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一轮单元训练第七单元硫、氮及其化合物(A卷)含答案
展开第七单元 硫、氮及其化合物(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总计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1~15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全部答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的0分。
1.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也造成了不少环境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气有助于空气中的N2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的NO
B.PM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含氮分散质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二氧化硫有毒,严禁将其添加到任何食品和饮品中
D.“酸雨”是由大气中的碳、氮、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造成的
2.检验铵根离子的实验所依据的是
①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②NH与OH-间发生反应加热后产生氨气;③NH3·H2O能电离出NH和OH-;④石蕊在碱性条件下变为蓝色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将铁片加到浓硝酸中,可制得二氧化氮气体
B.向Na2S固体中滴加浓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H2S
C.谷物发酵酿酒的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NO2与H2O发生反应生成HNO3,NO2为酸性氧化物
4.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强氧化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将铁屑放入稀HNO3中证明Fe比H2活泼
C.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证明其中存在CO
D.将少量溴水滴入过量的苯酚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6.某集气瓶呈红棕色,加入足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棕色溶液,气体颜色消失,再打开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该气体可能是下列混合气体中的
A.N2、NO、Br2 B.NO、NO2、N2
C.NO2、O2、NO D.N2、O2、Br2
7.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SSO3H2SO4
B.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
C.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O2+O22CO2+2CaSO4
D.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滴加硝酸,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溶液必含SO
8.根据下列实验和现象,所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适量稀硝酸,再滴加少量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
B
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得到的沉淀只有BaSO4
C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成了NO2
D
取少量NH4Cl固体于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底部
试管口处有晶体出现
NH4Cl易升华
9.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四个不同的喷泉装置,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图1烧瓶中充满HI(与HCl水溶性相似)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中加入AgNO3溶液,则可以产生黄色喷泉
B.若向图2烧杯中加水,烧瓶中充满NH3,引发喷泉的操作是捂热上方的圆底烧瓶
C.若向图3装置的水槽中加入冰块或慢慢滴入浓硫酸都可以形成喷泉
D.图4所示的装置,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现象,其操作方法可以是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当产生大量的白烟,再打开活塞c
10.下图为有关分子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转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2→NH3,NH3→NO均属于氮的固定
B.催化剂a作用下氮原子发生了氧化反应
C.催化剂a、b表面均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
D.使用催化剂a、b均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
11.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关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图中a、b、c、d、e之间的转化均表示一步反应
B.c的颜色一定是红棕色
C.c与NaOH溶液反应可同时生成d和e
D.b、c在一定条件下均可被氮的氢化物还原为a
12.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H3与CuO的反应,所选择的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制备NH3
干燥NH3
验证NH3能还原CuO
吸收NH3尾气
A.A B.B C.C D.D
13.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如图实验可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含量通常以1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计;所加试剂均足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样品][气体A][含H2SO4][中和液]
A.葡萄酒酿造时通入SO2起到了杀菌和增酸的作用
B.反应①中若不通入N2,则测得的SO2含量偏低
C.反应①中煮沸的目的是加快亚硫酸的分解,降低SO2的溶解度
D.若仅将②中的氧化剂“H2O2溶液”替换为“溴水”,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14.某实验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氯气与过量氨气反应的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开K1,关闭K2,将注射器的活塞往外拉一小段,然后松开,活塞复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打开K1,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使过量的氨气与氯气混合时,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充分反应后,关闭K1,打开K2,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会倒吸至试管内
D.实验室制备氨气和氯气可以用同一套发生装置
15.为防治雾霾,设计如下流程吸收工业尾气SO2和NO,同时获得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其结晶水合物又称保险粉)和NH4NO3产品,以变“废”为宝。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2O中既存在非极性键又存在极性键
B.装置I的作用是吸收SO2,装置II的作用是吸收NO
C.氧化装置IV中1L 2mol·L−1 NO,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22.4L O2
D.保险粉可通过装置Ⅲ中阳极产物制备,Ce4+从阴极口流出回到装置II循环使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6.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爆炸反应为:2KNO3+3C+SK2S+N2↑+3CO2↑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为____,还原产物有______,当有1mol KNO3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
(2)KNO3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
(3)将SO2和Cl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若将SO2和Cl2等体积混合后再缓缓通入品红溶液,发现品红溶液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S、C和N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K2S溶液中除OH-外其它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
(5)下列事实能说明碳与硫两元素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有___。
a.同温同浓度溶液pH:Na2CO3>Na2SO4
b.酸性:H2SO3>H2CO3
c.CS2中碳元素为+4价,硫元素为-2价
d.分解温度:CH4>H2S
1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铜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所用装置如图所示。查阅资料:
Ⅰ.Fe(HSO3)2+红棕色,它可以将Fe3+还原为Fe2+;
Ⅱ.Cu2S不溶于稀硫酸,能够溶于热的稀硝酸中。
部分实验步骤与现象如下:
①向A中加入5mL浓硫酸,打开K,将铜丝伸入浓硫酸中,给A加热。观察到B中溶液颜色变化,再关闭K;
②加热后,观察到A中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液面上方产生大量白雾,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成灰绿色,反应结束后试管A中有白色固体出现;
③拉出铜丝,停止加热。
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按图连接好装置,第一步进行的操作是___。
(2)小组同学将SO2通入到FeCl3溶液至饱和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将混合液放置12小时,溶液才变成浅绿色。
①试用离子方程式解释SO2与FeCl3溶液反应溶液变成红棕色的原因___。
②放置12小时,溶液变浅绿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
(3)检验B中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Fe2+的试剂可以是___。
A.硫氰化钾溶液 B.铁氰化钾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反应结束后,取出A中铜丝,用蒸馏水洗净后发现表面有黑色物质附着;倾倒出液体后,向白色固体上小心加水,固体溶解后溶液呈蓝色。
①白色固体的成分是___(填化学式)。
②甲同学认为铜丝表面黑色固体是CuO;乙同学认为黑色固体是Cu2S;丙同学认为黑色固体为CuO和Cu2S的混合物,验证丙同学观点正确的实验方案为___(限选试剂:稀硫酸、稀硝酸、氯化钡溶液)。
18.以铜片(含少量杂质铁)为原料制取Cu(NO3)2溶液的实验流程如图:
(1)“酸洗”的目的是除去铜片表面难溶的Cu2(OH)2SO4,写出“酸洗”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水洗”后检验铜片表面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酸溶”时的装置如图所示,烧杯内所发生的反应为:
NO+NO2+2OH−=2NO+H2O
2NO2+2OH−=NO+NO+H2O
①“酸溶”时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可以采取的方法有___和___。
②通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
(4)“调节pH=3~4,并保温3个小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烧杯中所得溶液经多步处理得到NaNO3固体。设计以烧杯中所得溶液为原料,制取NaNO3固体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
[已知3NaNO2+2HNO3=3NaNO3+2NO↑+H2O;Na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硝酸和NaOH溶液]。
19.某研究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相关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1)通入足量SO2时C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现象,该小组同学认为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小组同学向C试管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反应生成了SO。该做法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SO2具有还原性,实验中可以代替FeCl3的试剂有_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酸性KMnO4溶液 C.碘水 D.NaCl溶液
20.五氧化二氮(N2O5)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绿色硝化剂。N2O5常温下为白色固体,可溶于CH2Cl2等氯代烃溶剂,微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强酸,高于室温时对热不稳定。
(1)1840年,Devill首次将干燥的氯气通入硝酸银,在试管壁上得到了N2O5。已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空气中的成分之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臭氧(O3)氧化法制备N2O5,反应原理为N2O4+O3=N2O5+O2。实验装置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时,将三口烧瓶C浸入冰水中,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时间后C中液体变为红棕色。然后打开活塞K,通过臭氧发生器向三口烧瓶中通入含有臭氧的氧气。C中二氯甲烷(CH2Cl2)的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
A.溶解反应物NO2 B.充分混合反应物使其反应更加充分
C.控制O3的通入速度 D.溶解生成物N2O5
(3)判断C中反应已结束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兴趣小组用滴定法测定N2O5粗产品中N2O4的含量。取2.0 g粗产品,加入25.00 mL 0.1000 mol/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后,用0.1000 mol/L H2O2溶液滴定剩余的高锰酸钾,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H2O2溶液20.00 mL。(已知:H2O2与HNO3不反应且不考虑其分解)
①产品中N2O4与KMn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产品中N2O4的含量为________(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第七单元 硫、氮及其化合物(A)
答 案
1.【答案】A
【解析】A.雷雨天气时空气中的N2、O2在雷电作用下反应产生NO,NO与O2反应产生NO2,NO2与H2O反应产生HNO3和NO,HNO3电离产生NO,故有助于空气中的N2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的NO,描述正确,符合题意;B.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而PM2.5微粒直径约为,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描述错误,不符题意;C.二氧化硫常用作葡萄酒的防腐剂和抗氧剂,描述错误,不符题意;D.“酸雨”是由大气中的氮,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造成的,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2.【答案】B
【解析】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共热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则检验铵根离子的实验所依据的是②③④,故选B。
3.【答案】C
【解析】A.铁在室温下遇浓硝酸发生钝化,阻止反应继续进行,A错误;B.固体硫化钠具有强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向固体中滴加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生成纯净H2S,B错误;C.谷物在酿酒的过程中,淀粉先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乙醇,C正确;D.两种物质两种发生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4.【答案】D
【解析】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可能是硝酸表现出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褪色;也可能是硝酸表现出酸性,中和了氢氧化钠的碱性,酚酞在中性溶液中呈无色。故选D。
5.【答案】A
【解析】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A正确;将铁屑放入稀HNO3中是硝酸的强氧化性,生成氮的氧化物,而不产生氢气,所以不能证明Fe比H2活泼,故B错误;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有沉淀产生,不能证明其中存在CO,还可能存在碳酸氢根离子和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离子,还可能含有Cu2+、Fe2+等,故C错误;苯酚溶液中滴加浓溴水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少量溴水无沉淀,故D错误;故选A。
6.【答案】A
【解析】溴蒸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均呈红棕色,所以至少含有溴蒸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的一种,溴水溶液为橙色溶液,所以含有溴蒸气,再打开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说明瓶中有NO存在,故A符合;是因二氧化氮在水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无色气体,再打开玻璃片后,NO遇到氧气迅速变为二氧化氮,但溶液呈无色,故B不符;O2、NO不共存,故C不符;溴水溶液为橙色溶液,含有溴蒸气,再打开玻璃片后,瓶中气体不再变为红棕色,故D不符;故选A。
7.【答案】C
【解析】S燃烧产生SO2,不能产生SO3,A错误;酸雨中主要含有H2SO3、H2SO4,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硫酸盐、亚硫酸盐的形式进入土壤中,B错误;煅烧石灰石会产生CaO,CaO是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反应产生盐,使硫进入到炉渣中,从而减少了SO2的排放,C正确;溶液中含有Ag+、SO都会产生上述现象,因此不能确定一定含有SO,D错误。
8.【答案】B
【解析】A.向某溶液中先滴加适量稀硝酸,再滴加少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故A错误;B.酸性条件下,SO2能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得到的沉淀只有BaSO4,故B正确;C.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发生反应、,故C错误;D.取少量NH4Cl固体于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底部,NH4Cl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又生成NH4Cl固体,故D错误。
9.【答案】C
【解析】A.若向图1烧瓶中充满HI(与HCl水溶性相似)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中加入AgNO3溶液,硝酸银和HI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所以可以产生黄色喷泉,故A正确;B.若向图2烧杯中加水,烧瓶中充满NH3,捂热上方的圆底烧瓶,气体膨胀,氨气与水接触,氨气迅速溶解,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故B正确;C.若向图3装置的水槽中加入冰块或慢慢滴入浓硫酸,氨气不能与水接触,不能形成喷泉,故C错误;D.图4所示的装置,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氨气溶于水,右侧烧瓶内压强减小,HCl进入右侧烧瓶,产生大量的白烟氯化铵,此时两烧瓶内压强都减小,再打开活塞c,产生双喷现象,故D正确;选C。
10.【答案】D
【解析】把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称为氮的固定,N2→NH3属于氮的固定,NH3→NO不属于氮的固定,故A错误;催化剂a作用下,N2→NH3,氮原子化合价从0降低至-3价,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催化剂a作用下,N2→NH3,断裂非极性共价键N≡N键,催化剂b作用下,NH3→NO,断裂极性共价键N-H键,故C错误;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1.【答案】AB
【解析】据题意知a是N2、b是NO、c是NO2、d是NaNO2、e是NaNO3;A.不能一步生成NO2,A错误;B.c是NO2或N2O4,可能为红棕色气体,B错误;C.NO2的N元素是+4价,处于中间价态,可与NaOH溶液发生歧化反应生成+3价的NaNO2和+5价的NaNO3,C正确;D.氮的氢化物NH3的N元素是-3价,处于最低价,可与+2、+4价的发生归中反应的0价,即NO、NO2可被氮的氢化物还原为N2,D正确。
12.【答案】C
【解析】A.加热分解NH4Cl,会得到氨气与氯化氢,两者迅速结合生成氯化铵,故制备NH3不能用加热分解NH4Cl的方法,A项错误;B.NH3会与CaCl2发生反应,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NH3,要用碱石灰干燥NH3,B项错误;C.气体与固体反应,可选择此装置,如果发生反应,则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项正确;D.装置中的NH3能与水直接接触,无法防倒吸,D项错误。
13.【答案】D
【解析】样品中加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硫,通氮气将生成的二氧化硫从溶液中全部赶出,得到气体A为氮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通入双氧水中,二氧化硫被氧化成硫酸,再用氢氧化钠中和得含有硫酸钠的中和液。A.葡萄酒酿造时通入SO2起到杀菌和增酸的作用,A项正确;B.反应①中若不通入N2,则在反应①中部分SO2被氧化,气体A偏小,测得的SO2含量偏低,B项正确;C.反应①中煮沸的目的是加快H2SO3的分解,降低SO2的溶解度,使葡萄酒中SO2全部蒸出,C项正确;D.将“H2O2溶液”替换为“溴水”,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为保证SO2完全吸收,溴水要略过量,用NaOH溶液中和,消耗的NaOH增多,测得的SO2含量偏高,对测定结果有影响,D项错误。
14.【答案】B
【解析】A.打开K1,关闭K2,将注射器的活塞往外拉一小段,然后松开,活塞复原,说明装置不漏气,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B.打开K1,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使过量的氨气与氯气混合时,过量的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只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雾,故B错误;C.充分反应后,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减小或生成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关闭K1,打开K2,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会倒吸至试管内,故C正确;D.实验室制备氨气和氯气都可以使用固体与液体制备,制备氨气可以选用浓氨水和氧化钙,制备氯气可以选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可以用同一套发生装置,故D正确;故选B。
15.【答案】D
【解析】根据流程分析可知,装置Ⅰ中加入NaOH溶液,可发生反应SO2+OH−=HSO吸收SO2,装置Ⅱ中加入Ce4+,酸性条件下,NO与Ce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和NO,Ce4+被还原为Ce3+,装置Ⅲ(电解槽)中阳极发生反应Ce3+-e−=Ce4+,Ce4+从阳极口流出回到装置II循环使用,阴极发生反应2HSO+2H++2e−=S2O+2H2O,进而得到保险粉Na2S2O4,装置Ⅳ中NO被O2氧化为NO,NO与NH3得到NH4NO3。答案选D。
16.【答案】(1)C K2S和N2 6NA
(2) 离子键、共价键
(3) 品红溶液均褪色 不褪色 将SO2和Cl2等体积混合后在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盐酸和硫酸,不再具有漂白性(或SO2+Cl2+2H2O=H2SO4+2HCl,盐酸和硫酸无漂白性)
(4) N
(5) ac
【解析】(1)该反应中N、S元素化合价均降低,C元素化合价升高,因此还原剂为C;还原产物为K2S和N2;当有1mol KNO3参加反应时,有1.5mol C参加反应,C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至+4价,因此转移数目为1.5mol×4NAmol−1=6NA;(2)KNO3为活泼金属阳离子与含氧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硝酸根内N原子与O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因此KNO3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3)SO2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将SO2和Cl2等体积混合后再缓缓通入品红溶液,SO2与Cl2在水中能够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生成的HCl、H2SO4均不具有漂白性,因此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4)C、N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小于S,因此S原子半径最大,C、N处于同一周期,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大,其半径越小,因此半径相对大小关系为:N
17.【答案】(1)检查气密性
(2)Fe3++SO2+H2O=Fe(HSO3)2++H+ Fe3++2H2O+Fe(HSO3)2+=2Fe2++SO+3H+
(3)B
(4)CuSO4 取黑色固体少量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且有未溶固体,滤出固体并洗涤后加入热的稀硝酸中,固体溶解且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可证明丙同学正确
【解析】(1)在该化学实验中,涉及到有SO2气体的生成和将SO2导入到FeCl3溶液中进行相关反应,体系必须封闭,故实验开始前要检验整套装置的气密性;(2)依据题给信息,红棕色,且可以将还原为,溶液呈红棕色的原因是,放置12小时呈绿色的原因是;(3)铁氰化钾能与作用生成蓝色沉淀。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氯离子均能还原高锰酸钾、使之褪色,由于溶液中含有,不能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答案选B;(4)①由于硫酸是大量的,生成的硫酸铜以无水硫酸铜的形式存在、结合实验现象-白色固体上小心加水,固体溶解后溶液呈蓝色,则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CuSO4,②丙同学认为黑色固体为CuO和Cu2S的混合物,已知信息:Cu2S不溶于稀硫酸,能够溶于热的稀硝酸。则取黑色固体少量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说明有CuO,滤出的固体用热稀硝酸溶解、继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BaSO4)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硫元素,则可证明丙同学正确。
18.【答案】(1)Cu2(OH)2SO4+2H+=2Cu2++SO+2H2O
(2) 取最后一次所得水洗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铜片已洗涤干净
(3) 降低反应的温度 缓慢滴入硝酸 将部分NO转化为NO2 将NO、NO2鼓入烧杯,使其能被NaOH溶液吸收
(4) 将溶液中的Fe3+充分水解转化为Fe(OH)3沉淀
(5) 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硝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同时鼓入空气并用NaOH溶液吸收所得混合气体,待溶液中无气泡产生,停止滴加,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得到NaNO3固体
【解析】铜片用硝酸酸洗,洗去铜片表面难溶的Cu2(OH)2SO4,水洗去可溶性离子,再加硝酸进行酸溶,铜片溶解,得到大量的硝酸铜和杂质硝酸铁,调节pH=3~4,并保温3个小时,促进Fe3+水解,使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过滤得到硝酸铜的水溶液。(1)“酸洗”的目的是除去铜片表面难溶的Cu2(OH)2SO4,“酸洗”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OH)2SO4+2H+=2Cu2++SO+2H2O;(2)“水洗”去除铜片表面可溶性离子,“水洗”后检验铜片表面是否洗涤干净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所得水洗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铜片已洗涤干净;(3)①“酸溶”时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减缓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适当降低反应温度、缓慢滴加硝酸溶液;②通入氧气,可以把部分NO和NO2转化为硝酸,从而减少硝酸的用量,同时可以将装置内剩余的NO和NO2转移到烧杯内进行尾气吸收,故通入空气的作用是:部分NO和NO2转化为硝酸,从而减少硝酸的用量;将NO和NO2转移到烧杯内进行尾气吸收;(4)调节pH=3~4,并保温3个小时,为了促进Fe3+水解,使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5)烧杯中所得溶液含有NaNO2和NaNO3,要完全转化为NaNO3,NaNO2需要加入硝酸进行转化,在此过程中有NO气体,防止该气体逸出,同时鼓入空气并用NaOH溶液吸收所得混合气体,待溶液中无气泡产生,停止滴加,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得到NaNO3固体。
19.【答案】(1)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
(2) 不合理 HNO3可以将SO2氧化成H2SO4,干扰实验
(3) BC
【解析】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中的浓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通过装置B为安全瓶,通过装置C中的氯化铁溶液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氯化铁被还原为氯化亚铁,最后过量的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据此分析解答。(1)利用Fe3+具有强氧化性,C中发生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H+,Fe3+显棕黄色,Fe2+显浅绿色,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2)HNO3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2氧化成H2SO4,干扰实验,因此该做法不合理;(3)A、浓硫酸与SO2不发生反应,浓硫酸不能代替FeCl3,故A不符合题意;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如果紫红色褪去,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故B符合题意;C、碘水中I2,具有氧化性,能把SO2氧化,淡黄色褪去,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故C符合题意;D、NaCl溶液不与SO2发生反应,不能鉴别SO2有还原性,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C。
20.【答案】
干燥NO2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 ABD 液体中红棕色褪去 19.6%
【解析】装置A中Cu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装置B中装有无水氯化钙,可以干燥NO2;2NO2N2O4,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N2O4+O3=N2O5+O2,N2O5常温下为白色固体,可溶于CH2Cl2等氯代烃溶剂,故二氯甲烷的作用为溶解反应物NO2、充分混合反应物使其反应更加充分、溶解生成物N2O5;装置D是保护装置,防止倒吸;N2O5微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强酸,则装置E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1)干燥的氯气通入硝酸银,得到了N2O5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①装置A中Cu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②N2O5微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强酸,则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NO2;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③N2O5常温下为白色固体,可溶于CH2Cl2等氯代烃溶剂,则C中二氯甲烷(CH2Cl2)的作用是溶解反应物NO2、充分混合反应物使其反应更加充分、溶解生成物N2O5,可以通过观察二氯甲烷中臭氧的鼓泡速率观察其流速,但不能控制O3的通入速度,故答案选ABD;(3)装置C中,NO2溶于CH2Cl2,使溶液变为红棕色,故当红棕色褪去可推断C中反应已结束;(4)①N2O4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锰和硝酸,离子方程式为;②KMnO4的总量为,H2O2与KMnO4反应的比例关系为5H2O2~2KMnO4,用0.1000 mol/L H2O2溶液滴定剩余的高锰酸钾,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H2O2溶液20.00 mL,则剩余的KMnO4的物质的量为,N2O4与KMnO4反应的比例关系为5N2O4~2KMnO4,N2O4的物质的量为,则产品中N2O4的含量为。
(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07单元 硫、氮及其化合物 B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07单元 硫、氮及其化合物 B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07单元 硫、氮及其化合物 A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07单元 硫、氮及其化合物 A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