指导。比如:上下结构的“蒲”“察”要先进行整体观察,注意各部件的摆放位置;“睡”字要提醒右边部分“垂”的笔顺是撇、横、竖、横、竖、竖、横、横,而且这个字横画较多,其中第一横最短,第二横最长,横画间隔均匀;“喜”字上下窄中间宽,要把字写得紧凑些,下“口”略宽于上“口”。
2.阅读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多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同时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领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抓住典型的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其观察自然的兴趣。
3.小练笔
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在之前的基础上,侧重观察事物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观察所得。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资料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搜集有关蒲公英的图片、文字资料。
(3)搜集作者普里什文的简介。
(4)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5)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生:蒲公英又叫婆婆丁。每当春天来的时候,蒲公英就抽出花茎,在碧绿丛中绽开一朵朵黄色的小花。
2.师:你们预习得真棒!课前预习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希望你们能继续坚持做好。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朋友,看看他发现了什么。(板书:金色的草地)
3.看到课题,大家想到了什么?
生:平时我们看到的草地都是绿色的,为什么课文中的草地是金色的呢?
4.师:好,带着你们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助学资料:
课件出示:
作者简介:
普里什文出生于苏联一个破败的商人、地主家庭,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他的创作拓宽了苏联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主要作品有《鸟儿不惊的地方》《皮鞋》《人参》等。
设计意图:
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一是对他们认真预习的肯定,二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题目是文章的中心,通过学生看到题目后的疑问“为什么课文中的草地是金色的呢”,将“金色的草地”设为悬念,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
读文提示: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识记生字。
1.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正音:读准翘舌音“盛、耍、察、睡”,前鼻音“喊、欠”,后鼻音“盛、英、拢”。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3.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合拢:合到一起;闭合。
玩耍:做使自己精神愉快的活动;游戏。
傍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有趣: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或喜爱。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初步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挖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使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4.分类写字。
(1)课件分类出示本课生字:
蒲 英 盛 耍 察 喜 欠
喊 钓 拢 睡
而
趣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①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蒲、英、察、喜”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盛、耍”是上下结构,上下等宽。
“喊、钓、拢、睡”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趣”是半包围结构,“走”的最后一捺写长些。
②易错字指导:
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耍、察”等字和左右结构“睡”等字,学生练写。
a.“耍”是上下结构,上下等宽,注意上面是个“而”,下面的“女”的横要足够长。
b.“察”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左边是“夕”多一点,右边不是“又”。
c.“睡”右边部分的写法要注意,四横不一样长,第一横最短,第二横最长,最后一横第二短。两小竖插在第二横和第四横中间。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设计意图:
注重把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观察,掌握书写生字的要领;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易错字进行指导,有效避免学生书写错别字,落实教学目标。
5.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了什么?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写一到蒲公英盛开的时候,“我们”窗前的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2):写蒲公英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第三部分(3):写“我”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色,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了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四部分(4):表达“我”对草地、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总结全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另一件事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5.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说一说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读书中更好地去思考、感悟。通过梳理疑问,帮助学生初步理清文章层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节课大家已经学习过课文了,现在同桌间互相检查一下字词的学习情况。读错、写错的请及时纠正。
课件出示:
乡下 窗前 蒲公英 盛开 常常
玩耍 一本正经 绒毛 假装 哈欠
钓鱼 而是 观察 合拢 有趣 喜爱 睡觉 起床
2.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
3.(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图片,说一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是怎样的。
生:蒲公英开出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在绿色的草地上格外显眼。
设计意图:
复习生字,抓住识字学词的教学,再次落实到了教学目标: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通过听写找出错误率高的字,这样可以更好地以学定教。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草地上开满蒲公英的图片。)
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成金色的呢?
(2)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课件出示:
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指导理解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指名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我”和弟弟是怎样玩耍的?把具体描写“我”和弟弟玩耍时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先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思考:从中你能体会出“我”怎样的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朗读。
课件出示:
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视频。)
(2)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学生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让学生猜测此时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是什么样的。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本正经”。
指名学生学着“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一本正经”的意思是:好像真的有什么事要说,没事却装着有事的样子。
②听了同学们的朗读,看了同学们的表演,在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
生:我也好想去那里吹一吹蒲公英。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
(3)指导朗读:朗读时语调轻松活泼,节奏应轻快一些,读出“我们”愉快的心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自由说。“我”先发现了什么?然后又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晨,花朵___________,花瓣是___________,草地是___________。
中午,花朵___________,花瓣是___________,草地是___________。
傍晚,花朵___________,花瓣是___________,草地是___________。
生1:蒲公英的花像人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生2:早晨,花朵合拢,花瓣是绿色的,草地是绿色的。
生3:中午,花朵张开,花瓣是金色的,草地是金色的。
生4:傍晚,花朵合拢,花瓣是绿色的,草地是绿色的。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课件出示: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小组讨论思考:为什么强调“我起得很早”?
因为“我”从前从来没有起得这样早过,一直误以为草地本来就是金色的。所以要强调“我起得很早”。
(4)课件出示: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思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我们的手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的特点。
师:作者用这一比喻,把草地会变色这一现象讲得通俗易懂。我们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并把它记录下来。(这里课件出示蒲公英合拢、张开的动态图,旁边出示手掌张开、合拢的动态图。)
(5)交流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资料,介绍蒲公英的开花规律。
课件出示:
蒲公英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菊科草本植物,可入药,也可生吃、做汤、炒食,3~8月份会开花,一般是白天开放,晚上闭合,整个花期近1个月。
(6)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让学生伸开五个手指变为手掌,表示花开,收拢五个手指变为拳头,表示花儿合拢。
(7)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
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生:第一次是无意中的发现,第二次是有意识地观察。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板书:要善于观察,思考探究)
(8)指名读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朗读指导。
最后两句是“我”仔细观察后的发现,读时应读出“我”有了新发现后的兴奋、欣喜之情。
(9)练习朗读,给画面做配音解说。(背景音乐建议用儿童歌曲《蒲公英》)
过渡:蒲公英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草地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欢愉。正因为如此,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4.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2)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指名回答。(因为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或相关。)
(3)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想象一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
生1:蒲公英就像我的朋友,我难过的时候找它,和它说话,我高兴的时候也会想到它。
生2:我觉得它很美,它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善很多,很美观。
①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真是——
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②师:从那时候——
生: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4)课件出示朗读指导。
两个叹句要带着赞叹、喜爱的语气读。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体会蒲公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发现的喜悦,突出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应注意读悟结合,在感悟语言文字之后,引导学生将这种感悟带到朗读中去,通过朗读再一次深入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学生始终徜徉在语言文字的美感中。通过两次发现的对比,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的过程,从而渗透“主动观察、探究大自然”的教育。
三、课堂练笔,拓展延伸。
1.过渡: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还是药材呢。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同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有用。大自然的奥秘真是无穷无尽哪!你一定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你曾经在大自然中发现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
把你的发现简单地写下来吧!文中的小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的方法,你也试着尝试一下吧!
2.全班进行练笔。
3.全班交流自己的小练笔,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课件出示小练笔片段展示:
春天,我在校园里散步,不知不觉来到了花坛边。我惊喜地发现桃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长出了一个个花苞,花苞像是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把半个脸蛋藏起来。瞧,那边的山茶花开得多旺,红的像火,白的像雪,我摘下一片花瓣,摸一摸,软软的,像绒布一样,闻一闻,有淡淡的清香。花坛里一丛一丛的小草似乎刚从大地妈妈的怀抱里苏醒过来,它们偷偷地探出小脑袋,揉着惺忪的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而又美丽的世界!
4.总结:同学们,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奇特的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让我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探究大自然的神奇吧!
设计意图:
课件出示植物的奥秘,唤醒了学生的记忆,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引领学生将这种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在小练笔中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文中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将这种发现、探究的兴趣与欲望进行拓展,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大自然,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学生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成功之处:
学会认真细致地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需要学习的能力。本文作者因为仔细观察而有了新发现,他抓住了时间的变化,描写了草地和蒲公英一天的变化,特别是对蒲公英花瓣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学生真正懂得了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发现生活中的美。
不足之处:
各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教师说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对学生进行的语言训练活动量不足。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接着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金色的草地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金色的草地表格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学习者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运用的能力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