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36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36张)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36张)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36张)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36张)第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36张)第5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36张)第6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36张)第7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36张)第8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图文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历史是什么,history,历史学习的六要素,who,where,when,what,why,how,怎样学好高中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国《新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是一门研究事件(影响国家和民族的事件)的编年记录之学科,它判定于对原始史实的考证基础上,并对这些事件的缘由做出解释。
    ——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记录与解释
    histry
    人类社会过去所经历的发展过程。
    人们不断地认识、描述、诠释、探究客观实在,产生史家撰写的各种形式的史学著作等。
    (既有客观,也有主观)
    过去性、消逝性、不可重现性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克林伍德“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 ——卡尔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史
    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校本课程(学校自主开设)
    1、学会读教材读目录读标题读单元导语读正文读地图读史料2、学会做笔记教材中没有的复杂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3、学会理解4、学会记忆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70万年前至公元前8世纪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
    1、按劳动工具材质(生产力水平)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 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1万年以前)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至4000年左右)
    2、按照社会组织(生产关系)阶段发展特征分:①原始人群:②母系氏族社会:③父系氏族社会:
    3、中华文明起源有何特点:
    (1)分布广泛(2)集中分布在大河流域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3)中原地区为核心
    材料1 “北京人”出土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一个山洞里,……在此遗址内总共发现了6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以及头骨、面骨碎片、下颌骨、股骨、胫骨、牙齿等人骨化石,它们分属于40多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同时出土的还有数以万计的石器和石制品。文化堆积层内有成堆的灰烬、烧骨和烧焦的朴树籽,以及动物化石100多种。遗址的背后是巍峨的西山,层峰叠翠,有虎豹出没其间,……在山前的丘陵地带长着高大的朴树,……再往前是平坦的华北平原,那里生活着牛、羊、鹿,还有鸵鸟等动物。——王家范,张耕华,陈江《大学中国史》
    问题2:根据图片和材料1,分析中国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概况。
    阅读课本3-4页新石器时代部分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典型器物为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
    代表器物为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观察复原图及教材有关其墓葬的特点,以姜寨聚落为例说说母系氏族公社的生产生活特点。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造型、纹饰设计质朴精美,数量多寡不一,表明玉器的功能已不仅是简单的饰品,更是等级、地位、权力的象征。处于中心的大墓唯玉为葬,而墓地越向边缘规格越低。这说明红山文化?
    玉琮是良渚神权的象征与代表。所谓神权,实际上是对通神的垄断,老百姓是不能通神的,这样一来,统治者就变成了神的全权代言人。——《了不起的文明现场》
    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出现
    上层:掌握公共权力下层:被统治
    政府、军队(内部阶级分化与外部战争)、祭坛(神权)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 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7000~5000年
    ①使用打制石器②过着群居生活③采集和渔猎④会使用火
    ①使用磨制石器②定居生活③原始农业、家畜饲养、养蚕缫丝④使用陶器、玉器⑤出现祭坛、神庙
    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晚期)
    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晚期)
    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公共权力、部落战争——国家
    文明的西方标准:文字、铜器和城市的出现。
    有中国学者提出:应将国家的出现作为考量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
    1、三皇五帝:(1)三皇时期:时代较早神话色彩浓厚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从部落到早期国家
    A.三皇五帝传说的一些情节与实际情形有吻合之处。B.神话传说有丰富内涵,值得重视的。
    1、三皇五帝:(1)三皇时期:(2)五帝炎黄部落联盟尧舜禹: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1、三皇五帝时期:2、特征:邦国时代、万邦林立
    陶寺遗址已发现的1000多座墓葬中,大型墓葬有9座,约占墓葬总数的1%。大墓都用木棺,棺底用朱砂铺垫,随葬品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装饰品、工具、武器,以及整副猪骨架等,数量约有一二百件不等。中等墓葬80余座,约占总数的10%……小型墓葬约占总数的80%,大多没有木棺和随葬品。 ——《大学中国史》
    陶寺遗址距今4300-4000年,大约相当于传说时代的尧舜时期,发现的城址规模宏大,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居住区,各区域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功能齐备。城内有大型的宫殿建筑,还有观象授时的天文建筑。 ——《教学参考》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出现公共权力
    夏朝仍聚族而居,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其他地区间接统治
    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从部落到国家
    (三)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商周时期
    1、商朝:(1)建立:前1600年,汤
    夏朝:以考古研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历史传说及后世文献商朝:以传世文献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考古研究的信史时代
    1937年殷墟考古发掘情形
    1、商朝:(1)建立:前1600年,汤(2)考古发现: 殷墟:
    1、商朝:(1)建立: (2)考古发现: 殷墟 甲骨文 青铜器
    ▲妇好率领一万三千军队伐羌方的卜甲: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
    1、商朝:(1)建立: (2)考古发现: (3)政治制度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地方管理:内外服制
    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2、西周:(1)建立: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战(2)政治制度: ①分封制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荀子·儒效》
    影响: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扩大统治区域;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容易造成诸侯割据。
    2、西周:(1)建立:(2)政治制度: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3)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4)灭亡
    直接目的: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间接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 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宗法制的影响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商周时期社会经济(1)农业:(2)手工业:4、商周时期文化成就
    木、石、骨等材质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所有制)井田制(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孟子·滕文公上》 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
    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商周
    土地国有贵族占有集体劳动
    历法早期文字青铜文化华夏认同
    1、世袭王朝2、具备 国家机器3、建立 中央与地方 基本架构
    1、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部族组织残留严重。2、管理比较松散中央集权程度不高
    ①神权色彩浓厚(甲骨文、祭祀) 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 ③中央权力逐渐加强,但尚未实现集权(从内外服到分封)
    ①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 ②青铜铸造发展(大量青铜器)
    ①系统文字(甲骨文,金文) ②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华夏文化,炎黄子孙)
    小结3:本课应用到的史料神话传说、考古发现、传世文献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说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判断文明的要素,文字的出现,铜器的使用,城市的出现,国家的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图片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何为文明,何为国家,如何证实,实物史料,文献史料,阅读第一子目,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课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黄帝轩辕黄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