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讲 【阅读】记叙文:梳理内容把握思路 教师版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讲 【阅读】记叙文:梳理内容把握思路 教师版 教案01
    第1讲 【阅读】记叙文:梳理内容把握思路 教师版 教案02
    第1讲 【阅读】记叙文:梳理内容把握思路 教师版 教案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讲 【阅读】记叙文:梳理内容把握思路 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讲 【阅读】记叙文:梳理内容把握思路 教师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趣味导入,实词积累,文言积累,实词迁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讲 【阅读】梳理内容把握思路
    考情:
    《考试说明》要求“能整体感知所阅读的内容,归纳文章的要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感情。”“能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中考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就记叙文而言,主要针对写人和叙事进行概括,一般抓住“六要素”即可解决大部分问题。常见考查方式为概括局部信息或者概括全篇信息。考查形式为现代文阅读中的填空题或简答题。提问方式上,常见的有:“请分点概括……”“说说文章主要介绍了……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
    学情介绍:
    ①学生概括时定位有误,针对非题目要求的段落进行概括。
    ②学生概括整合能力有限,在答题时不能准确提取出关键信息,对于“六要素”的舍取不清晰。
    ③学生在进行全篇概括时,答题不全或者答题非常赘余。
    l
    1.提取关键信息,简洁准确地概括文章局部内容和整体内容;
    2.理清文章各段落之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理清文章思路;
    3.精读《最美丽的烟花》,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运用本课所学方法,完成相关练习;
    4.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给母亲梳头发》等文本,对本课所学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l
    【趣味导入】
    以张之洞和李鸿章发电报的趣事进行导入。
    事情发生的背景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那时的中国,大有被瓜分之危。于是,熟悉国际事务的李鸿章开始了与八国代表的唇枪舌剑。而书生气息依旧十足的张之洞在其间也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什么作用呢?——几乎每天都要给李鸿章写一封长信。而且,是通过电报递送给李鸿章。比如,信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洋人不能这么不讲理,也应该懂礼义廉耻。不但不应向洋人赔款,反而应当据理力争,让洋人向中国赔礼道歉”。
    同时,张之洞还表示,若李鸿章不敢骂洋人,他便即刻乘火车入京,由他来训斥洋人。
    大家想想,每天在谈判桌上的李鸿章看到张之洞的长信是啥反应啊?自然是哭笑不得。其实,相比于李鸿章,张之洞属于清流一派。虽然张之洞也热心洋务,但身上的迂腐气质仍挥之不去。因此李鸿章对幕僚们说:“不料张督为外官十数年,犹是在京书生旧习耶?”因此,李鸿章仅通过电报回复了几个字:“电报每字两角四分太贵,无事勿再多言!”
    那么张之洞每天发的电报费有多贵呢?按照当时关平银的算法,1两等于5角8分,一个字2角4分的话,5000字就是2000多两白银。其收费之贵,简直令人咋舌。也难怪李鸿章会哭笑不得了。
    话说回来,当时电报费为啥那么贵呢?这是因为当时电报技术进入中国还不到20年,物以稀为贵。
    过渡衔接
    咱们在进行文章内容概括时,也要有这种护着“钱袋子”的心思,把每个字都当成真金白银!
    梳理内容,把握思路
    (一)整件事情的概括
    事情的概括 (二)事情发展的某个过程的概括
    (三)片段的概括
    理清写人叙事 (一)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类文章的思路 (二)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一、事情的概括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中考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现代文阅读对事件的概括,一般是指概括文章中的一件或几件事。事件的概括包括整件事情的概括、片段的概括和事情发展的某个过程的概括。
    (一)整件事情的概括
    1.“六要素”概括法:纵观全篇,围绕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提炼要素。
    记叙文的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如年、月、日、时等,也有的是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如“2020年,我出生刚三天”,在一篇文章中,有时出现多个表示时间的词,答题时要辨清这些时间词分别对应哪一事件或事件的哪一阶段。
    记叙文的地点有两种情况:单一地点,即叙述的事件就在一个地方发生;还有的事件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生地点转换,形成多地点,要根据问题要求回答地点。
    记叙文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主要人物是文章主要表现的人物,他们身上往往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则是帮助形成完整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主要是指引发事件的原因。由于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记叙顺序,起因部分未必在最前面交代,比如倒叙写法,就是首先把事件的结果放在文章开头交代。
    事件的经过主要是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对各个阶段先概括再综合,就可以把握事件经过的全貌了。
    事件的结果是指事件的结尾。事件的结果是事件的一部分,采用的依然是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有的文章以议论抒情结尾,不能把它当作事件的结果。
    (一)整件事情的概括——“六要素”概括法
    “六要素”
    概述
    时间
    时间词、间接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多个时间
    地点
    单一地点、多地点
    人物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次要人物(衬托)
    起因
    引发事件的原因(起因未必在最前面交代)
    经过
    事件发展的过程
    结果
    事件的结尾(以议论抒情结尾时,不能把它当作事件的结果)

    (一)整件事情的概括——人、事、果概括法
    结合记叙的六要素,重点整合人物、事件、结果等信息来进行概括。
    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
    注:主要内容的概括,抓住事情最主要的部分概括即可,如果时间或地点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则可以省略,但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要素却不可省略。
    思考:请你简要地概括故事情节。(50字以内)
    不给自己任何借口
    ①她是个不幸的孩子,19岁那年,正当步入人生花季和芭蕾舞台生涯巅峰之际,却意外地发觉自己双眼模糊,后被诊断为视网膜脱落。
    ②经过家人的劝说,她接受了手术,可结果是她仍然无法恢复正常视力。医生建议她卧床一年,叮嘱她不能练习抬腿绷脚尖,不能扭头,同时需要控制脸部表情,才能达到调养效果。
    ③她心急如焚,跳芭蕾舞的人都知道:芭蕾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晓,三天不练观众明白。她明白一年不练,在芭蕾艺术里等待她的是一条死亡之路。
    ④她苦苦哀求,丈夫只得辞去工作,陪伴在她身边。每天,她让丈夫的手指替代脚尖,在自己的胳膊上表演古典芭蕾剧目。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虽然不曾舞蹈,但她内心的那份感觉却真实地存在。
    ⑤一年以后,她重新登上舞台,一下子就找到了久违的自己。她手持纱巾,翩翩起舞,尽情出演了《吉赛尔》《天鹅湖》《胡桃夹子》《海盗》《卡门》等经典芭蕾舞剧。凭着精湛的舞技,她获得了鲜花和掌声,受到人们的好评。
    ⑥表演事业蒸蒸日上,可她的视力却一天天衰弱。不久,她仅有的一只眼睛视力也模糊了,丈夫劝她放弃芭蕾,可倔强的她又选择了双人舞。因为在双人舞舞段中,一般规则是由男演员来引导女演员。在舞台上,她的舞伴都是精确定位,引导着她婀娜多姿的舞步,而台下的观众根本不会觉察到舞台上的她视力有问题。
    ⑦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用自己的坚持和激情燃烧了半个世纪。她呕心沥血打造出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成为世界十大顶尖芭蕾舞团之一。她就是赫赫有名的阿隆索。2010年7月9日,这位著名古典舞演员摘取了西班牙巴勃罗艺术大奖。
    ⑧当媒体曝光她双目失明的事实时,她再度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奇人,每当记者好奇地追问“为什么双目失明还能取得如此佳绩”时,阿隆索总会淡淡一笑:“不给自己任何借口,将借口踩在脚下,翩翩起舞,也就一路走到了今天……”
    ⑨不给自己任何借口!一个人如果能秉持这种信念,就能斩断后路,不断超越自己,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思考:请你简要地概括故事情节。(50字以内)
    【答案】文章叙述了阿隆索在视力下降甚至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舞蹈,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的故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时,考生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先确立主人公,再按照“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不能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另外还要在概括完后,调整字数,删去无关紧要的字词。

    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
    结果怎么样


    1.阿隆索
    2.阿隆索丈夫
    3.舞伴
    1.做眼手术后,让丈夫手指替代脚尖,在自己胳膊上表演古典芭蕾剧目。
    一年以后,她重新登上舞台,舞艺精湛,受到好评。
    2.几乎双目失明,选择双人舞来帮自己定位。
    观众根本不会觉察到舞台上
    的她视力有问题。
    故事情节概括:
    文章叙述了阿隆索在视力下降甚至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舞蹈,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的故事。
    她打造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成为世界十大顶尖芭蕾舞团之一。
    2010年7月9日,她摘取了西
    班牙巴勃罗艺术大奖。
    概括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语言不够简洁:
    错误示例:阿隆索经历视网膜脱落手术后,哀求丈夫帮助她保持对芭蕾舞的感觉。后阿隆索视力衰弱,毅然选择转为双人芭蕾舞。阿隆索始终没有放弃芭蕾舞,最终取得成功。
    【解析】“主要人物阿隆索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最终结果怎样”,比较难精确概括出来的是“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学生容易把“阿隆索前期做视网膜脱落手术”“哀求丈夫帮助她保持对芭蕾的感觉”“几近失明,转为双人芭蕾舞”类似这样的细节全都概括出来。
    第一个信息,在什么情形下,主要是在“视力下降”和“几近失明”的情形下。“做视网膜脱落手术”这一情节是视力下降的解决方法。“哀求丈夫帮助她保持对芭蕾的感觉”“几近失明,转为双人芭蕾舞”是能够坚持芭蕾事业的具体办法,但是概括起来则是“不放弃芭蕾”或者“坚持舞蹈”,这是做什么事。结果是取得巨大成功。
    (2)内容不够完整:
    错误示例:阿隆索做眼部手术和双目几乎失明,最终取得成功。
    【解析】这一概括基本把人、事、果都概括出来了,但是也把能凸显主旨的阿隆索在逆境中始终不放弃的关键要素都省略掉了。也即,省略了“做了什么”,阿隆索视力下降甚至双目失明,这指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但是,阿隆索做了什么呢?是不放弃。概括中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杜绝遗漏关键信息。
    (3)主要情节抓不准:
    错误示例:阿隆索视网膜手术后,在丈夫的帮助下保持对芭蕾舞的感觉,视力衰弱时选择了双人芭蕾舞,最终取得巨大成就。
    【解析】这一概括侧重点放在了阿隆索的选择上,放在了阿隆索在丈夫帮助下保持感觉。主要问题是情节把握不准确。情节把握要注意结合主旨,这篇文章重点要表达的是阿隆索在挫折面前不放弃,是“不给自己找借口”的信念支撑着她走到了最后。结合这一主旨去明确故事的重点情节,就是阿隆索对于舞蹈始终不放弃,不管遇到什么都不放弃,不给自己找借口。
    知识总结:
    整件事的概括
    1.“六要素”法
    2.人、事、果法
    补充:
    3.其他概括方法
    用“……的经历”“……的见闻感受”固定句式概括
    例:鲁迅《故乡》
    内容概括:文章书写了“我”返回故乡的见闻感受。
    【注】此方法不做重点讲解,但要让学生知道是有这样的概括方式的。
    (二)事情发展的某个过程的概括方法解读
    1.找到相关内容,做好情节划分
    事情发展的某个过程概括,首先要明确概括的是哪个过程,这就需要做好情节的划分。划分情节要看过渡。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转移、人物感情的变化、人物的转换等,往往是划分的依据。划分时要着重看这些过渡的句子。明确要概括的范围是概括事情发展的某个过程的关键。
    (1)找:明确概括的是哪个过程
    (2)划分:重点看过渡
    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转移、人物感情的变化、人物的转换
    2.找出关键信息
    包括关键句和关键词。即着重关注跟这个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有关的信息,关键信息查找仍要注意与主旨的关联性。
    着重关注跟这个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有关的信息
    3.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整合成句
    思考:请概括《不给自己找借口》中阿隆索经历第二次磨难时是如何坚持舞蹈生涯的。
    1.找到相关内容,做好情节划分
    原文:⑥表演事业蒸蒸日上,可视力却一天天衰弱。不久,她仅有的一只眼睛视力也模糊了,丈夫劝说她放弃芭蕾舞,可倔强的她又选择了双人舞,因为在双人舞舞段中,一般规则是由男演员来引导女演员。在舞台上,她的舞伴都是精确定位,引导着她婀娜多姿的舞步,而台下的观众根本不会觉察到舞台上的她视力有问题。
    2.找出关键信息一着 重关注跟这个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有关的信息
    原文:⑥表演事业蒸蒸日上,可视力却一天天衰弱。不久,她仅有的一只眼睛视力也模糊了,丈夫劝说她放弃芭蕾舞,可倔强的她又选择了双人舞,因为在双人舞舞段中,一般规则是由男演员来引导女演员。在舞台上,她的舞伴都是精确定位,引导着她婀娜多姿的舞步,而台下的观众根本不会觉察到舞台上的她视力有问题。
    3.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整合成句
    【答案】阿隆索视力日渐衰弱,她选择双人舞,以舞伴来定位,观众丝毫察觉不到阿隆索视力有问题。
    【解析】此部分属于对事情发展的某个过程的概括,首先定位文中阿隆索经历第二次磨难是在第⑥段,“可”作为转折词是定位的关键性词语。概括时关键信息即为阿隆索选择双人舞,以及从观众的表现看出她表演的成功。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第一次磨难来推,第一次磨难在阿隆索被诊断为视网膜脱落,手术后每日让丈夫用手指在她的胳膊上表演芭蕾剧目以保持对芭蕾的感觉,一年后上台表演技艺依旧精湛。也即阿隆索在什么情形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在片段概括时,这一方式我们依旧可以运用。
    (三)片段的概括
    如果文章是由若干件事串起来的,要求概括其中的部分事件,我们可以这样做:
    1.要围绕主要人物筛选典型事件,明确事件的起始段落。
    2.明确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事件要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3.答题要精炼,切忌啰嗦。
    思考:阅读下列文段,概括文段中的主要事件。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得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思考:阅读下列文段,概括文段中的主要事件。
    1.要围绕主要人物筛选典型事件,明确事件的起始段落。
    2.明确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事件要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明确事件起始段落
    依据
    典型事件
    第②段
    小时候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第③-④段
    稍微大点
    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
    第⑤段
    结了婚
    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
    第⑥段-第⑦段
    后来,“我”去外地谋生
    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知识总结
    (二)事情发展某个过程的概括
    1.找到相关内容。
    2.找出关键信息。
    3.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整合成句。
    (三)片段的概括
    1.要围绕主要人物筛选典型事件,明确事件的起始段落。
    2.明确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事件要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3.答题要精炼,切忌哕嗦。
    二、关于理清写人叙事类文章的思路的方法:
    阅读文章时,如果能够迅速找到文章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对文章的层次结构、行文思路有明确的认识,无疑能够更快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分析方法就是结构分析法。
    (一)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划分(找表示时间的词语)
    2.按事情发展的地点转换划分(找表示地点的词语)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划分(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结构(掐头去尾)
    (二)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划分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划分
    3.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对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感态度划分
    (三)理清要素
    1.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l
    文本精读框架表★★★




    学会圈点勾画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一、学习圈点勾画
    关键事件要素
    用“~~”勾画
    人物、结果、目的

    情感态度词




    用“__”勾画

    即直接表现人物情感态度的词语,圈画并关注人物情感的变化过程。如果文中多次写出人物情感,那么很有可能在后面的题目中有所考查。


    抒情议论句
    即集中表明作者态度或抒发作者感受的语句。在大部分文章中,作者最终是为了表达某种看法或者抒发某种情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看法与情感,才算是真正读懂文章。因此,文章中的抒情议论句能够更快速地帮助我们了解文章主旨。
    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在文中被作者反复提及的词语或句子一定是具有特殊性的,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逻辑联系词(句)
    用“()”勾画

    即揭示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逻辑关系的词语或句子。(例如过渡句、设问句、逻辑关系词:“因为”“所以”“但是”“然而”“却”“为此”“除此之外”等。)
    最美丽的烟花
    ①那年她18岁,在离家千里之外的一所大学就读。放了寒假,她迫不及待地准备回家,但大雪封路,等赶回家,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八了。
    【解析】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家里冷冷清清的。她才知道母亲已因重病住进医院,三个月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病情仍不见好转。她心急如焚地放下行李,立刻赶去医院。
    【解析】交代故事的起因——母亲重病住院。而女儿得知母亲重病住院后心急如焚。
    思考:通读全文,梳理①~⑦段故事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第一步:找到相关内容,做好情节划分
    情节划分:①-② ③ ④ ⑤ ⑥-⑦
    ③病房中,消瘦的母亲正在昏睡,15岁的弟弟一筹莫展地流着眼泪。见此情景,她忧心忡忡。停留片刻之后,她叮嘱弟弟好好照看母亲,然后转身离去——她身上只有50元钱了,想再找份短工,挣点儿钱买一份节日礼物送给妈妈。 
    【解析】“一筹莫展”四个字看出弟弟实在想不出一点办法来改变家中目前困境。而文章主人公“她”看到母亲和幼弟后的心情是“忧心忡忡”。
    ④街上张灯结彩,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年味儿,唯独她行色匆匆。她一个店铺接一个店铺地问:“你们这里需要人手吗?我什么都能做……”她努力地挤出笑容来掩饰内心的焦急和无奈,但仍屡屡遭到拒绝,因为许多店铺年底都不招人了。
    ⑤她的锲而不舍,最终赢得了回报。一家饺子店收留了她,虽然只是负责洗菜,但也足以令她暗自庆幸了。不顾双腿如铅、口干舌燥,她挽起衣袖开始清洗堆成小山的冬白菜。数九寒天,水像刀子一样割人,不一会儿,她的两手就冻得通红,手指僵硬得不听使唤。但她硬是干到了晚上11点。第二天,她又这样忙了一整天。老板感叹小姑娘不容易,给了她两天工钱80元。
    【解析】④—⑤段交代了“她”打工赚钱的不易,也即买烟花钱来之不易。
    【互动】
    问:在这种情况下,“她”做出了什么举动呢?
    答:打工。
    问:“她”打工顺利吗,从哪里能看出来?
    答:不顺利。从第④段的“屡屡遭到拒绝”可以看出。
    问:这个时候“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答:焦急无奈。
    问:老话说“天无绝人之路”,最终还是有人帮助了“她”。“她”找到了一份在饺子店的工作,“她”的心情是?
    答:暗自庆幸。
    问:确实啊,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还愿意给一份工作确实是非常不易。我们看第⑤段(这里教师可以读一下描述辛苦打工过程的第⑤段,让学生有更多共鸣感)。很苦啊,同学们,但是我们看“她”怎么使用这一笔钱的?买了烟花。“她”怎么想的呢?
    答:这里学生一般会直接复述原文。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她”想到的是为母亲买礼物。而买到烟花后“她”的心里“暖暖的”“充满了希望”。
    ⑥一共130元,她思忖着买点儿什么。吃的?母亲现在什么都吃不下。穿的?她天天都要穿病号服。路过一家烟花专售店时,她忽然想起去年和母亲一起看联欢晚会时,午夜燃起的烟花让母亲好一番感叹:五颜六色,光灿灿的,真漂亮啊!
    ⑦那么就买烟花吧。平日节省的她一分钱也没有留,将130元全买了烟花。她抱着沉甸甸的烟花,步行一个小时,走回医院。路上很冷,可是她的心很暖,仿佛感觉生活多了点儿希望。
    ⑧除夕夜,一家三口在医院吃完了简单的年夜饭,天已经黑透,弟弟独自下楼了。母亲心情不好,含着泪说:“我这病怕是好不了了,你爸又走得早,你们怎么办啊?”她笑着说:“我们打个赌,如果今天楼下后院里有人放烟花,就是个好征兆,您肯定会好的!”
    【解析】弟弟独自下楼了,为下文弟弟放烟花埋下伏笔。
    ⑨母亲说:“这里都是病人,谁有心情放烟花?”
    ⑩她把母亲搀扶到二楼病房的窗前,说:“生活总有奇迹。”
    ⑪烟花已经在燃放了。直入云霄的、星星点点的,各式各样,在黑夜的背景下格外璀璨。放烟花的弟弟不时在火光的映照中抬起脸来,冲着她们的窗口幸福地笑。母亲看着烟花,表情复杂,终于也慢慢笑了,感慨地说:“真好看呢,比往年都好看!”
    ⑫渐渐的,病区平日紧闭的窗户,一扇扇全都打开了。那些和母亲一样的重症病人,也由家人搀扶着,站在窗前,入神地欣赏着每一朵烟花燃放的精彩瞬间。他们苍白的面容重现微笑,忧郁的眼神重现欢快。那是他们一家人幸福的一夜,也是整个病区幸福的一夜。窗外绽放的,不仅仅是烟花,也不仅仅是新年的喜庆,而是一种足以撕破黑暗的光明,一种催人新生的美丽。
    ⑬她挽着母亲的胳膊,说:“明年您还要陪我们看烟花!”母亲郑重地点点头。
    ⑭之后,母亲开始配合每项治疗,人也乐观开朗了许多。半年后,母亲竟然慢慢康复了!医生感慨地说,医学上是不存在奇迹的,创造奇迹的,往往是病人本身的激情和潜能!
    ⑮又是新年了。又该燃放烟花了。母亲对女儿说:“那时家里正缺钱,你买了那么多烟花,我还怨你浪费呢。不过——那确实是我一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烟花……”
    【问题】文章结尾,母亲为什么说“那确实是我一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烟花”?
    【答案】①在病区出乎意料地看到美丽的烟花,印象特别深刻;②从美丽的烟花中感受到子女的关爱和生活的希望。
    文本精读框架表二——《最美的烟花》 信息感知:写了什么+怎么写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概括段落大意,梳理行文思路。

    1.标题
    暗示文章主旨,设置悬念。
    2.内容
    女儿用仅有的50元和打工两天才挣来的80元,在除夕夜,为生病的母亲买来并且燃放了“最美丽的烟花”。


    3.结构
    起因:她得知母亲重病住进医院。(①-②)
    经过:她用仅有的50元和打工两天才挣来的80元,在除夕夜,为生病的母亲买烟花。(③-⑦)
    结果:除夕夜,她为母亲放最美的烟花。⑧-⑬)
    后续:母亲配合治疗,最终病愈。(⑭-⑮)

    4.主旨
    女儿为了给母亲买礼物,最终用身上仅有的50元和两天辛苦打工的钱为母亲放烟花。母亲也从美丽的烟花中感受到子女的关爱和生活的希望。文章赞美了至真亲情,同时也揭示了“爱,让生命创造奇迹”的哲理。
    课堂练习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案】女儿用仅有的50元和打工两天才挣来的80元,在除夕夜,为生病的母亲买来并且燃放了最美丽的烟花。
    2.请阅读①-⑦段,把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情节发展
    她得知母亲因重病住进医院
    她看到昏睡的母亲和垂泪的幼弟
    她找工作屡遭拒绝
    她找到了工作
    她买了烟花,走回医院
    情感变化
    心急如焚
    忧心忡忡
    焦急无奈
    暗自庆幸
    满怀希望
    3.文章结尾,母亲为什么说“那确实是我一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烟花”?
    ①在病区出乎意料地看到美丽的烟花,印象特别深刻;②从美丽的烟花中感受到子女的关爱和生活的希望。
    4.结合文章,说出你对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以及这句话带给你的人生启示。
    文中子女用美丽的烟花点燃了母亲生的希望,从而使母亲奇迹般地康复。由此,我领悟到生活中有爱就有希望,有希望就能创造奇迹。
    l
    一、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深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发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里。
    ②小时候,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她的左手分段把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把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枚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与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目前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为她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度过了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己觉得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当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后,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着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是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吧。
    ◆课堂练习◆
    1.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4分)
    ①母亲总喜欢在清晨梳理头发。②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③母亲关心子女 的读书情况。④母亲手术后接受我的照料。(意思对即可:一方面1分,共4分)
    二、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我愿意去读懂你
    ①我真后悔给爸买智能手机,更后悔教会他刷朋友圈。
    ②周一我在公司被忙碌的工作牵得团团转,郁闷地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一个上午累成狗。”几分钟后,手机提示音响个不停,全是爸发来的超长语音。我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事,赶紧放下工作躲进厕所收听。哦,原来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最后还说:“不要把自己和狗相提并论,你是狗,你爸是什么?”
    ③我抱着手机,真是哭笑不得,不知和爸从何说起。
    ④一个周末,我约了闺蜜去逛街,回来时发现好端端的家被我表妹一条名叫“肉肉”的哈士奇狗给“强拆”了,可是肇事者一脸不屑地蹲在门口根本没表现出一点儿愧疚之意。卫生纸被撕碎了,我忍;沙发被啃了,也可不计较;但当我看到摔碎的粉饼和折断的口红时,一股怒火攻上心头,立刻拍照片配上狠话发到朋友圈:“这种狗怎么炖好吃?”
    ⑤几分钟后,我爸的斥责电话就打了进来:“你是不是疯了,为了这么点儿事儿就要杀肉肉!”我实在无语。
    ⑥为避免让爸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从此后我再发朋友圈,都会选择性地屏蔽他,仅向他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因此,爸的唠叨明显少了。
    ⑦有一天,天气甚好,我穿着新买的春装去公园玩儿。因为知道爸喜欢我参加户外活动,便拍了几张美图展示健康生活理念。爸好像一直擎着手机窥探我,整日无事可做,只等待另一头伺机而动——照片刚发好,就是一个秒赞。
    ⑧可接着我又收到三篇“深度好文”,大概是“小心病从脚入……”“女人最怕脚受凉……”“足部穴位详图”这类的标题。
    ⑨唉,真是防不胜防!为了扮潮,我特意露出一截脚踝。谁承想大好春色他不看,偏偏把注意力放在我的脚上。
    ⑩我赶紧解释,气温回升一点儿都不冷,街上的小姑娘都这样打扮。爸大概觉得用语音说费事,直接打电话过来。最后的结果是我只好妥协,下午回家换了长裤、长袜,并拍照片儿发给他看。此后,我每天都能收到爸推送的“养生文”,感觉自己有望活到下个世纪。
    ⑪十一假期到来的前三天,爸一改风格,每天准时分享两篇“感恩父母”系列文章,接着还发来这样的语音:“女儿呀,你要是忙就不要回来了!爸特别好……咳……咳……”
    ⑫听听,我怎么能不回去?
    ⑬那日下了出租车,只见爸满面红光地在小区门口等我,一边还在和几位邻居侃大山。我主动和几位叔叔打招呼,爸对我的举止、衣着特别满意,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示好:“女儿呀,老爸给你做了一桌好吃的!”
    ⑭爸的厨艺确实很好,我空着肚子赶火车,早已饿得饥肠辘辘,一见蛋黄煸鸡翅、蒜蓉开背虾、红烧排骨,我扑上去抄起筷子准备开吃,却被爸叫停:“等下!我先拍个照!”
    ⑮为了取个全景,爸踩着一个小凳子,其间三次下来调整摆盘,好不容易拍完饭桌,为了凑“九宫格”,他还要拍我送他的礼物,以及我吃得满嘴流油的囧样子。他没完没了地折腾,根本顾不上吃饭,我风卷残云,吃饱喝足后,见他仍弓着身子不停地删删改改。
    ⑯我一直觉得,爸身上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幼稚。
    ⑰印象中,爸是我周围第一个接触QQ的家长。我读中学时,有一天放假,我在电脑前和网友聊得甚欢,爸借着送水果的机会,在我身后磨磨蹭蹭半天,最后用讨好的口气问:“宝贝女儿,你能不能帮爸爸申请一个QQ号?”
    ⑱当爸可以在我的个人空间自由出入的时候,我已经悄悄玩起了微博,没有爸这个“好友”跟踪,我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宣泄情绪。我原本不想让他知道,可一次亲戚聚会,表弟在饭桌上大咧咧地问我:“姐,你关注一下我的微博,@我一下呗!”
    ⑲我感觉情况不妙。果然爸迅速从推杯换盏的氛围中抽离,一脸疑惑地问:“啥是微博?怎么关注?”
    ⑳于是,我又成了爸的“特别关注”。
    ㉑这些年,爸一路跟着我,从QQ到微博,再到微信,一直艰难地适应着这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但他用尽全力也只做到了形式上的趋从——他其实并不懂我,更猜不透我在想什么。,
    ㉒爸发完朋友圈,才安心地坐到饭桌前。饭菜已经凉透,我提出给他热一下,他却说:“不用了,你快去给爸点赞。”
    ㉓我只好听他的话,点进他的朋友圈,手动点赞。是的,我把爸设为不看他的朋友圈,因为受不了他动辄用养生好文刷屏。
    ㉔点完赞,我坐在饭桌旁陪爸聊天。爸啃排骨的时候,忽然想起什么,撂下筷子问:“你不会真把肉肉炖了吧?”
    ㉕唉,我不知该怎么跟他解释,毕竟他能理解的网络词还停留在“给力”这个层面。
    ㉖我说:“老爸,我们这代人的表达方式,不是你想的那样严肃。”
    ㉗爸的脸红了,憋了很久才说:“你什么事都不跟爸说,爸只能自己想办法去了解。”我心里突然不是滋味,假装埋头刷朋友圈,内心早已波澜四起。
    ㉘妈去世的早,是爸把我拉扯成人。我知道爸爱我,一直在庇护着我,但我总觉得在这个世上没有可以倾诉少女心事的人。后来,相继出现的各种社交工具给我的情绪一个出口,我和那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谈烦恼、聊困惑。爸担心我,但我什么都不愿意和他讲,他能做的,便是努力融入我的世界,甚至不顾自己滑稽的状态,跟在我的身后,捕捉我喜怒哀乐的蛛丝马迹。
    ㉙爸在QQ上,只与我一人聊天;爸的微博,只关注我一人;爸在微信上倒是偶尔和亲友交流,但把我设为置顶聊天对象。翻一翻我们俩的聊天记录,每次天气突变、流行病来袭……他总是兴师动众地搬运一堆文章,希望能帮到我,而我的回复,永远都是简单的几个字或者表情。
    ㉚隔日早餐时间,我发现爸爸坐在桌前看手机。许久,他才笑着说:“哈哈,‘累成狗’,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㉛爸又开始学习网络用语了,看他认真记录的样子,我不想再做他特别难懂的女儿。
    ㉜回到自己的小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整理网络用语,逐条解释,给爸发过去。
    ㉝因为在亲情的世界里,只有我们俩,他越来越苍老,靠近我的姿态越来越笨拙,所以我想等一等他。我也愿意认真地去读懂爸,我想告诉他,我的心其实从未与他疏远。
    ◆课堂练习◆
    1.文章写爸“努力融入我的世界,......跟在我的身后,捕捉我喜怒哀乐的蛛丝马迹”,根据作者行文思路,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3分)
    【答案】
    1.“我”因工作劳累发条动态,爸发来超长语音教育“我”。
    2.“我”因家里被表妹的狗破坏而在朋友圈发狠话,爸打来电话斥责“我”。
    3.“我”逛公园发露脚踝的美照,爸教育“我”注意保暖养生。
    4.爸申请QQ号,在“我”的空间自由出入,后来又关注“我”的微博。
    5.“我”十一回家,爸吃饭前忙着把做的美食和“我”带的礼物拍照发朋友圈。
    6.爸开始学习网络语言,继续努力靠近“我”,读懂“我”。
    三、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一根善的拐杖
    朱成玉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④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让我终身难忘的一幕。
    ⑤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⑦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⑧“谢谢,那你怎么办?”
    ⑨“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瘦小的父亲渐渐高大起来,早上明明刚和他比过个头来的,可是现在觉得父亲比我高了不少。
    ⑪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⑫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⑬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⑭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课堂练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4分)
    【答案】受伤拄了拐杖仍坚持工作的父亲,在旁人冷漠的注视下帮助那位摔倒的老人,“我” 从中受到了“人心向善”的启发。
    2.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4分)
    【答案】
    (1)善良(乐于助人、有担当),因为他扶起一位中暑的老人,并将一支拐杖给了老人。
    (2)吃苦耐劳(有责任感、勤劳),因为他在摔断了右腿需要休养时,还顶着烈日去发广告单挣钱养家。
    (3)爱孩子,因为他不让“我”帮他发广告单,督促“我”读书。
    3.有人认为应该把本文的题目改为“一根拐杖”,和原文比,你觉得哪个好?说说你的理解。(6分)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一根拐杖”更好。因为拐杖在文中多次出现,是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题目直接点明线索,便于读者把握文意。(2分) 标题虽简略,却含义丰富,耐人寻味。这根拐杖既指父亲带伤工作时和帮助别人时使用的拐杖,又指父亲是家庭经济支柱的“拐杖”,还指可以支撑人们的道德品质不至于堕落的善良的“拐杖”。(4分)
    示例二:我认为“一根善的拐杖”更好。拐杖在文中多次出现,是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题目直接点明线索,便于读者把握文意。(2分) 但加上“善”字,就直接揭示了拐杖的深刻含义。突出了文章主旨,从父亲为了支撑家用而带病劳作使用的拐杖,到在众人冷漠的环境中送给老人的拐杖,都体现着父亲善良的高尚品质。(4分)
    l
    作文主题:学习生活+家庭亲情
    深邃的你,痴迷的我;严格的你,叛逆的我;狡黠的你,单纯的我......我在“你”的陪伴中,在与“你”的亲近和交流中,渐渐成长。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_______的你,_________的我

    审题

    选材范围:校园生活中——老师、同学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等;家庭生活中——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姐
    妹等亲人。如:“重要的你,爱你的我”——(汲取《最美丽的烟花》的素材)

    立意

    通过对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人物进行详细描写,刻画这些人物的动人事迹对自己的影响来表现自己对他们的感恩、喜爱、怀念之情,或者是表现自己的个人成长、人生启悟等。如:年过四十的母亲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外,仍然坚持自学外语,积极地考取资格证,她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让我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自我成长。
    选材

    选取生活中的细小事情,以小见大,着重叙述事情的经过,重点描写人物,写出师长、同学、亲等人物的事迹,突出他们对自己的情感、个人成长上的影响。



    语言

    1.可以学习使用人物描写方法(心理、动作、语言等)。
    ①母亲心情不好,含着泪说:“我这病怕是好不了了,你爸又走得早,你们怎么办啊?”她笑着说:“我们打个赌,如果今天楼下后院里有人放烟花,就是个好征兆,您肯定会好的!
    ②一共130元,她思忖着买点儿什么。吃的?母亲现在什么都吃不下。穿的?她天天都要穿病号服。
    ③放烟花的弟弟不时在火光的映照中抬起脸来,冲着她们的窗口幸福地笑。
    2.可以学习使用倒叙手法。
    如《最美丽的烟花》一篇中先突出事件的结果“妈妈住院了”,然后按照顺叙的方式叙述,设置悬念、拉动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文章主要内容。
    l
    【实词积累】
    现代汉语
    文言文
    文言例句

    吾、予、余、孤......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余幼即嗜学《送东阳马生序》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孙权劝学》


    待君久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大哥
    大兄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哥哥的儿子、哥哥的女儿
    侄子、侄女
    兄子、兄女
    兄子曰......
    兄女曰......《咏雪》
    小辈,包括子女和侄子、侄女
    儿女
    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儿子
    女儿
    子女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行》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我爸爸
    家君
    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

    【补充】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文言积累】
    称呼
    文言例句
    解读
    谢太傅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
    姓十官职
    王龙标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用地名代替人名
    陈太丘
    孙权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权谓吕蒙日《孙权劝学》
    去掉姓氏
    直呼其名
    大哥XX
    XX女儿
    大兄无奕
    公大兄无奕女《咏雪》
    身份和名字并列;
    名词并列相当于xx的

    【补充】身份和名字并列,如“大兄无奕”直接译为“大哥(谢)无奕”;有的名词并列相当于xxx的,如:“公大兄”译为“谢太傅的大哥”,“无奕女”译为“谢无奕的女儿”。
    【实词迁移】
    翻译下面语句。
    1.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答案】谢安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 (你)说事务多,谁有(我)的事务多?
    3.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鲁肃于是拜别(吕蒙的母亲),,与(_吕蒙_)结交为朋友后告别离去了。



    相关教案

    第01讲: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讲解)(教师版+学生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 这是一份第01讲: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讲解)(教师版+学生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文件包含第01讲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讲解学生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docx、第01讲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讲解教师版-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黄金技巧十讲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讲 【阅读】记叙文:阅读综合训练 教师版: 这是一份第14讲 【阅读】记叙文:阅读综合训练 教师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到原文,迁移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2讲 【阅读】记叙文:人物心理揣摩 教师版: 这是一份第12讲 【阅读】记叙文:人物心理揣摩 教师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常见题型,学情介绍,趣味导入,内容概括,前情提要,迁移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讲 【阅读】记叙文:梳理内容把握思路 教师版 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