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 望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 望课文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共同点:作者杜甫描写春天
请默读并对比四首诗歌的异同点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有《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 被困长安期间,春天又来了,诗人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春望》。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请将作者眺望的景象圈出来
1.请结合具体字词,分析作者笔下景象都有什么特点?通过所望之景,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深是茂盛的意思。“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作者却望见国都内荒草丛生,人烟稀少。只见枝繁草盛满眼绿意,墙倒城坏千门闭锁。疮痍遍布,满目凄然。一个“深”字,草木深深,意味深长。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从本句的“破”和“深”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长安城此时已沦陷,衰败寥落,满目凄然。本句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表达出作者对国家的担忧,内心愁苦和忧伤。
破是攻破,打破,残破的意思。此时山河虽在,但曾经生活的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物是人非。作者自己和平稳定的生活也被打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①诗人因感伤时局,见花而流泪,因怅恨离别闻鸟而心惊肉跳。(触目伤怀)②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拟人、移情于物)
从本句中的溅泪,惊心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花鸟,具有凄凉悲伤的特点。 这里运用了拟人/移情于物的写作手法,浸染在忧伤惊惧的氛围中,情感铺展地更充分,浸润地更彻底。表达作者的对国家命运的感叹悲伤。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2.请结合具体字词,分析作者在盼望什么?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家书难得,一封值得上万两黄金。
从本句“家书”“万金”可以看出,作者在盼望与家人团聚,期盼和平。 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让他魂牵梦绕。家书不到,何以让他放心得下?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体现出自己思念家人,也替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黎民百姓们表达对和平的期待。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北征》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发簪都插不住了。
从“搔”和“不胜簪”作者期盼家国早日安定。面对沦陷的山河,以为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常常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此时国愁家忧齐上心头,让当时年仅40多岁的杜甫已满头白发,搔是内心焦急的体现,作者满怀雄心壮志却报国无门,内心的苦闷激愤不言而喻。
作者望见了________________,却望不见________________
家国安定,自己和其他黎民百姓能早日与家人团聚,期盼和平的生活。
祖国的河山, 国家的完整
茂密繁盛的草木, 长安城里应有的繁华喧闹
战火纷飞的战场 家人平安的书信
3.结合本诗及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其它诗作谈谈,你望见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忧国忧民,心忧天下极具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和民生他没有在诗歌中宣泄个人的情感恩怨,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国家,他有大格局、大胸怀,所以被誉为“诗圣”。
诗圣这个“圣”实则指的是代了国家言的圣,在这个黑暗至极、矛盾重重的社会环境中,杜甫既不能背弃唐王朝的根本利益,却又要如实地反映现实,作为封建时代的诗人,杜甫进退两难,但他最终还是做到了对封建腐朽现象的严厉批判,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念,的确难能可贵。 如果没有杜甫,我们恐怕对唐王朝的全貌没有更深刻、更广博的认知。而唐诗呢,也正是由于有了杜甫的存在而成为了一个历史的载体和思想的载体,使得诗歌本体的地位有了空前的提升。可以说,杜甫的诗有大境界,自成高峰,称为“诗史”当之无愧;而杜甫本人呢,有大胸怀,自成高格,他是“诗圣”,也是实至名归。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一路坎坷成圣成人亦成史
两袖清风忧国忧君更忧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 望教学演示课件ppt,文件包含25《望岳》《春望》公开课ppt、《春望》音频朗读2mp3、《春望》视频朗读1avi、《望岳》视频朗读avi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 望教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读清诗意,分析文意1,分析文意2,表情达意,分析文意3,分析文意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望》,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