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调歌头,诵读诗词的要求,讨论理解,归纳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艺术家。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与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均为北宋著名书画家,
写作背景: 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清朝词评家胡仔:“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苕溪渔隐丛话》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词”这一种文学体裁;反复诵读,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能力目标:学会有感情的朗诵词;小组合作,能理解词意;情感目标:感受词人月下情怀,学习他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 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3、饱含感情,波澜起伏。
水 调 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疏通词意,整体感知内容。
下阕:抒情--怀人。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质疑二、读上片,回答问题。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盾?
质疑三、读下片,回答问题。
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人是谁?为何无眠?
质疑四、读下片,回答问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衷心祝愿天下“有情人”一世平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整体感知,细读感悟,我欲乘风归去,作者心情的变化,宫阙琼楼玉宇,写法探究,豁达通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东坡说,才华横溢的苏轼,旷世奇才,词文今译,水调歌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水调歌头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寻踪觅诗意,认识诗歌中的“意象”,千里寄相思,古今一轮月,诗人托月言志,走近苏轼随月而歌,诵读月之韵律,探寻月之深情,品味月之深意,对月高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