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3411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3411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3411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专区化学一轮复习练习全套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6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图1点燃酒精灯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2%~5%的硼酸溶液
C.图2制备氢气并检验H2的可燃性
D.图3配制硫酸溶液
2.萃取碘水中的碘并分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3.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坩埚灼烧干海带制海带灰
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
C.用长颈漏斗分离CCl4萃取碘后的水层与有机层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4.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制备乙酸乙酯时,先将乙酸加入反应器中
B.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 eq \\al(\s\up11(2-),\s\d4(4)) ,应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C.滴定管洗净后应先用蒸馏水润洗,再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D.在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先使氯气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硫酸
5.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 )
6.某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有如下数据:①用托盘天平称取21.7 g食盐;②用量筒量取21.48 mL盐酸;③用容量瓶配制210 mL 1 ml·L-1的硫酸溶液;④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18.20 mL NaOH溶液,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10
B.用10 mL量筒量取0.50 ml·L-1 H2SO4溶液5.50 mL
C.向铁钉上镀铜时,铁钉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盛装Na2CO3溶液的试剂瓶要使用橡胶塞
8.用如图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的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①中的a可用于吸收尾气中的Cl2,b可用于吸收气体时防倒吸
B.装置②可实现制取CO2实验中的“即关即止,即开即用”的作用
C.利用装置③制取SO2,并验证其漂白性
D.利用装置④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X中应放的物质是KHCO3
9.在芒硝(Na2SO4·10H2O)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过程中,下列仪器或操作未涉及的是( )
10.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
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比色卡对照即可
B.做蒸馏实验时,如果在液体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沸石
C.在未知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不能说明该未知液中一定存在SO eq \\al(\s\up11(2-),\s\d4(4))
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采用在较高的温度下制成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三、非选择题
11.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②的名称是 。
(2)用上图仪器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用KClO3和MnO2制取O2应选的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用H2O2与MnO2制O2,并控制产生O2的速率,应选的装置是 。
(3)若用装置X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O2,氧气应从 (填“b”或“c”,下同)端通入。若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端通入。
(4)若用F装置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实验室制取CO的方法一般采取甲酸脱水法(HCOOH eq \(――→,\s\up11(浓硫酸),\s\d4(△)) CO↑+H2O),用纯净的CO完成该实验。
①除F、X外还需要的装置有 ,X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X与其他导管连接的顺序是 (填导管口的字母)。
②实验时,a处可能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同学对铜与浓硫酸的实验作了如下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试剂,关闭旋塞E,加热A,观察C中溶液颜色变化;
③将铜丝上提离开液面,停止加热。
(1)检查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作用是 ,仪器D中所盛药品是 。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后,拆除装置前,为避免有害气体的泄漏,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36 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
1.答案:B
2.解析:A为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溶液,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3.解析:灼烧干海带在坩埚中进行,故A正确;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蒸气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错误;萃取应选分液漏斗,用分液漏斗分离CCl4萃取碘后的水层与有机层,故C错误;若加水超过刻度线,配制失败,应重新配制,故D错误。
答案:A
4.解析:制备乙酸乙酯时,应先加乙醇,然后再加浓硫酸和乙酸,A项错误;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且Cl-能与Ag+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AgCl沉淀(白色),故此操作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 eq \\al(\s\up11(2-),\s\d4(4)) ,B项错误;滴定管内壁上残存的蒸馏水会对加入的标准液起到稀释的作用,从而降低了标准液的浓度,C项错误;实验室制备的氯气通过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杂质HCl,通过浓硫酸可以除去其中的水蒸气,D项正确。
答案:D
5.解析:乙醇与乙酸互溶,不能用过滤方法除去乙醇中的乙酸,故A错误; 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乙烯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NH4Cl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成NH3和HCl,因此不能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NH4Cl,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铵晶体,故C错误; 纯碱是粉末状且易溶于水,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应将纯碱改为石灰石,故D错误。
答案:B
6.解析: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①正确;量筒精确度为0.1 mL,②错误;容量瓶的规格中有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没有210 mL的容量瓶,③错误;中和滴定要用滴定管,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 mL,题中18.20 mL的数值合理,④正确。
答案:A
7.解析:用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时不能润湿,A项错误;10 mL量筒量取溶液的体积时只能估读到小数点后一位,B项错误;向铁钉上镀铜时,镀件铁钉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镀层金属连接在电源的正极上,C项正确;由于Na2CO3溶液水解显碱性,容易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应生成有黏性的Na2SiO3,所以盛装Na2CO3溶液的试剂瓶要使用橡胶塞,D项正确。
答案:CD
8.解析:①中碱石灰可吸收Cl2,b常用于防倒吸,A项能达到实验目的;②关闭止水夹时,产生的CO2将盐酸压入左侧,大理石与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时,CO2气体排出,压强减小,盐酸又流回右侧与大理石反应产生CO2,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③中大试管中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气体,若小试管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证明SO2具有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④中KHCO3受热不稳定,X中应放的物质是KHCO3,D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C
9.解析:芒硝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过程中,需要称量瓷坩埚的质量、称量瓷坩埚和一定量晶体的质量,称量瓷坩埚和硫酸钠粉末的质量,至少称量4次,所以涉及到称量操作,需要托盘天平称量,故A不符合题意;为了使硫酸钠晶体充分反应,应该将硫酸钠晶体研细,所以用到研磨操作,故B不符合题意;盛有硫酸钠晶体的瓷坩埚放在泥三角上慢慢加热,直到水全部失去,不需要蒸发操作,所以实验过程中未涉及到蒸发操作,故C符合题意;加热后冷却时,为了防止硫酸钠粉末吸水,应将硫酸钠放在干燥器中进行冷却,从而得到纯净而干燥的无水硫酸钠,所以需要用到干燥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0.解析:氯水中的次氯酸能漂白pH试纸,不能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A错误;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可防止溶液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重新添加碎瓷片,B正确;硫酸钡和AgCl均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则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可能含Ag+、SO eq \\al(\s\up11(2-),\s\d4(3)) 、SO eq \\al(\s\up11(2-),\s\d4(4)) ,C正确;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氯化钠是大量的,制得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量较少,不能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D错误。
答案:BC
11.解析:(2)KClO3和MnO2制取O2属于“固+固 eq \(――→,\s\up7(△)) 气体”,因而要选用E装置为气体发生装置;H2O2与MnO2制取O2属于“固+液―→气体”且要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只能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H2O2的量。(3)使用X收集氧气时,用“排空气法”,由于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从长管进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从短管进气。(4)根据反应原理可知,制取CO属于“液+液 eq \(――→,\s\up7(△)) 气体”,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浓硫酸的量,应选D、G为气体发生装置,X的作用是除去CO中的水蒸气,洗气时气体流向为“长进短出”。
答案:(1)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2)AE BD (3)c b(4)①DG 浓硫酸 dcbe 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12.解析:(2)S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所以仪器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仪器D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SO2,防止污染空气,所以应盛装碱性固体。(4)SO2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反应后装置A、B、C中都会残留有一定量的SO2,可通过不断鼓入空气的方法将残留的SO2全部赶入装置D中被吸收。
答案:(1)关闭旋塞E,装置C中加水没过导管口,给A装置微热,装置C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去热源后,导管内有倒吸产生的液柱,且高度保持不变
(2)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 防倒吸 碱石灰(或NaOH等合理答案均可)
(3)2H2SO4(浓)+Cu eq \(=====,\s\up7(△)) CuSO4+SO2↑+2H2O
(4)打开旋塞E,从E管口向A中鼓入大量空气实验
装置
A
除去乙醇中的乙酸
B
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
C
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D
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25讲 常见仪器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练)- 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专题】,文件包含第25讲常见仪器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练-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讲座原卷版docx、第25讲常见仪器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练-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讲座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5讲 常见仪器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讲)- 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专题】,文件包含第25讲常见仪器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讲-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讲座原卷版docx、第25讲常见仪器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讲-2024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讲座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53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含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53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含答案docx、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53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