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上册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展开《水调歌头》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闲话中秋,引出课题(课前播放邓丽君版的《水调歌头》,渲染气氛)师:大家知道即将到来的9月30日是什么日子吗?生:中秋节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与中秋有关的礼物大家能说几句与中秋有关的诗句作为我们初次见面的礼物吗?生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生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师:这位同学的诗句出自哪里呢?生:《水调歌头》(屏幕出示,引出课题)师: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既然如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千古绝唱”,来领略苏轼笔下的中秋的味道但是苏轼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这首词的呢?二、借助背景,了解小序在走进词之前,大家试着想想,此种可能会写些什么呢?生1:仙宫。生2:嫦娥。生3:吴刚伐桂。师:这是仙界啊。生4:抒情。生5:老酒。师:不错,有酒会有什么呢?生:人。师:人在喝酒,意境不错词是抒情的,词中有人,读词眼前就会呈现一个画面(教师板书:画、人、情)师:大家觉得这三者中我们先从哪里讲起?生:画。师:好,那就从“画”入手下面请大家朗读这首词,你觉得这是怎样一幅画?你从哪里发现的?请找出相应的句子。(教师读题目、小序;女生读上片;男生读下片学生读,教师乘机在黑板上板书“阙”)师:读完全词,大家请看黑板上这字读什么?生:阙què。师:请组词。生:宫阙。师:还有一字也读què,板书“阕”可以组词为“上阕”“下阕”词可以分上下两阕,或者上下片,一般不说第一段第二段(随文落实生字难词,还有关于词的相关知识)师:苏轼当时又是在怎样一个背景下写下这首词的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背景资料(教师朗读)(出示并朗诵背景资料: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此时他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师:大家看哪里暗示了这个背景?生:小序。师:不错可见这里的小序的作用是什么呢?生:交代了写本词的原因与背景。三、想象画面,寻句印证师: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生1:我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读出了这样一幅画面: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教师乘机落实学生读错的字“绮”qǐ,并引领学生对“绮户”的理解)生2:我从“把酒问青天”读出了诗人端着酒杯喝酒问天的画面。师: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是端着酒杯?生2:从“把酒”上,把是“端起”的意思。师:不错除此外,你还可以读出怎样一幅画面?(提示从小序去找)生:从“丙辰中秋”可以读出,这是一个天上挂着满月的中秋夜。四、还原背景,感受人物师:大家可以发挥想象试着在纸上勾勒眼前的这个画面在这么一个有月的晚上,词中的人又在干什么呢?你可以找出相关的动词。生:“欲乘”“归去”“恐”“起舞”“弄”师:词人“欲乘风归去”,想要到归到哪里去?生:琼楼玉宇。师:也就是说词人将自己的归宿定位在天上,但是他当时的心理又则那样那个呢?请大家在文本中寻找。生:“恐”师:这是为什么呢?生:“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师:“胜”是什么意思呢?生:承受、经受。师:你能说出解释为“承受”的关于“胜”的其他短语吗?生:美不胜收。师:这里的“胜”应解释为“尽”生:不胜感激。师:不错,或者“不胜重负”,意思是不能承担沉重的负担此时词人能做的是什么?生:“起舞弄清影”师:什么意思呢?生: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师:那是一种自我欣赏,一种自怜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这样的心理呢?(教师出示并解读苏轼的坎坷人生:既不惟荆(荆国公王安石)是师,也不惟温(温国公司马光)是随。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多处;哲宗时:废新法,信旧党,轼被召回,但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新法,而再次被贬以后新党再得势,他被远谪惠州,琼州;徽宗即位:苏轼被赦回,途中病死于常州,终年65岁写这首词时,苏轼政治失意,被贬在密州任太守)师:大家结合苏轼的坎坷人生,再次朗读上阕,说说词中涉及的“高处”“琼楼玉宇”暗指什么?生:皇宫、朝廷。师:是的,词人想要回到朝廷去,可是为什么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呢?请结合词人的坎坷人生回答。生:因为词人被朝廷一贬再贬,所以内心深处虽想回归朝廷但不免有“恐”,觉得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呢。五、诵读品味,触摸情感师:这是一个带着愁思的词人,这是一个怀着矛盾心理的被贬臣子(教师结合上阕板书诗人的心理轨迹:怀——矛盾(欲乘归去恐——何似);此时词人“起舞弄清影”,心情又如何呢?请从文本中寻找词人的心境,并找出相关的语句(请学生相互推荐,邀请一同学朗读下阕,要求读出感情)生:此时诗人心情很难受,我从“照无眠”中读出词人现在“也不成眠”。师:此时月光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暗指诗人自己,也泛指那些政治上失意的人(板书难受、失意)面对这份难受与失意,诗人又是如何面对呢?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別时圆?”诗人继续把酒问天:“(月儿)你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师:这是一种指责,对月的指责啊!诗人将满腔愁绪倒向了月儿于是不禁发出深深的感慨,那是什么样的感慨呢?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生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语速快而轻松)生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语调缓而慢,最后用降调并带拖音)师:请问这里的“此事”指的是什么呢?生: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师:句中的“全”应该如何理解呢?生:成全。师:不错,也可以理解为“周全”,不能理解为“完全”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诗人的感慨。生: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啊。师:按照常规的思维,面对“难以周全”之事,情感势必低落然而诗人的情感又怎样呢?你从哪里发现的?生:积极乐观从最后的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看出。师:这两句表达的是什么呢?生:表达的是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师:你理解这句子的内涵吗?生:只希望人长长久久,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师:你从哪里读出是“只希望”?生:“但愿”。师:你能从已学的文言中再举例一个类似的用法吗?生:“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但”是“只”的意思;“愿驰千里足”中的“愿”是“希望”。师:很好《木兰诗》中类似的用法确实不少那么你从哪里读出是“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呢?生:共婵娟;“婵娟”这里指“月亮”。师:“婵娟”在文言文中只有“月亮”的解释吗?生:婵娟是美女,是“貂蝉”。师:不是“貂蝉”,婵娟还有一个出处是屈原的丫鬟的名字这里却是指“月亮”大家再能说几个类似的月亮的别名吗?生1:蟾蜍生2:玉兔生3:素娥生4:玉轮生5:玉盘生6:嫦娥……师:古诗词中月亮的别名很多,月亮总是与思念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古诗词中找出与此句意境一致的诗句吗?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师:多美的意境啊!请大家深情朗读最后两句,将其送给你最想送的人。(学生朗诵)师:此时诗人的情感是积极高亢,乐观向上的情感的基调此时已有先前的低落转为高扬而这也恰恰体现了苏轼“豪放”的风格。屏幕出示: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书法与黄庭坚等人合称“宋四家”,他的词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代表词人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师:苏轼的词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首开豪放派先河这里引用一个典故,苏轼曾让人评价他的词和柳词(指柳永)的高低,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段评语视柳永和苏轼分别为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宗主,“大江东去”正是苏轼的得意之作而苏轼和辛弃疾先后引领宋代的豪放词风“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这句就很容易明白了吧屏幕出示: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师:大家回忆一下苏轼其他的有类似情感的诗句吗?生1:《浣溪沙》中:“谁到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生2:《记承天市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六、穿越时空,古今对话屏幕出示:苏轼,我能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中的情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目的:当堂构思,口头作答,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程度)七、诗词拓展,中秋赏月师:中秋赏月诗词很多,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首,大家一起来朗诵品味:念奴娇·中秋对月明·文征明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八、课外延伸,合作探究苏轼的诗词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以豪放著称的,他的词与南宋辛弃疾的词并称为“苏辛”词派,开创了一代豪放词风但据统计,苏轼的诗词中风格豪放的作品不多,更多的是婉约风格的诗词,尤其是后期的作品更是寄情山水,体悟人生,表达了他淡泊旷远的心境。课后我们可以寻找欣赏他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