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无题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无题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爱的千回万转——李商隐<无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2.初步体味李商隐及其“无题”类诗歌的朦胧之美。3.品析并学习诗人表达爱的方式。4.理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在离愁悲苦的爱情中仍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二、教学重点:1.品析并学习诗人表达爱的方式。2.通过细致品读,理解抒情主人公在离愁悲苦的爱情中仍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三、教学难点:通过细致品读,理解抒情主人公在离愁悲苦的爱情中仍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3.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一))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二)作者简介: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男生,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晚唐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李商隐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又与李白、李贺合称“三李”。现代学者称之为“朦胧诗人”李商隐作诗,爱用冷僻的典故、精准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他的诗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三)理解文意1.需注意的字音、字形:云鬓( bìn) 殷(yīn)勤 为(wèi)探看(wèi)2.补充的词语注释:(1)“东风”句: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2)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3)蜡炬:蜡烛。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5)云鬓(bìn):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6)应觉:设想之词。(7)月光寒:指夜渐深。(9)探看(kān):探望。3.把握诗歌朗读节奏4.理解诗歌基本内容(四)品读诗歌——爱的表达方式明确:本诗围绕“别”字展开,一“难”字奠定全诗基调。自由朗读诗歌,选择一联品析:从___联中,我读到了______的爱。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词、句)出来。明确:1.首联:引导学生分析“别”、“难”、“东风”等词的表达效果。——艰难悲苦的爱2.颔联:引导学生分析“春蚕”、“蜡炬”两个意象的表达效果。——向死而生的爱 3.颈联:引导学生分析“晓镜”、“夜吟”等词的妙处,及“寒”的一语双关。 ——双重叠加的爱 4.尾联:引导学生分析“蓬山”、“青鸟”两个典故,体会诗人意图。 ——无望而望的爱 (五)手法品析1.融情于景2.意象叠用3.对写联想4.化用典故结语:通过这首《无题》的学习,我们能感受到李商隐一生炙热地追求着爱情,追求着梦想,但大多数时候却是以惨淡悲苦为结局。可他依旧不改自己追求者的初心,坚定而执着地表达着自己对于梦想信念的坚守,这一坚守过程岂不比美好的结局本身显得更难能可贵!六、作业1.反复诵读并背诵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试着品读李商隐《锦瑟》。七、板书设计 无 题 李商隐 艰难悲苦 融情于景向死而生 爱 意象叠用双重叠加 对写联想无望而望 巧用典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5 故乡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文分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商山早行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流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无题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仰望唐诗,引入李商隐的《无题》,简介李商隐,展示学习目标,初读体味,品味赏析,教师小结,读出诗人的心声,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