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3430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3430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3430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34302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34302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34302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34302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34302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件,共60页。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课时1 物质的分类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
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NaOH ⑤液态氧 ⑥KClO3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
答案
1.C ①纯碱为碳酸钠,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故A项错误;③石灰水属于混合物,故B项错误;①纯碱和⑥KClO3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均属于盐类,故C项正确;⑤液态氧是一种只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项错误。
纯碱不是碱
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
2.[2022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一期中考试]物质的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在金星的大气层中存在着三氧化二碳(C2O3),下列物质均与其属于同类的是( )A.H2、O3 B.H2SO4、H2CO3C.SO2、NO D.Na2SO3、KClO3
答案
2.C C2O3属于氧化物。H2、O3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A项不符合题意;H2SO4、H2CO3均属于酸,B项不符合题意;SO2、NO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均属于氧化物,与C2O3属于同类物质,C项符合题意;Na2SO3、KClO3均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D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
3.[2022浙江宁波中学高一月考]任何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答案
3.D NaHCO3属于盐,SO2属于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B、C项错误。
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
4.[2022重庆八中高一月考,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转化为白磷属于物理变化B.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故二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C.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D.S2、S4、S8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
4.CD 红磷转化为白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石墨和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项错误。
知识点2 物质分类的方法
5.[2022安徽芜湖一中高一期中考试]如图是按一定方法给物质进行的分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分类标准1是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B.分类标准2是根据所含元素的种类C.类别1是混合物,类别2是单质D.该分类方法是交叉分类法
答案
5.D 图示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D项错误。
知识点2 物质分类的方法
6.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各组归类不合理的是( )
答案
6.C A项中物质均为碱;B项中物质均为酸;C项中氢气燃烧、氧化钙变质、食物腐烂均为化学变化,而冰雪融化为物理变化;D项中物质均为铵盐。本题选C。
知识点3 化学反应的分类
答案
知识点3 化学反应的分类
8.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于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图所示。该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8.C 题述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煅烧CaCO3生成CaO和CO2(分解反应),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化合反应),K2CO3与Ca(OH)2反应生成KOH和CaCO3(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4 分散系及其分类
9.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B.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溶液>胶体>浊液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答案
9.B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浊液>胶体>溶液,B项错误。
知识点4 分散系及其分类
10.[2022江苏淮安高一月考]下列诗词中所描述的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烟”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中的“云”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的“酒”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中的“冰”
答案
10.D D项,“冰”是固态的水,不属于分散系。
知识点5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11.[2022广东东莞东华高级中学高一期中考试]电影《长津湖》催人泪下,志愿军精神永存。放电影时,放映机到银幕间形成了光柱,该现象与下列哪种分散系有关(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答案
11.B 光柱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故选B。
知识点5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12.[2022四川成都高一期中考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B.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C.胶体一定是混合物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答案
12.B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B项错误。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2022安徽阜阳界首中学高一期末考试]《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中的“柔丹”“伏丹”都是以汞为原料,在土釜中加热制得的。这里的“丹”的主要成分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盐 D.碱
答案
1.B 由题意可知,在加热的条件下,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故题述的“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汞,属于氧化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B.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强弱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C.将几滴汽油加入装有10 mL水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可形成胶体D.胶体、分散系、混合物的从属关系如图所示
答案
2.D 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A项错误;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B项错误;将几滴汽油加入装有10 mL水的试管中,用力振荡会形成乳浊液,C项错误。
3.[2022江苏常州中学高一月考]科学家在研究物质的时候,常常对物质进行分类,以便对同类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有下列四组物质:①Mg、O2、N2、NO,②NaOH、HCl、CH4、KCl,③H2CO3、H2SO4、NaOH、HNO3,④CaO、SO2、CO2、SiO2,每组物质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属于同一类别,这四种物质分别是( )A.Mg、HCl、H2CO3、CaOB.O2、NaOH、H2SO4、SO2C.NO、CH4、NaOH、CaOD.NO、KCl、HNO3、SO2
答案
3.C ①中NO属于化合物,其他三种物质都属于单质;②中CH4属于有机化合物,其他三种物质都属于无机化合物;③中NaOH属于碱,其他三种物质都属于酸;④中CaO属于金属氧化物,其他三种物质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综上所述,答案为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②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③CuSO4·5H2O是混合物 ④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⑤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A.①和④ B.②和⑤ C.③和④ D.全部
答案
4.B 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与O3由一种元素组成,但由它们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错误。③带有结晶水的盐属于纯净物,CuSO4·5H2O是纯净物,错误。④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
答案
5.D 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只能生成盐,产物只有一种,D项错误。
6.[2022河北唐山二中高一月考]向含有一定浓度的FeCl3、Fe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B.在电场作用下,若直流电源负极附近的液体的颜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C.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该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答案
6.C Fe2O3是红色的,该金属氧化物有可能是Fe3O4,A项错误;分散系呈电中性,不带电,B项错误;该分散系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项正确;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和Na+都能透过滤纸,D项错误。
胶粒带电荷
7.[2022江苏镇江高一月考]胶体粒子往往通过吸附作用可以带有电荷,一般非金属氧化物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如土壤胶粒;金属氧化物及氢氧化物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如氧化铁、氢氧化铁胶粒。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下列化肥中的含氮量是相同的,那么施用下列化肥,作物的吸收效果最差的是 (填序号)。 ①碳酸氢铵 ②硝酸钠 ③硫酸铵(2)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解决方法是把这些陶土和水混合搅拌,使之形成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0-9~10-7 m的分散系,然后接入电路中,此时正极聚集 。
答案
7.答案 (1)② (2)陶土解析 (1)铵盐中的铵根离子可以被吸附在土壤胶粒表面,而硝酸根离子是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粒吸附,因此在含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作物的吸收效果最差的是NaNO3。(2)由题意知,将陶土和水混合搅拌,得到的分散系为胶体,然后将该胶体接入电路中,此时正极吸引带负电荷的粒子,故正极聚集的是陶土。
答案
8.答案 (1)I2 物质状态 金属与非金属 (2)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3)D解析 (1)第(Ⅰ)组中的四种单质,除I2外其余单质在通常情况下均为气体,第(Ⅱ)组中的四种单质,除硅外其余均为金属。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课时2 物质的转化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酸、碱、盐的性质
1.下列四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这种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稀硫酸C.铁粉 D.碳酸钙
答案
1.B 稀硫酸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与铁粉发生置换反应,与碳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1 酸、碱、盐的性质
2.将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镁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个数及生成沉淀的种类数分别为( )A.2、2 B.2、3 C.3、3 D.3、2
答案
2.C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可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这四种溶液两两混合能发生3个反应,并生成3种沉淀,C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2 物质的转化
3.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生成盐的是( )①碱性氧化物 ②碱 ③酸性氧化物 ④酸A.仅①②③ B.仅①②④C.仅②③④ D.全部
答案
3.D 碱性氧化物与酸或酸性氧化物反应能生成盐,①正确;碱与酸、酸性氧化物或盐反应能生成盐,②正确;酸性氧化物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能生成盐,③正确;酸与碱、碱性氧化物或盐反应能生成盐,④正确。
知识点2 物质的转化
4.构建知识网络,厘清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若图中线段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则下列物质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①Na2CO3 ②CO2 ③BaCl2B.①Na2CO3 ②Fe ③K2CO3C.①Fe2O3 ②CO ③Ba(NO3)2D.①Na2CO3 ②CO2 ③MgCl2
答案
4.D A项,BaCl2不能与Ca(OH)2反应;B项,Fe不能与Ca(OH)2反应;C项,Fe2O3、CO、Ba(NO3)2都不能与Ca(OH)2反应。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2022广东佛山三中高一月考]古诗词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诗词中隐藏化学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C.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D.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答案
1.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包含燃烧,涉及化学变化,A项符合题意;B、C、D项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答案
2.C 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A项不符合题意;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B项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硝酸钾不能和任何物质反应生成碳酸钾,C项符合题意;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D项不符合题意。
3.[2022河北承德高一月考]A、B、C、D、E五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所含的相同元素是( )A.铜 B.碳 C.铁 D.钙
答案
3.D 根据E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A,A和水反应生成B,B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E,推测E是CaCO3、A是CaO、B是Ca(OH)2,Ca(OH)2和盐酸反应生成D(CaCl2或水),CaO和硝酸反应生成C[Ca(NO3)2或水],D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C,推出C是Ca(NO3)2,D是CaCl2,因Ca(NO3)2与CaCl2均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故以上推测正确,即A、B、C、D、E中所含的相同元素是钙。
4.下表中有三组物质,每组中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Ⅲ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 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 。 (2)第Ⅱ组物质中,与第Ⅰ组中的所有物质都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该物质能与第Ⅲ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
答案
易错疑难集训(一)
教材易混易错集训
易错点1 对物质分类的依据不清楚
1.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银、二氧化硫、硫酸、烧碱、食盐B.蒸馏水、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C.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
答案
1.C 食盐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蒸馏水不是单质,是化合物,硫酸氢钠属于盐,不属于酸,B项错误;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项错误。
易错点1 对物质分类的依据不清楚
2.物质分类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钠盐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分散系与胶体属于包含关系D.混合物与空气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
2.C 钠盐与碳酸盐属于交叉关系;化合物包含氧化物,二者属于包含关系;分散系包含胶体,二者属于包含关系;混合物包含固体混合物、气体混合物、液体混合物等,混合物与空气属于包含关系。
易错点1 对物质分类的依据不清楚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Cl2、NaOH、HCl、O2都属于化合物B.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溶液、浊液、胶体都属于混合物D.CO2、CO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答案
3.C O2是单质,不是化合物,A项错误;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B项错误;溶液、浊液、胶体都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C项正确;CO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其不属于酸性氧化物,D项错误。
易错点1 对物质分类的依据不清楚
4.已知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现有七氧化二锰、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锌五种氧化物,其中七氧化二锰、二氧化硅、氧化锌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锌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请将上述五种氧化物按类别填在下表中。
答案
4.答案 七氧化二锰、二氧化硅 氧化钠、氧化钙 氧化锌
易错点2 区分不同的分散系
5.[2022辽宁丹东二中高一期中考试]“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出自李清照的《渔家傲》,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晓雾”属于胶体,其分散质是空气B.“晓雾”在阳光下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C.“云涛”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和“晓雾”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均不小于1nmD.饱和氯化铁溶液与“晓雾”属于同一类别的分散系
答案
5.C “晓雾”指雾,雾属于胶体,其分散剂是空气,A项错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B项错误;“云涛”指云,属于胶体,“晓雾”指雾,也属于胶体,故二者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均不小于1 nm,C项正确;饱和氯化铁溶液属于溶液,“晓雾”属于胶体,二者属于不同类别的分散系,D项错误。
易错点2 区分不同的分散系
6.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中每个泡沫约含有4 000个碳原子,直径约为6~9 nm,在低于-183 ℃时,该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B.把“碳纳米泡沫”分散到适当的分散剂中,不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D.“碳纳米泡沫”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
6.D “碳纳米泡沫”属于碳单质,A项错误;“碳纳米泡沫”中每个泡沫的直径约为6~9 nm,将其分散到适当的分散剂中形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错误;“碳纳米泡沫”在低于-183 ℃时具有永久磁性,金刚石没有磁性,二者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相同,C项错误;“碳纳米泡沫”属于碳单质,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D项正确。
常考疑难问题突破
疑难点 对胶体性质的理解
1.下列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①Fe(OH)3胶体可用于净水 ②将植物油倒入水中并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③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于水形成的液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④医学上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由肾衰竭引起的血液中毒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 D.①③
答案
1.C ①Fe(OH)3胶体可用于净水,利用了胶体的吸附性,故①与胶体的性质有关;②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故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③蛋白质溶于水形成的液体是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故③与胶体的性质有关;④血液属于胶体,血液中的胶粒不能透过透析膜,而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可以透过透析膜,故④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第二节 离子反应
课时1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2022重庆巴蜀中学高一月考]适度饮水对健康有益,但过量饮水会使体内电解质的浓度过低,导致生理紊乱而引起“水中毒”。下列属于人体内常见的电解质的是( )A.CO2 B.NaCl C.O2 D.葡萄糖
答案
1.B 二氧化碳不是电解质,A项错误;氯化钠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是电解质,B项正确;氧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不是电解质,D项错误。
知识点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Ca(OH)2固体溶于水后能导电,所以Ca(OH)2是电解质B.NH3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C.液态铜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D.FeCl3溶液能够导电,所以FeCl3溶液是电解质
答案
2.A 氢氧化钙固体溶于水后因自身能电离出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导电,所以氢氧化钙是电解质,A项正确;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电离出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溶液导电,所以NH3·H2O是电解质,NH3不是电解质,B项错误;铜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铜不是电解质,C项错误;氯化铁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D项错误。
知识点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3.已知:水的导电能力很弱。按照下图分别连接好线路,图1中灯泡不亮,图2中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Cl不是电解质B.NaCl溶液是电解质C.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答案
3.C 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使溶液导电,NaCl是电解质,但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A、B项错误,C项正确;水的导电能力很弱,不会电离出大量离子,D项错误。
知识点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4.有下列物质:①固态氢氧化钡、②固态KHSO4、③液态HCl、④稀硫酸、⑤稀硝酸、⑥铜、⑦固态碳酸钠、⑧固态氧化钠、⑨熔融氯化钠、⑩CuSO4·5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导电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属于电解质的是 。
答案
4.答案 (1)④⑤⑥⑨ (2)①②③⑦⑧⑨⑩解析 ①固态氢氧化钡中不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②固态KHSO4中不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③液态HCl中不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但溶于水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④稀硫酸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但稀硫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⑤稀硝酸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但稀硝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⑥铜是金属单质,可以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⑦固态碳酸钠中不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⑧固态氧化钠中不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可导电,属于电解质。⑨熔融氯化钠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⑩CuSO4·5H2O中不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
知识点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知识归纳
(1)一定条件下,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电解质BaSO4难溶于水,熔融状态下才可导电;而电解质HCl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溶于水时才导电。(2)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CO2不是电解质。
知识点2 电解质的电离
答案
知识点2 电解质的电离
答案
6.A ①为一种碱、一种盐电离产生的离子,②为两种酸电离产生的离子,③为两种碱电离产生的离子,④为两种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故选A。
知识点3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答案
知识点3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8.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1)硫酸氢钠 。 (2)硫酸铝 。 (3)氢氧化钾 。 (4)碳酸氢铵 。
答案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2022福建莆田仙游一中高一期中考试]下列四组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离子种类完全相同的是( )①(NH4)2SO4、KNO3、NH4NO3、AlCl3②KCl、Ba(NO3)2、NaOH、KOH③NH4Cl、K2SO4、Al(NO3)3④Na2SO4、KCl、Fe(NO3)3、NaNO3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2.[2022江苏镇江中学高一月考]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答案
2.B 盐酸是混合物,铁不是电解质,甲烷是纯净物,综上所述,B项正确。
3.[2022福建泉州侨光中学高一月考,双选题]如图a、b、c(X、Y为石墨电极,与外接电源相连)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性实验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a代表的是固态氯化钠,此时不导电B.氯化钠只有在图b状态下才能导电C.Na+和Cl-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的存在形式不同D.NaCl在题述三种状态下均可导电
答案
3.BD 图a代表的是固态氯化钠,此时不导电,A项正确、D项错误;图b代表的是熔融态氯化钠,图c代表的是氯化钠溶液,故在图b和图c状态下,氯化钠均能导电,B项错误;由图b、c可知,C项正确。
答案
5.[2022江西宜春高安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氯化钠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③BaSO4不溶于水,但BaSO4属于电解质;④金属银能导电,是电解质;⑤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生成三种离子A.②③⑤ B.①④ C.③ D.⑤
答案
5.C ①在水溶液中,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形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错误;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是盐,错误;③硫酸钡不溶于水,但其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所以硫酸钡是电解质,正确;④金属银是单质,不是电解质,错误;⑤硫酸氢钠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错误。故选C。
6.[2022江苏宿迁沭阳中学高一考试]古籍中记载:“其黄黑者名鸡屎矾,不入药,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这里的“鸡屎矾”指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苦酒”指“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碱式硫酸铜属于盐B.碱式硫酸铜属于纯净物C.碱式硫酸铜和碱式碳酸铜都属于电解质D.“鸡屎矾”投入“苦酒”中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6.D 碱式硫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属于盐,即属于纯净物,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属于电解质,A、B、C项正确;“鸡屎矾”投入“苦酒”中,指碱式碳酸铜或碱式硫酸铜与醋酸发生反应,生成水、铜盐、CO2或水、铜盐,D项错误。
答案
第二节 离子反应
课时2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下列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D.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答案
1.A 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是离子反应。A项,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不属于离子反应;B项,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属于离子反应;C项,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离子反应;D项,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知识点1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2022山东济南章丘四中高一期中考试]将下列溶液混合时,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Na2CO3溶液和稀硫酸B.NaOH溶液和稀盐酸C.K2SO4溶液和NaCl溶液D.AgNO3溶液和KCl溶液
答案
2.C 将Na2CO3溶液和稀硫酸混合,有水和CO2气体生成,能发生离子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可生成水,能发生离子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将K2SO4溶液和NaCl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C项符合题意;将AgNO3溶液和KCl溶液混合,可生成AgCl沉淀,能发生离子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答案
3.D A项,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错误;B项,漏写H+与OH-的反应,错误;C项,H2CO3不稳定,易分解,应写为“H2O+CO2↑”,错误。
知识点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答案
4.AC B项,BaCO3是难溶物,不能拆写为离子形式,错误;D项,H2CO3是弱酸,不能拆写为离子形式,错误。
知识点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答案
知识点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6.仔细分析下列实验:A、B、C试管中的现象如表所示:写出A、B、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A: 。 (2)B: 。 (3)C: 。
知识点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答案
知识点3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答案
知识点3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答案
归纳总结
知识点3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9.如图所示是某矿物质饮用水的部分标签说明,则该饮用水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OH- B.Ag+ C.Na+ D.Ca2+
答案
知识点4 物质或离子的鉴别
10.a、b、c、d分别是HCl、BaCl2、AgNO3、Na2CO3中的一种,现将它们分别配制成溶液,两两混合,现象如表所示:由上述现象可推知a、b、c、d依次是( )A.HCl、BaCl2、AgNO3、Na2CO3B.AgNO3、HCl、Na2CO3、BaCl2C.BaCl2、Na2CO3、AgNO3、HClD.AgNO3、HCl、BaCl2、Na2CO3
答案
10.D 根据表中现象可知,a与其他三种物质反应均产生沉淀,则a为AgNO3;d与b反应产生气体,则b、d分别为HCl、Na2CO3中的一种,则可确定c为BaCl2;d与c反应产生沉淀,可推知d为Na2CO3,则b为HCl,故选D。
知识点4 物质或离子的鉴别
11.[2022黑龙江哈尔滨尚志中学高一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KNO3、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少量该固体粉末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BaCl2B.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KNO3C.该固体粉末的组成可能是CaCO3、BaCl2、Na2SO4 D.该固体粉末的组成一定是CaCO3、Na2SO4、KNO3
答案
11.B 该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KNO3、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由实验流程可知,将该固体粉末溶于水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则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白色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可知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因为该固体粉末中含有三种物质,则一定含有KNO3,且含有Na2SO4、BaCl2中的一种。由上述分析可知,B项正确。
知识点4 物质或离子的鉴别
知识点4 物质或离子的鉴别
答案
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离子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HCl+Na2CO3,HCl+CaCO3B.HNO3(足量)+Na2CO3,NaHSO4(足量)+K2CO3 C.HCl+NH3·H2O, H2S+KOHD.BaCl2+CuSO4,Ba(OH)2+NaHSO4(足量)
答案
答案
答案
疑难点拨
分析过量、少量问题时,一般采用“以少定多”法,其原则是:①先根据题给条件判断“少量物质”,令“少量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并以“少量物质”的离子完全反应来确定“过量物质”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数目;②“少量物质”改写为离子形式后,离子个数比与其组成比一致,“过量物质”改写为离子形式后,离子个数比与其组成比不一定一致。
答案
答案
答案
7.(1)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杂质,可用 (填试剂名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将表面附有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一段时间后,有气体产生,产生气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人体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盐酸),有杀菌、帮助消化等作用,但胃酸的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它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胃酸过多时,医生通常用小苏打片或胃舒平给患者治疗。①用小苏打片(主要成分为NaHCO3)治疗胃酸过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如果患者同时患有胃溃疡,此时最好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
答案
9.[2022江苏启东中学高一月考]四个未贴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盛装有NaNO3溶液、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和NaCl溶液,分别取1 mL上述四种溶液于四支试管中,进行下列实验,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1)向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硝酸, (填实验现象)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剩余的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 (填实验现象)的是 。 (3)向剩余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 (填实验现象)的是 。
答案
10.[2022江苏盐城中学高一月考]古语云:“春泛盐,秋泛硝”,即有些地区的盐碱地里春天会析出食盐,到了秋天,又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某中学的同学们对“硝”的成分进行猜想,有同学认为“硝”中只含有硫酸钠,有同学认为“硝”中既含有硫酸钠,又含有氯化钠。为了验证猜想,他们采集芒硝样品,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后过滤,得滤液后备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小组同学的实验为: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小组同学的实验为: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 ,如果“硝”中含有氯化钠,现象应该是 。 (3)你认为甲、乙两小组的实验设计哪个更合理? (填“甲小组”或“乙小组”),理由是 。
答案
11.[2022江西新余一中高一月考]实验室有BaCl2溶液、NaNO3溶液、HNO3溶液、盐酸、NaHCO3溶液、AgNO3溶液,现从中任取四种溶液,编号为A、B、C、D并进行相关实验。其中A属于盐溶液且能与B反应生成气体,B、C、D间混合的现象如表所示,其中“↓”表示有沉淀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四种溶液的名称:A ;B ;C ;D 。 (2)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①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A和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B和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
专项拓展训练1 离子反应及物质推断
1.符合如下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试剂组是( )
答案
1.B 加入试剂甲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排除C项;加入足量试剂乙得到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则乙应为酸;加入试剂丙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排除A、D项。
答案
2.D 根据②可推知乙为H2SO4,结合①可知甲溶液中含有Ba2+;根据③可推知丙溶液中含有Cl-,再结合①可确定甲为Ba(OH)2、丙为MgCl2,则丁为NH4HCO3,故D项错误。
答案
4.已知:甲、乙、丙是三种可溶性物质。其中甲是碱,乙、丙是盐,它们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所有离子如表所示: (1)甲的化学式为 。 (2)乙溶液与丙溶液反应可生成气体M,M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乙、丙溶液与甲溶液反应可分别生成白色沉淀A和白色沉淀B,其中B可溶于稀硝酸。①乙的化学式为 ,写出鉴别乙溶液中的阴离子的方法: 。 ②B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
答案
易错疑难集训(二)
教材易混易错集训
易错点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
答案
易错点2 离子共存与物质推断
答案
含有大量OH-
易错点2 离子共存与物质推断
答案
易错点2 离子共存与物质推断
答案
易错点2 离子共存与物质推断
易错点2 离子共存与物质推断
答案
常考疑难问题突破
疑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答案
疑难点拨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1 氧化还原反应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与判断
1.[2022江苏淮安中学高一月考]在某反应中,物质A中的X原子将电子转移给了物质B中的Y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质A被氧化 ②物质B被氧化 ③物质A发生还原反应 ④物质B发生还原反应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D 根据题意可知,物质A中的X原子失去电子,X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物质A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而物质B中的Y原子获得电子,Y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物质B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知识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与判断
2.[2022北京怀柔区高一期末考试]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B.盐酸和氧化镁反应C.向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D.氢气还原氧化铜
答案
知识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与判断
答案
3.B A项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1,Cl2全部被还原,错误;B项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变为+4,HCl全部被氧化,正确;C项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项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0分别变为-1、+1,所以Cl2既被氧化又被还原,错误。
知识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与判断
答案
知识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与判断
答案
5.A 氯元素由0价变为-1价,化合价降低,Cl2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NaCl和HCl,A项正确;S元素由+2价变为+6价,化合价升高,Na2S2O3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H2SO4,B、C项错误;H2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D项错误。
知识点2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6.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6.A A项,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所以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B项,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过氧化氢的分解,错误;C项,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错误;D项,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知识点2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答案
7.A B项反应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项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属于分解反应,错误;D项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学科关键能力构建
1.如图所示,小美在五连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和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个数分别为( )A.复分解反应、1 B.分解反应、2C.化合反应、3 D.置换反应、2
答案
答案
2.C 区域1的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A项,是置换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区域4;B项,是分解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区域1;D项,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区域3。
答案
答案
4.D 三个反应中均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它们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①③中硅原子被还原,反应②中硅原子被氧化。
5.等质量的KClO3分别发生下述反应:①有MnO2催化剂存在时,受热分解得到氧气;②若不使用催化剂,加热至470 ℃左右,得到KClO4(高氯酸钾)和KCl。下列关于①和②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得到电子的原子相同C.失去电子的原子不同D.生成KCl的质量相等
答案
答案
6.B Cu2O、Cu2S中O、S元素均为-2价,Cu元素的化合价都是+1,A项正确;反应中Cu2O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1降为0,Cu2O被还原,B项错误;Cu2S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u2S既被还原又被氧化,C项正确;该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4,每生成1个SO2分子,反应中转移6个电子,D项正确。
答案
答案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2 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
答案
1.C F-、Br-、S2-中各元素都为最低价,只能作还原剂,A项错误;金属Mg只能作还原剂,B项错误;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Cl-只能作还原剂,D项错误。
知识点1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
2.[2022吉林长春高一期末考试]有人指出,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As(砷)元素,它对人体是无毒的,但同时食用大量海鲜和维生素C,易产生砒霜(As2O3)而中毒。这是因为对人体无害的+5价砷类物质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砷类化合物,即“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A.上述过程中维生素C作还原剂B.上述过程中+5价砷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C.上述过程中+5价砷类物质作氧化剂D.含+5价砷元素的物质转化为含+3价砷元素的物质时,砷原子得到电子
答案
2.B 在“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As2O3)”中,As元素的化合价由+5变为+3,+5价砷类物质被还原,维生素C作还原剂,A项正确;As元素的化合价由+5变为+3,化合价降低,+5价砷类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B项错误、C项正确;As元素的化合价由+5变为+3,化合价降低,As原子得到电子,D项正确。
知识点1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
答案
3.C A项,H2O中的部分H元素的化合价由+1变为0,所以水作氧化剂,不符合题意;B项,H2O中的O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为0,H元素的化合价由+1变为0,所以水既作还原剂也作氧化剂,不符合题意;C项,H2O中的H、O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所以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符合题意;D项,H2O中的O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为0,水作还原剂,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2 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4.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
答案
知识点3 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判断与比较
答案
5.D 反应①中氧化剂是Tl3+,氧化产物是Ag+,所以氧化性:Tl3+>Ag+,反应②中氧化剂是Ag+,氧化产物是Fe3+,所以氧化性:Ag+>Fe3+,反应③中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Fe2+,所以氧化性:Fe3+>Fe2+,则氧化性:Tl3+>Ag+>Fe3+>Fe2+,故选D。
知识点3 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判断与比较
答案
6.B 反应①中氧化性:X2>Z2,反应②中氧化性:Z2>W2,则氧化性:X2>Z2>W2,A项正确;反应①中还原性:NaXFeCl3>I2,还原性:Mn2+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NaClO溶液与Ag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和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把碎纸片b补充到a中,可得到一个离子方程式(未配平)。写出该离子方程式: 。
疑难点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答案
章末培优专练
综合素养创新应用
本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电解质及其电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组成,探究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的转化,从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对物质及其反应进行分类,用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描述,培养同学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化学实验进行胶体性质的学习,由此培养同学们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利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化学理论进行有关问题的分析或计算,培养同学们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得失电子守恒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答案
1.B 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故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饱和NaHCO3溶液,B项错误。素养体现 本题以制备纯净干燥的CO2为载体,考查气体的净化及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等,旨在培养同学们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有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则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可能分别是( )A.BaCl2、H2SO4、KCl B.CaCl2、HNO3、AgNO3C.CaCl2、HNO3、NaCl D.BaCl2、HCl、Na2SO4
答案
2.D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钡,碳酸钡中加入过量硫酸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二氧化碳和水,再加入少量氯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A项错误;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钙中加入过量硝酸溶液,固体溶解,生成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再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B项错误;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钙中加入过量硝酸溶液,固体溶解,生成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再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C项错误;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钡,碳酸钡中加入过量盐酸,固体溶解,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再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D项正确。素养体现 本题以反应现象为载体,考查物质间的反应,旨在培养同学们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答案
3.C 由题意可知,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Fe3+、Al3+,根据其离子个数可知,所带正电荷数为a×3+2a×3=9a,因溶液呈电中性,则阴离子也应带9a个负电荷,因含有a个Cl-,且Al3+与OH-不能大量共存,Fe3+与OH-、I-均不能大量共存,故C项符合题意。素养体现 本题考查离子推断及其数目计算,旨在培养同学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答案
4.D NF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NO和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和+5,所以NF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分子数之比为1∶2,A、B项错误;反应生成2个HNO3分子时,转移4个电子,C项错误。素养体现 本题以与NF3有关的化学反应为情境,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需要同学们正确分析各物质中不同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情况,然后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解题,旨在培养同学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答案
答案
7.已知:a.KSCN遇Fe3+溶液立即变成红色,而遇Fe2+无此现象;b.氧化性:Cl2>Br2>Fe3+>I2;c.AgCl(白色)、AgBr(浅黄色)、AgI(黄色)都难溶于水和稀硝酸;d.单质I2、Br2都易溶于有机溶剂(如CCl4)。某溶液中含有FeBr2、FeI2,若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②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仍有Fe2+ ④若取少量变红后的溶液,加入CCl4,振荡,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完全被氧化A.仅①② B.仅②③④ C.仅②④ D.仅③④
答案
7.B 根据氧化性强弱顺序可知,还原性:I->Fe2+>Br->Cl-,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时,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则证明原溶液中的I-已完全被氧化,Fe2+可能部分被氧化,也可能全部被氧化,Br-不一定被氧化,故①错误,②、③正确;加入AgNO3溶液时只产生白色沉淀,则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I-、Br-,则I-、Br-已经完全被氧化,由还原性顺序可知,Fe2+也已完全被氧化,④正确。素养体现 本题以实验现象分析为情境,考查同学们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及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旨在培养同学们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答案
答案
H+和弱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高考真题同步挑战
1.[2022浙江1月选考化学·2,2分]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4 B.KIC.NaOH D.CH3COOH
答案
1.A CH4在熔融状态下和水溶液中均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A项正确。
2.[2019浙江4月选考化学·1改编,2分]下列属于碱的是( )A.NaHCO3 B.Na2CO3C.Ca(OH)2 D.Cu2(OH)2CO3
答案
2.C NaHCO3属于酸式盐,Na2CO3属于盐,Ca(OH)2属于碱,Cu2(OH)2CO3属于碱式盐,故选C。
3.[2020浙江7月选考化学·3,2分]下列物质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是( )A.NaOH B.CaCl2C.HCl D.K2SO4
答案
3.C 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HCl,A、B、D项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
答案
5.[2021北京化学·8改编,3分]使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
答案
5.D D项,试剂b是氨水,开始时灯泡较暗,滴入CH3COOH溶液后,NH3·H2O与CH3COOH反应生成CH3COONH4和H2O,灯泡逐渐变亮,当CH3COOH溶液过量时灯泡的亮度略减弱,D项符合题意。
答案
6.D A项,反应过程中,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A不正确;B项,反应过程中,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O2得到电子,B不正确;C项,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分子数之比为4:3,C不正确;D项,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结合C项分析可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4:3,D正确。
答案
答案
8.D 反应中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1升高至0,HCl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氯气属于氧化产物,D项正确。
9.[2018江苏化学·20-(3)(4)节选改编,5分](1)用酸性(NH2)2CO水溶液吸收NOx,吸收过程中存在HNO2与(NH2)2CO生成N2和CO2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NH3与NOx反应生成N2。NH3与NO2生成N2的反应中,当生成1分子N2时,转移_ 个电子。
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2上海大同中学高一期中考试]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叫霾。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成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雾霾天,汽车车灯照出光亮“通路”的现象属于丁达尔效应B.雾和霾都是混合物C.防雾霾口罩的原理与过滤、渗析类似,防雾霾效果好的口罩往往呼吸阻力较大D.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污染物颗粒,该颗粒直径完全在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内
答案
1.D 雾霾中含有的部分微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故汽车车灯照出光亮“通路”的现象属于丁达尔效应,A项正确;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污染物颗粒,即粒子直径≤2.5×10-6 m,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即10-9~10-7 m,则PM2.5的直径不完全在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内,D项错误。命题立意 本题通过雾霾考查分散系等基础知识,体现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2.下表中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答案
2.B 冰水混合物为纯净物,A项错误;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错误。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意在考查同学们对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体现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答案
答案
归纳总结
答案
答案
答案
7.B 每生成16个N2分子,有2个KNO3被还原,N元素从+5价降低到0价,转移10个电子,A项错误。根据反应可知,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KNO3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被还原,NaN3发生氧化反应,部分N2为还原产物,部分N2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KNO3>N2,B项正确,C项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而非氧化剂和还原剂, D项错误。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体现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答案
8.A H2O2的还原性小于SO2的还原性,A项反应不可能发生。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体现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答案
9.D 设X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n,则24×1×(6-4)=16×1×(7-n),解得n=+4。故选D。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问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理解及计算能力,体现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10.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产物中NO2和NO的个数比为1∶1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1个Cu2S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8B.参加反应的Cu2S和HNO3的个数比为1∶5C.反应中Cu2S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产物中Cu(NO3)2和CuSO4的个数比为1∶1
答案
答案
12.[2022江苏常州一中高一期中考试]已知Fe2(SO4)3可加速H2O2的分解。常温下,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2(SO4)3溶液,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是Fe2+,M'是Fe3+B.过程①中溶液中的H+数目增多C.整个过程中,当有1个O2生成时,转移1个电子D.根据过程②可得,氧化性:H2O2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