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克鼎,农耕畜牧的产生,剩余产品出现,国家文字,生产力发展,私有制,未产生阶级,已产生阶级,材料一,神权与王权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周晚期(孝王时期)一个叫克的贵族铸造的青铜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
思考:什么是文明?文明的标志有哪些?
对于“文明”的界定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文明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高级阶段的社会状态;第二,文明亦指具有自身特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文化形态;第三,文明还指拥有特定人口、地域,掌握特定文化,拥有特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具有自身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整合力、动员力的文化实体——文明体。——孙秋云《“文明”:内涵及其变迁》
学习聚焦: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页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部落酋长和首领们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 被统治者两大阶级。……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 第一种剥削和压迫形式。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出于 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专门从事国家管理的官员,成为最初的官僚。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页
元谋人门齿化石(1965年)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1929年)
(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1万年)
元谋人的遗址中,有与人类化石、石器、动物化石等伴生的炭屑和烧骨。——佟洵、王云松《国家宝藏》第5页
1935年的发掘工作由贾兰坡主持,他在第一地点发现了丰富的石制品和人类用火的痕迹。——佟洵、王云松《国家宝藏》第16页
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了使用石器(打制)和火,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原始人群)。
(距今约1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
仰韶人头壶,1953年出土于陕西省洛南县,距今约6000年
良渚玉琮王,1986年浙江杭州,距今4000-5000年
彩绘陶器、原始农业(粟稻)、养蚕缫丝。
黑陶、玉器、祭坛、神庙。
饲养家畜、修建村落,母系氏族(尚未贫富分化)
父系氏族(贫富分化,阶级出现)
仰韶姜寨遗址(距今6700-6000年)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隐含了什么历史信息?(房屋、壕沟、窑场、牲畜栏、墓地)
——公有制、尚未贫富分化
——刘斌《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从地域分布看,中华文明遗址有何特点?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1981年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材料一:这件铜牌饰出土的墓葬,是迄今为止在二里头遗址内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墓葬之一。也就是说,这件铜牌饰曾经的拥有者,是一位社会地位高、权力大的贵族。那么,这件铜牌饰是一种用以“明尊卑,别上下”的重要礼器。——佟洵、王云松《国家宝藏》第85页
1.夏朝出现奴隶主和奴隶阶级;
材料二: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随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夏后氏百官。 ——《礼记》
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夏朝的文明表现?
2.夏朝出现国家。即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材料三:在考古工作中对中原地区夏代初期的文字、青铜礼器与城市的发现以及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确凿地说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是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的中原夏人地区首先起源的。——李先登《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若干问题》
夏朝——中华文明的起源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西周遗址
材料二: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结合所学,材料一二反映的商朝政治特征是?
“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结合视频、铭文及所学,概括西周朝的文明表现?
大克鼎铭文克曰:端庄美善的我的文采斐然的祖父师华父,……常念伟大的导师我祖师华父(因为他的庇荫),克得以提拔为王官,接受和宣召王的命令,多次地蒙受王的恩赐。……如是王曰:克,……赐给你红色的祭服,赐给你野地的田,赐给你耕种的田,还有土地上的奴隶。……早晚尽职尽守的工作,不要荒废了朕的法令。
1.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2.礼仪制度完善3.青铜器制造水平高4.铭文书法水平高
商周——青铜文明的兴盛
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周王将王畿直接控制的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诸侯在国内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这样,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页
宗法制宗法制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组织内部的制度,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室大宗,诸侯是小宗。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页
1.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对象、特点、影响?
分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宗法制的含义、核心、影响?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商:内外服制度周:分封制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商:通过甲骨文占卜决定军国大事
合作探究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时期,结合所学思考: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1995年10月21日,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
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文物,是中华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承载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传承着优秀的历史文化,讲述着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辉煌,维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
走近文物,走进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
1.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2.袁行霈:《中华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3.佟洵、王松云:《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四川人民出版。4.《国家宝藏》5.《如果国宝会说话》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说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判断文明的要素,文字的出现,铜器的使用,城市的出现,国家的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图片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何为文明,何为国家,如何证实,实物史料,文献史料,阅读第一子目,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课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黄帝轩辕黄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