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一轮单元训练第一单元化学实验基本方法(B卷)含答案
展开第一单元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总计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1~15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全部答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的0分。
1.《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其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原理上相同的是
A.甲苯和水 B.硝酸钾和氯化钠
C.乙酸乙酯和乙酸 D.食盐水和泥沙
2.科学的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下列方法或要求存在错误的是
A.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要先挤瘪橡胶头,再将滴管伸入到液体中吸取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慢慢地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
C.实验室进行模拟炼铁时,应先通一段时间的CO气体,然后再加热
D.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并塞紧橡皮塞
3.下列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0.1mol/LNaClO溶液的pH用pH计测量
B.加热分解Na2CO3·10H2O用瓷坩埚
C.量取8.5mL稀硫酸用100mL量程的量筒
D.移取KMnO4溶液用碱式滴定管
4.用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5.为制取含HClO浓度较高的溶液,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均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氯气 B.制取氯水
C.提高HClO浓度 D.过滤
6.下列实验操作或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A.在通风橱中进行制取SO2的实验
B.金属钠着火,可用细沙盖灭,也可用湿抹布盖灭
C.使用剩余的液体药品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中,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中
D.“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
7.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作用,可以有效控制产生乙炔的速率
B.制肥皂时,在皂化液里加入饱和食盐水,能够促进高级脂肪酸钠的析出
C.制备乙酸乙酯时,为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收集产物
D.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时,为除去杂质和防止苯甲酸析出,应该趁热过滤
8.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下列操作或试剂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选项 | 被提纯的物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Br2(CCl4) | / | 蒸馏 |
B | CuO(Cu) | / | 空气中灼烧 |
C | Cl2(HCl) | 饱和食盐水 | 洗气 |
D | CH4(CH2=CH2)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洗气 |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Ⅰ:在铁制品上镀铜
B.装置Ⅱ:可以用于收集氯气并吸收多余的尾气
C.装置Ⅲ: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
D.装置Ⅳ: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晶体的制备中,趁热过滤后加入2mL水的目的是避免NaCl冷却结晶,提高KNO3的纯度
B.滴瓶中的滴管在加完药品后应将滴管洗净后再放回原瓶
C.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准确测得反应前后的温差,应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在隔热的容器中混合测量混合液初始温度,然后迅速搅拌测量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D.冬季时的乙酸常结成冰状固体,取用时可先将试剂瓶置于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使乙酸熔化,再倾倒或用胶头滴管吸取
11.下列除杂操作可行的是
A.通过浓硫酸除去HCl中的H2O B.通过灼热的CuO除去H2中的CO
C.通过灼热的镁粉除去N2中的O2 D.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中的CO2
12.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A | 向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解液中滴入少量新制的银氨溶液并加热 | 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
B | 将装有CuCl2·2H2O晶体的试管加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 试纸变为红色 |
C | 向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乙醇振荡后静置 | 溶液紫色逐渐褪去 |
D | 向3mL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 | 溶液显蓝色 |
13.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池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14.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模拟盐酸的生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甲的离子方程式为
B.装置丙中的产物只有CH3Cl和HCl
C.装置戊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是分液
D.该实验方法缺少多余氯气的处理装置
15.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主要成分为Cu、Zn)制备CuSO4·5H2O的部分实验步骤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I”中,为加快溶解速率,可将铜帽粉碎
B.“滤液I”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ZnSO4
C.“溶解II”过程中,有大量的气体产生
D.“操作I”需要用到酒精灯玻璃棒等仪器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6.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Ⅰ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其目的是_________。
(3)步骤Ⅱ用SO2水溶液吸收Br2,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
(4)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知:Br2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并有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画了如下装置简图:
请你参与分析讨论:
①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是__________。
③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___________。
④C中液体颜色为________________。为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Cl2,可向其中加入NaBr溶液,充分反应后,再进行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17.Ⅰ.已知过碳酸钠(Na2CO4)和0.1mol·L-1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市场上销售的Na2CO4中一般都含有Na2CO3。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和稀HCl反应,利用下图提供的仪器,设计一套装置通过测量室内空气的温度、压强,以及生成O2的体积,计算出Na2CO4的含量。
(1)根据图中提供的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填仪器序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2)装置④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发现③中长导管内液体产生倒吸,可能的原因有_____和_____。
Ⅱ.欲用浓盐酸配制250mL 0.1mol·L-1的盐酸溶液,要用到如图中所示仪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4)图示仪器的规格和名称____。
(5)若出现下列操作时,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量筒用蒸馏水冼净后,再量取浓盐酸____。
②不将洗涤液转移入仪器A就定容___。
③定容时,俯视仪器A刻度线___。
(6)用10.0mol/L浓盐酸配制上述稀盐酸,需浓盐酸____mL。
18.实验室可用NaBr、浓硫酸、乙醇等为原料制备少量溴乙烷(反应装置如图所示):C2H5—OH+HBrC2H5—Br+H2O
已知物质的用量:0.30mol NaBr(s);0.25mol乙醇(密度为0.80g·cm−3);36mL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1);25mL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装置中烧瓶的容积应选择__(填序号)。
A.50mL B.100mL C.150mL D.250mL
(2)冷凝管中的冷凝水的流向应是 (填序号)。
A.A进B出 B.B进A出 C.从A进或B进均可
(3)实验完成后,需将烧瓶内的有机物蒸出,结果得到棕黄色的粗溴乙烷,欲得纯净的溴乙烷,应采取的操作是 。
(4)某同学在溴乙烷中加入NaOH乙醇溶液并加热,为判断其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则该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
19.某化学兴趣小组以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为原料进行如下实验探究。为测定黄铜矿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将m1 g该黄铜矿样品放入如图所示装置中,从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黄铜矿样品。
(1)锥形瓶A内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锥形瓶D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将锥形瓶D中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
如图则向锥形瓶D中加入过量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操作Ⅱ是洗涤、烘干、称重,其中洗涤的具体方法__________;该黄铜矿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3)反应后固体经熔炼、煅烧后得到泡铜(Cu、Cu2O)和熔渣(Fe2O3、FeO),要验证熔渣中存在FeO,应选用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__
A.KSCN溶液、氯水 | B.稀盐酸、KMnO4溶液 |
C.稀硫酸、KMnO4溶液 | D.NaOH溶液 |
(4)已知:Cu+在强酸性环境中会发生反应生成Cu和Cu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泡铜中是否含有Cu2O__________。
20.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和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
(1)若锥形瓶中盛装锌片,分液漏斗中盛装稀硫酸,可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
①当仪器连接顺序为A→D→B→B→C时,两次使用B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CuO、____________。
②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后加热B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
(2)若锥形瓶中盛装Na2O2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B中盛装固体催化剂,可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其反应产物为NO和H2O。
①各仪器装置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连接顺序A→C→B→C,请写出B中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锥形瓶中盛装Na2SO3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H2SO4溶液,B中盛装Na2O2固体,可探究SO2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时是否有O2生成。根据气流方向,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B→E,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①若将带余烬的木条靠近E的导管口,木条复燃,SO2表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则反应的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在E的导管口未收集到任何气体,SO2只表现还原性,则反应的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第一单元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B)
答 案
1.【答案】C
【解析】“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说的是部分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可以通过蒸馏提纯乙醇。蒸馏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乙酸乙酯和乙酸是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两组分的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与题意原理相同;答案选C。
2.【答案】B
【解析】A.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要先挤瘪橡胶头,再将滴管伸入到液体中松开挤瘪的橡胶头吸取,A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防止暴沸,造成溶液四溅,发生危险,B错误;C.实验室进行模拟炼铁时,应先通一段时间的CO气体,赶尽装置内的氧气,然后再加热,C正确;D.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并塞紧橡皮塞,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D正确;故答案选B。
3.【答案】A
【解析】A.由于NaClO溶液具有碱性和强氧化性,能使pH试纸褪色,故测量0.1mol/LNaClO溶液的pH需用pH计测量,A正确;B.由于高温下Na2CO3能与瓷坩埚中的SiO2发生反应而损坏瓷坩埚,故加热分解Na2CO3·10H2O不能用瓷坩埚,应该用铁坩埚,B错误;C.选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需选用“大而近”的量筒,故量取8.5mL稀硫酸用10mL量程的量筒,C错误;D.酸性KMnO4将氧化腐蚀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胶管,故移取KMnO4溶液用酸式滴定管,D错误。
4.【答案】D
【解析】A.当铜丝与浓硫酸接触时才能反应,当往上抽动铜丝时,铜丝与硫酸不接触,反应停止,故可通过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故A正确;B.SO2具有漂白性,可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故B正确;C.SO2为酸性气体,具有污染性,可与碱发生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故C正确;D.铜与浓硫酸反应后①中溶液显蓝色即可证明有CuSO4生成,无需向其中加水,并且将水加入浓硫酸中会使试管中液滴飞溅,发生危险,故D错误。答案选D。
5.【答案】C
【解析】A、MnO2与浓HCl制Cl2要加热,故A错误;B、洗气就长进短出,故B错误;C、CaCO3+2Cl2+H2O=CaCl2+2HClO+CO2,故C正确;D、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漏斗要紧贴烧杯内壁,故D错误;故选C。
6.【答案】B
【解析】A.SO2是污染性气体,故在通风橱中进行制取SO2的实验,故A正确;B.金属钠着火时会生成Na2O2,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会加重火势,故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湿抹布盖灭,B错误;C.使用剩余的液体药品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中,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中,故C正确;D.“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氯气有毒,故D正确。
7.【答案】C
【解析】A.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平稳,则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作用,可以有效控制产生乙炔的速率,故A正确;B.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使胶体聚沉(盐析),B正确;C.NaOH和乙酸、乙酸乙酯都反应,所以不能用NaOH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应该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故C错误;D.温度越高苯甲酸溶解度越小,为除去杂质和防止苯甲酸析出,应该趁热过滤,故D正确;答案选C。
8.【答案】D
【解析】A.Br2和CCl4是相互混溶的液体混合物,可根据沸点的差异,利用蒸馏进行分离,故A正确;B.Cu在空气中灼烧可生成CuO,利用此方法可除去CuO中混有的少量Cu,故B正确;C.氯气极易溶于水,食盐水抑制氯气的溶解,利用洗气可除杂,故C正确;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乙烯生成CO2,CH4中混有少量CH2=CH2,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所得甲烷中混有少量CO2,无法得到纯净甲烷,故D错误;故答案为D。
9.【答案】D
【解析】A.在铁制品上镀铜时,待镀金属Fe作阴极,镀层金属Cu作阳极,图示不符,A错误;B.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示不符,B错误;C.NaOH与FeSO4反应产生的Fe(OH)2可被溶解氧氧化为Fe(OH)3,不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C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水被浓硫酸吸收,导致硝酸钾溶液过饱和,析出白色的硝酸钾晶体,D正确。
10.【答案】A
【解析】A.硝酸钾在制备过程中应趁热过滤,在过滤过程中应加入2mL水,目的是避免固体中NaCl等杂质因温度较低而冷却析出,影响硝酸钾的纯度,A正确;B.滴瓶中的滴管在滴加药品之后不需要洗净,直接放回原滴瓶即可,B错误;C.为准确测得反应前后的温差,应分别测得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前温度,然后迅速搅拌测量混合液的最高温度,C错误;D.乙酸的熔点是16.6℃,冬季的乙酸会结成冰状,取用是应将试剂瓶置于温水浴中,若置于石棉网上易造成试剂瓶受热不均而炸裂,D错误。
11.【答案】AD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通过浓硫酸除去HCl中的H2O,A正确;灼热的CuO与H2、CO均反应,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B错误;灼热的镁粉与N2、O2均反应,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C错误;CO2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D正确;答案选AD。
12.【答案】A
【解析】A.淀粉水解液显酸性,应该加碱中和后再加银氨溶液,若不加碱,则不会有银白色银产生,故A符合题意;B.将装有CuCl2·2H2O晶体的试管加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试纸变为红色,说明产生了酸性气体,是因为氯化铜水解放出的氯化氢显酸性,故B不符合题意;C.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氧化乙醇,使其本身褪色,故C不符合题意;D.溴水氧化KI生成I2,I2遇到淀粉变蓝,故D不符合题意。
13.【答案】CD
【解析】A.取出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不能放回原瓶,会污染原试剂,故A错误;B.钡离子有毒,可污染地下水,不能直接排放进下水道,故B错误;C.蒸发时利用余热蒸干,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故C正确;D.容量瓶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用来盛装过冷或过热的液体,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的温度较高,应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正确。故选:CD。
14.【答案】B
【解析】A.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同时生成氯化锰和水,图中装置甲为制取装置,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B.由图可知:装置丙中氯气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其产物有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故B错误;C.由图可知:液态的CH2Cl2、CHCl3、CCl4属于有机物,不溶于水,HCl极易溶于水,所以装置戊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是分液,故C正确;D.由图可知:该实验装置中缺少多余氯气的处理装置,故D正确;故答案B。
15.【答案】C
【解析】废旧电池的铜帽(主要成分为Cu、Zn)加入稀硫酸溶解,铜不与硫酸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硫酸锌,则“滤液I”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ZnSO4,滤渣为Cu,滤渣中加入双氧水和稀硫酸,酸性条件下,双氧水可氧化铜,发生反应为:Cu+H2O2+H2SO4=CuSO4+2H2O,得到硫酸铜溶液,再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操作得到CuSO4·5H2O,据此分析解答。A.为将铜帽粉碎,增大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可加快溶解速率,故A正确;B.“溶解I”中,铜不与硫酸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硫酸锌,则“滤液I”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ZnSO4,故B正确;C.“溶解II”过程中,酸性条件下,双氧水可氧化铜,发生反应为:Cu+H2O2+H2SO4=CuSO4+2H2O,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产生,故C错误;D.“操作I”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需要用到酒精灯玻璃棒等仪器,故D正确;答案选C。
16.【答案】(1)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中的任意两种 富集溴元素
(2)SO2+Br2+2H2O=4H++SO+2Br−
(3)强酸对设备的严重腐蚀 冷凝管
(4)溴具有强腐蚀性,可以腐蚀橡胶 要控制温度计b的温度,并收集59℃时的馏分 深红棕色 萃取、分液
【解析】(1)从海水中取淡水,有蒸馏法、电渗析法、水合物法、溶剂萃取法和冰冻法,除去海水中的盐分,有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和压渗法;(2)步骤Ⅰ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目的是低浓度的Br2溶液在提取时消耗过多的原料和能源,转化为HBr后易被氧化剂氯气氧化为溴单质,用于富集溴元素;(3)二氧化硫吸收溴单质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2Br−+SO,环境保护主要是减少SO2气体的损耗和排放,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反应生成了两种强酸,易腐蚀设备;(4)①由装置图可知,提纯溴利用的原理是蒸馏,仪器B为冷凝管;②控制温度59℃,使溴单质挥发,通过冷凝得到呈深红棕色的液态溴单质,同时避免污染环境,最后进行尾气吸收,由于溴单质是一种强氧化剂,易腐蚀橡胶制品,所以整套装置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③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应控制的关键条件是把温度控制在溴的沸点59°C,并收集该温度下的馏分;④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Cl2,加入NaBr溶液发生反应:2NaBr+Cl2=2NaCl+Br2,可以除去氯气,生成的溴单质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得到。
17.【答案】(1)①③④②
(2)验证CO2气体是否除尽
(3)烧瓶内气体冷却 CO2被NaOH溶液吸收
(4)250mL容量瓶
(5)偏低 偏低 偏高
(6)2.5
【解析】Ⅰ.Na2CO4中一般都含有Na2CO3,为了测定它的纯度,取一定量的样品和盐酸反应,通过测量产生的氧气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过碳酸钠的含量,①装置中分液漏斗滴加盐酸使样品全部反应,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③装置)吸收生成的CO2气体,再通入Ca(OH)2溶液(④装置)检验CO2是否吸收完全,剩余的气体为O2,利用排水量气装置(②装置)测定O2的体积,根据方程式计算得到过碳酸钠纯度。Ⅱ.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1)根据分析,装置的连接顺序是①③④②;(2)根据分析,装置④的作用为验证CO2气体是否除尽;(3)产生倒吸的原因是装置内压强减小,产生压强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液体倒吸,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烧瓶内气体冷却时,压强减小,发生倒吸;CO2被NaOH吸收,2NaOH+CO2=Na2CO3+H2O,压强减小,发生倒吸;(4)根据图像可知,该仪器为250mL容量瓶;(5)根据c=分析误差;①量筒用蒸馏水冼净后,再量取浓盐酸,导致浓盐酸被稀释,溶质量减少,n减小,浓度偏低;②不将洗涤液转移入仪器A就定容导致有部分溶质残留在烧杯和玻璃棒上,n减小,浓度偏低;③定容时,俯视仪器A刻度线导致V偏小,浓度偏高;(6)根据稀释前后溶质不变,设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V,0.25L×0.1mol/L=V×10mol/L,解得V=0.0025L=2.5mL。
18.【答案】(1)C
(2)B
(3)将粗溴乙烷和稀NaOH溶液的混合物放在分液漏斗中用力振荡,并不断放气,至油层无色,分液可得纯溴乙烷
(4)稀盐酸、溴水
【解析】(1)乙醇的体积为=14.4mL,浓硫酸的体积为36mL,水的体积为25mL,液体的总体积为75.3mL,按“烧瓶内所盛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二”计算,烧瓶的容积为113mL,故选C。(2)为了使冷凝效果更佳,冷凝管中的冷凝水的流向应是下进上出,故选B。(3)除去溴乙烷中的溴,可使用NaOH溶液进行处理,具体操作是将粗溴乙烷和稀NaOH溶液的混合物放在分液漏斗中用力振荡,并不断放气,至油层无色,分液可得纯溴乙烷。(4)某同学在溴乙烷中加入NaOH乙醇溶液并加热,判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需检验产物是乙醇还是乙烯。为方便起见,可检验乙烯,从而确定用溴水,但同时需去除NaOH,以防与溴发生反应,所以应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溴水。答案为:稀盐酸、溴水。
19.【答案】(1)氢氧化钠 干燥气体 SO2+2OH−=SO+H2O
(2)H2O2+SO=SO+H2O,固体放入过滤器中,用玻璃棒引流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滤液自然流下后,重复上述操作2-3次,×100%
(3)C
(4)取少量泡铜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若溶液呈蓝色说明泡铜中含有Cu2O,否则不含有
【解析】(1)为防止二氧化碳的干扰,应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碱液除掉,锥形瓶A内所盛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通过碱石灰干燥吸收水蒸气,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H2O;(2)亚硫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过氧化氢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SO=SO+H2O,洗涤固体在过滤器中进行,加水至浸没固体使水自然流下,重复几次洗涤干净,具体操作为:固体放入过滤器中,用玻璃棒引流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滤液自然流下后,重复上述操作2-3次,m2g固体为硫酸钡的质量,结合硫元素守恒计算得到硫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3)反应后固体经熔炼、煅烧后得到泡铜(Cu、Cu2O)和熔渣(Fe2O3、FeO),要验证熔渣中存在FeO,应选用的最佳试剂是加入硫酸溶解后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设计检验方案;(4)泡铜成分为Cu、Cu2O,Cu+在强酸性环境中会发生反应生成Cu和Cu2+。据此设计实验验证是否含有氧化亚铜,取少量泡铜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若溶液呈蓝色说明泡铜中含有Cu2O,否则不含有。
20.【答案】(1)无水硫酸铜 检验氢气是否纯净
(2)4NH3+5O24NO+6H2O 有红棕色气体出现,玻璃管内壁附着有水珠
(3)2SO2+2Na2O2=2Na2SO3+O2 SO2+Na2O2=Na2SO4 淡黄色固体粉末逐渐变为白色
【解析】(1)①验证H2的还原性,可先将其氧化成水,再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②因H2具有可燃性,故在加热CuO前必须排尽装置内的空气,而判断空气是否排尽的方法是检验从装置内出来的氢气是否纯净;(2)①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②氨气在B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NO,NO又会继续与O2反应生成NO2,故B中会出现红棕色气体,同时容器内壁还会有水珠出现;(3)①若将带余烬的木条靠近E的导管口,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SO2表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则硫元素化合价不变,则反应的方程式可能为:2SO2+2Na2O2=2Na2SO3+O2;②若在E的导管口未收集到任何气体,SO2只表现还原性,则过氧化钠表现氧化性,则反应的方程式可能为:SO2+Na2O2=Na2SO4;③装置B中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3或Na2SO4,二者均为白色固体粉末,则观察到的现象是淡黄色固体粉末逐渐变为白色。
(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01单元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B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01单元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B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01单元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A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01单元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A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卷第一单元化学实验基本方法B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卷第一单元化学实验基本方法B卷(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下列操作及其描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