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四单元16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展开11《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变化,尖锐地指出了金钱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兄弟也概莫能外作者用平常的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透过家庭问题折射社会问题,以小见大,表达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
新课标指出,阅读过程是学生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
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是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1.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2.理清曲折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
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体会巧妙地构思。
两课时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因而本课设计主要以体现新课标为主,保证教学在以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激发学
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新课导入
我们大家多数同学都有兄弟姐妹,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之间一定是亲密无间,但是如果有一天你们在金钱、地位上发生变化,你们的这种亲情还会保持吗?在现实生活中,手足之情禁得起世俗的考验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发生在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普普通通的故事,体会一下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二、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了解关于课文的文学常识。】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著名的有长篇《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短篇《项链》、《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三、检查预习
【设计意图:这几次环节,意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为老师正音做准备。】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拮据jié jū 栈桥zhàn 煞白shà 撬开qiào
诧异chà 牡蛎mǔ lì 褴褛lán lǚ
2.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苍白,没有血色。
撬开:用棍棒后刀、锥等的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头,使缝隙增大。
诧异:惊讶,觉得十分奇怪。
牡蛎:一种软体动物,又叫蚝,肉鲜味美,可食用。
褴褛:衣服破烂不堪。
四、走进课文,熟读小说,了解情节。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使学生对文章有总体的了解,为后面的分析、讨论做准备。】
1.关于小说的知识复习。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情节的安排分为四个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2.速读课文,理清情节.
层次分析: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
3.浏览小说,思考问题.
(1)于勒的命运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怎样?
明确问题:
(1)于勒命运:
早期放荡(第6段)
中期阔绰(8-10段)
老年落魄(29段后)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
①赶(第7段)“送”、“打发”表面上用词很客气,实际上暗示菲利普夫妇的狠心,:惯例一词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冷漠关系。
②赞(第8段末,12段)母亲的话。
第3、4段,13、14、15段,语意反复,同样的情景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在他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无数次,足已写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企盼之情。
③(躲)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结: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然而变化的外衣下,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变的内心:那就是金钱至上的丑恶灵魂。
4.分析文中对于勒的不同称呼。有什么意味?
对于勒的称呼从情感和用词上可以分为两类:(1)褒义的;(2)贬义的。
分析:对于勒的称呼变化多次,用什么称呼取决于于勒是富有还是贫穷,能为他们带来什么。通过于勒称呼的变化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创作于勒这一形象的深刻目的:借小人物来反映深层的社会问题,揭示亲情在金钱、利益面前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不堪一击。在当时的社会里,金钱能左右人们的社会关系、能操纵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队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观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对于勒人物的分析,通过对菲利普对于勒称呼的分析,我们能初步感受到金钱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那下一节课,我们就结合文本,找到人物的的有关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六、布置作业
- 整理课文的生字解词。
2.条理地梳理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
七、板书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开端——盼于勒
发展——赞于勒
高潮——见于勒
悬念——躲于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曲折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有上一节内容引申出这一节课的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了解了文章的故事情节,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的金钱关系。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二、研读课文,透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章涉及到菲利普夫妇,船长,二姐夫,“我”这些人物,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
1.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爱慕虚荣、贪婪、自私
相关语句:
(1)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4)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学生说到这句话时,思考一下父亲为什么“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学生可能会回答怕二女婿听见而给二女儿退婚,从这里也可以体会到二女婿是个贪财,唯利是图的人。
2.船长:冷漠、好心
相关语句: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
3.二姐夫:唯利是图
相关语句: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4.“我”:善良、有同情心
相关语句:
(1)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2)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辨析主人公。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明确: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四、分析“我”在文中的形象和作用。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通过情节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
“我”在整篇小说中的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我对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不受父母的影响,仔细观察叔叔;
②心中默念叔叔;
③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
这默念的话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包含讽刺意味的。心里话。
形象: 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用: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说是线索性的人物。
五、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对小说的作用。】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明确:烘托我们一家去旅行时快乐的心情。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明确:烘托了我们一家人失望、沮丧的心情。
六、概括主旨。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纵观全文,分析小说揭示的主题思想。】
这篇小说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心理,也反映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其实金钱并不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唯有对金钱过分的贪欲才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它可以成为许多东西的外壳,却不是里面的果实。让我们记住这句话:金钱并不就是幸福,一个人即使贫穷也能成为精神的富翁。
八、布置作业
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长得像于勒,他们会怎么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
九、板书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于 勒 叔 叔:穷-----富-----穷 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菲利普夫妇 :恨-----赞-----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环节,讲授新课,总结 总结解读小说主题的路径,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引导学生掌握下列词语的音,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转入新课,引导学生继续分析课文,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