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设计
展开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 )班 第( 一)课时
课题 | 三角形的认识 | 授课者 |
| ||
温故 知新 | 回忆并说说三角形的特点。 | ||||
教学 目标 | 1.知识目标: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
重点 难点 |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 ||||
问题 设计 | 1. 如何给三角形画高? 2. 三角形有三条底边,那它可以有几条高呢? | ||||
教学过程 | |||||
学生学习活动:自主探究、组内交流 | |||||
自主探究完毕后小组内交流:1. 如何给三角形画高? 2. 三角形有三条底边,那它可以有几条高呢? 组内每人都发表自己的想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组长负责整理,在集体交流环节代表发言。本节课讨论2次。 | |||||
教师教学活动:点评、归纳 | 随笔 | ||||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几张生活中的实物图片,让学生找一找隐藏在图片中的三角形。 师:“同学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角形在人类生活中能够运用得这么广泛呢?它究竟有哪些特征呢?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探索。” 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将三角形表示为三角形ABC。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3.认识三角形的高 师:“同学们体检的时候都测量过身高,在测量身高的时候都有哪些要求呢?” 生:“要立正站直,不能斜着站。” 师:“说的很对,三角形也有它的高,同学们想一想,想要测量三角形的高该怎么做呢?” 学生小组探讨,尝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且将结果回报。 肯定学生的作答,并引导学生找出书本中三角形高的定义。 师:“现在请看一看书本的60页,看看书上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定义三角形的高?” 小结: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提出疑问:“三角形有三条底边,那它可以有几条高呢?” 学生小组之间再进行探讨,画出另外两条底边上的高。 得出结论:一个三角形可以画三条高。 三、巩固练习 完成60页做一做,标出下面每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画出所有的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完成书本第65页第1题。 |
| ||||
板书 设计 | 三角形的认识 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 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三角形有三条高。 | ||||
教学 反思 |
| ||||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操作感知,在探究中发现,当堂训练,当堂检测,总结评价,质疑问难,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四单元 三角形认识三角形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四单元 三角形认识三角形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探究新知,形成概念,练习题,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以游戏引出新知,三角形的特征和概念,感知三角形的特性,折一折,画一画,认识三角形的高,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