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教课ppt课件
展开17* 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的含义。
2.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细腻的景物和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导入一: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一朵鲜花,让生命更灿烂,因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的是坚强。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常态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生活吧!
导入二: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辛酸,如果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成长,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体验,然后再一起去感受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中的主人公不同寻常的孤独。
导入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同学们谁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叫杜小康的同龄人,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孤独之旅》,走进主人公杜小康的内心,体会杜小康的成长历程。
导入四:(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同学们,正如歌词所表达的,人生旅途并非一帆风顺,往往伴有辛酸与泪水。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写作背景。
3.检查预习情况。
1.速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杜小康由于家庭变故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2.明确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故事情节:一位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偏远的芦苇荡放鸭,经历了生活的艰苦及精神的磨炼,最终在雨过天晴后“长大了,坚强了”。
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地。
3.按情节的发展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背景,即杜小康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第二部分(第2—27段):写杜小康随父亲踏上放鸭之路,这也是一次孤独之旅。
第三部分(第28—52段):写杜小康在芦苇荡中历经磨难,终于战胜了孤独,等到鸭子下蛋,他自己也长大了。
(一)人物变化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
1.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根据课文情节先后的顺序重新排列或让学生据此复述课文。)
【明确】A.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B.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C.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将父亲惊醒。D.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E.他们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F.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G.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H.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I.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J.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鸭下蛋了!”
杜小康心理的变化:
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恐慌。
安顿之后:孤独。
时间久了:不会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总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2.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3.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包括哪几个方面?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语句是什么?
【明确】题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渗透于他放鸭期间的全部生活和心灵。对杜小康来说,“孤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②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片宽阔无边的芦苇荡中,幼小的心灵感到无比的害怕。③对未来的恐惧。漫漫放鸭路,何时是尽头?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独之旅”。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句子是:“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4.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明确】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的少年杜小康?作为动物的鸭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因此,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写父亲和鸭子,对塑造杜小康的形象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杜小康失学后,放鸭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他是不能回避的;在孤独中,鸭群是他的伙伴,他只能从鸭子身上得到心灵的慰藉;在风雨中他维护鸭群,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最后鸭子下蛋,不仅是牧鸭的结果,还是杜小康人生的一段成果,其中的甘苦都化作“鸭下蛋了”的惊喜。
(二)感悟主题
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感悟?(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全班共同交流)
【交流】示例一:人能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并且使自己在与困难的斗争中成长、坚强起来。
示例二: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战胜了自己,就能战胜一切。
示例三:我觉得,困难是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遭遇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绝不能逃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战胜困难,也会在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收获成长。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杜小康的成长过程,探究了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并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探究。生动的描写和饱含诗意的语言也是本文的重要特色,本节课我们将就此作进一步探讨。
找出课文中有关自然环境的句子,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明确】
1.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
2.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前进,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环境中去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请找出并点评文中你认为形象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
【明确】
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苇荡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苇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才愈为真切。
3.“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枝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4.“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写景状物准确,描写细致入微。
5.“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的鸭群四处逃窜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了,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6.“鸭们也长大了”一段,描写生动、形象,映衬出主人公的成长,富有深层含义。
1.分别以鸭子的视角、杜小康的视角、杜雍和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复述小说情节,并在恰当的地方补充心理描写。
2.提供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根据课文情节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或让学生据此复述课文。
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写一写自己成长中所经历的一件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6* 孤独之旅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6* 孤独之旅授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简介,知识链接,草房子,前情提要,字词梳理,字音字形,丰富富裕,词语释义,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7课《孤独之旅》课件pptx、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7* 孤独之旅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歇斯底里,刚刚出发时,到达芦荡时,芦荡安顿后,住段时间后,雨后天晴时,不再忽然地恐慌,课文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