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401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401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401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复习回顾,温故知新,把握学习目标,品读课文,初识张岱,三痴解意,走进张岱,延伸拓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心亭看雪》 教学设计背景描述:本课的设计背景在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9课《湖心亭看雪》新课教学中,我曾经按部就班地按照课文思路分别探究了“独”和“痴”的含义。但课文背景离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太过遥远,学生根本理解不了。这样新授课虽然条理清晰,但不免有些八股,学生学得毫无兴趣,课堂呆板沉闷,教师教得也索然无味,师生间的互动并不默契、主动。新课内容结束后,学生也根本不能理解作者的心境和诗文的意境。针对此问题,我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特别是重点解决自主性学习问题,对其它二类问题进行前置思考,为课堂重点学习做好铺垫。另外,我还制作了幻灯片,试图用一些图片来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走下讲台参与交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这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二)课文所处的位置及作用。《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学生分析: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体会作者游湖的雅趣。 2. 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3. 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教学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及白描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学法的点拨与指导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语文有一个好处,足不出户,却能坐观天下景。前一段时间我们赏过了陶弘景笔下的人间天堂,又赏过了苏东坡笔下的月夜小景;赏过了三峡的水,又赏过了钱塘江的潮。 今天我们就跟着明末清初的作家张岱一起去赏赏杭州的西湖美景。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下面我们就跟随这些文人一起赏赏这西湖美景。看到此景你想到了哪位文人的哪首诗词呢?(播放幻灯片)教师解说:西湖很美——春季,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时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在这个冬季,张岱带领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回顾本单元内容并回顾与西湖有关的诗词,增加西湖的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复习回顾,温故知新(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掌握的最好,看谁表现的最好)1、文学常识2、重点实词3、句子翻译设计意图:复习基础知识,直接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三、把握学习目标师总结:目标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方向和目的,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目标学习本文。四、品读课文,初识张岱首先,我们一起品读课文,初识张岱,看看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张岱的形象。(痴)五、三痴解意,走进张岱1、“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傻,笨,呆。反正就是行为举止不同常人。)师:对,这个张岱啊,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呆人。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找: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作者的“痴”了? 设计意图: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并引出对三痴的探究。2、三痴解意交流结果:(1)“痴行”“是日更定”,(晚上八点左右去西湖,真是与众不同啊)“独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的。(大雪三日之后,什么声音都没有,用一个成语表达如何?万籁俱寂。)师:在这样一个万籁俱寂、天寒地冻的天气里,你会在家干什么?(缩在被窝里看书睡觉。看电视。写作业。玩电脑等)师:可是张岱,居然在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大晚上跑到湖上去看雪。教师总结: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真的是与众不同,不随流俗。看来这个痴人首先是行为痴啊!(板书:痴行)(2)“痴景”师:不过,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这位“痴人”笔下的“景”也有些与众不同啊!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些描写雪景的文字,给大家读一读。指一生诵读。其他同学思考并说说此景异在哪里?(“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幅图画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寂静、苍茫、阔大)教师提示:A.“天与云与山与水”是否拖沓?去掉“与”读一读,对比读出天地苍茫的景象。师:你看“天与云与山与水”多拖沓啊,古人不是说要惜墨如金吗?一连用了三个“与”,我看一个都不用也行。(师去掉三个“与”,很认真地读了)这三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们就有界限似的。教师小结:三个“与”字就好像把四种景物融合在了一起,给人一种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B.找找数词之后貌似量词的这几个词,咱们看看这些量词的安排有什么与众不同呢?教师小结:由“痕”到“点”到“芥”到“粒”,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作者追求的就是这天人合一的境界吧!真的是痴人眼中有痴景啊!(痴景)C.建议再次齐读这段写景文字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师: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之谓白描)什么是白描呢?咱们给它一个科学的解释。(展示幻灯片)(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生读)3、师解读: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咱们刚才已经欣赏过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 “白描”就是“淡妆”,有时“淡妆”比“浓抹”更见风韵。4、迁移训练: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白描)。(播放幻灯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②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周密《观潮》)(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④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⑤“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 )教师小结:运用白描手法,简单概括勾勒事物形象,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学以致用啊!作者三言两语勾勒出了一幅天人合一,寂静苍茫的冰雪世界。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感知天地之大及人物的渺小,感受天地苍茫阔大的景象。并学习白描的描写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痴情”师: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却又写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坏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没有? 一生读“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湖中焉得有此雅兴、豪情、知音、志同道合之人……)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一、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师:真是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啊,“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二、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 师: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乎所以,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师引:同学们,咱们设想一下:假如舟子说他痴,他会辩解吗?(不会)(舟子没有文化,不可能懂他。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心,舟子不可能理解他的。所以这一“独”字也表现他的孤傲清高。)教师小结:“独”字充分展示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高洁情怀,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落寞。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境?这其中是不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教师提示:背景提示(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根据背景提示和你对文章的理解,简要说说你的体会。师小结: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追问:你从文中还能不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呢?(1、“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当时已是清朝,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明朝。)(2、“是金陵人,客此”,突出“金陵”这个籍贯,因为我们知道“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建都在长江中下游的南京。作者强调“金陵人”,暗示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师总结: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下面老师建议咱们穿越一次,回到三百多年以前我们一起听听张岱的心声:(代言人是我)我无力改变这天下,那我就在这山水之间来度过余生罢。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张岱,绝不媚俗失节,一湖寒冰,就是我的志向。教师小结: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透过痴行痴景触摸到了并且走进了张岱这位痴人的痴心。(生板书“痴心”)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痴情,感知作者的心境,进而探究文章的主旨。六、延伸拓展同学们,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不仅仅是寄情于山水,而且是寄情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之山水。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寻找心智的独一。让我们回顾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那首《江雪》。 (师生齐诵《江雪》)(播放幻灯片) 师:试想: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钓鱼的柳宗元,你认为张岱会认他为知己吗?)(不会)教师提示背景(播放幻灯片)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在对比中再次感知作者的心境。七、课堂小结(播放幻灯片)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名诗,送给大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八、布置作业学以致用: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校园的清晨》,可写人,可绘景,可叙事。板书: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痴行 痴景 痴心教学反思:顾这节课,我觉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反思如下:1、成功的地方在于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2、对文中重难点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说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还可以,但是对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出力不到位,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将记叙、描写、抒情 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我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让学生先感知一下,让学生去总结,理解会更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预习,教学课时,课时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时安排,课堂助学,方法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湖心亭看雪优秀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预习检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作业布置,随堂检测,文言词语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