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第三章节,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核舟记,首尾呼应,第四章节,第五章节,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以文章写法为脉络,理解作者的文思之巧。
理解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理解王叔远雕刻核舟的艺术追求和对苏东坡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研读核舟,感受文章之奇巧
1、通读全文,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完成如下表格。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窗有16字。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 箬篷覆之,旁开小窗,窗有16字。
船头:舟上游览者—苏轼、黄庭坚和佛印
船尾:舟尾横卧一楫,右舟子仰面,左舟子视听。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核舟”的横截面图
3、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
这只核舟两头尖尖,中间部分较为厚实且有高度,以刻为船舱、船篷。所以首先介绍中间部分,这是这条船视觉上的“主体”。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
“主体”既明,船头的三个人物的位置自然也就很清晰了。苏、黄、佛印是主要人物,故此要先讲。船尾舟子是陪衬人物,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故而后说。
3、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概说核舟之奇巧,引出由来。
透视核舟,“想象”学洢话叔远
1、在时空中对话:王叔远为何以“大苏泛赤壁”为主题雕刻核舟?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刻字(1622)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开篇(1082)
表达对东坡的敬仰之情。王叔远以“核舟”为媒介与东坡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
思考:为什么在壬戌年,王叔远要雕刻这个作品?
“壬戌”年前后,东坡经历了什么?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人诬陷,说他所做的诗文有毁谤朝廷的意图,即“乌台诗案”,后东坡陷狱,次年被贬黄州。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后赤壁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思考:四年的黄州生活,成就了怎样的东坡?
乌台诗案的恐慌并未压垮东坡,东坡在自然的无穷与人生的有限中,享受着人生的乐趣、豁达、豪迈;彰显着独立的精神与人格魅力。
2、王叔远因为懂得东坡,所以刻下了核舟,并且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了魏学洢。我们也走进魏学洢和王叔远的时代,请同学们化身为收到核舟的魏学洢,给王叔远写一封信,你在这封信里打算对王叔远说些什么?
(1)表达对叔远的感谢。
(2)对叔远高超技艺的赞扬,尤其是通过人物的陪衬与烘托来刻画东坡的精神气质,使其意蕴十足。
(3)个人的悲惨际遇与国家的江河日下,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及对“清风明月”适意生活的向往。
总 结
请以小组为单位,以传统手工艺的形式把你喜爱的文人表现出来,并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说明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体回顾,新闻六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背景资料,有成就,字词梳理,建立的功绩,卓有成就,整体感知,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第一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背景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背景资料,检查预习,成就功绩,数量很大的钱财,课文朗读,整体感知,内容探究,品味赏析,写法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