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复习】阶段复习A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453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讲 【复习】阶段复习A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453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6讲 【复习】阶段复习A -答案 其他 4 次下载
- 第6讲 【复习】阶段复习A -答题卡 其他 5 次下载
- 第7讲 【作文】抓详略,显中心 教师版 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第7讲 【作文】抓详略,显中心 课件 课件 9 次下载
- 第7讲 【作文】抓详略,显中心 其他 7 次下载
第6讲 【复习】阶段复习A -试卷
展开初一语文暑假阶段自检A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栖息(qī) 脸颊(jiá) 不妨(fáng) 战栗(lì)
B.鉴赏(jiàn) 偌大(ruò) 襟怀(jīn) 絮说(xù)
C.觅食(mì) 和蔼(ǎi) 满载(zài) 掳去(1ǔ)
D.蝉蜕(tuì) 嫉妒(jí) 着想(zháo) 模样(m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憧憬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截然不同 鸭雀无声
B.幽寂 花团锦簇 洗耳躬听 一如即往 记忆犹新
C.浏览 当之无愧 妇孺皆知 大彻大悟 迥乎不同
D.沐浴 人声鼎沸 来势凶凶 走头无路 浩浩荡荡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处心积虑努力得来的却是大家的一票否决,这对他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B.经过他的指点,我恍然大悟,心情轻松多了。
C.花园里,花儿争奇斗艳,蝴蝶轻飞曼舞,鸟儿欢快唱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D.机敏的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加强课间纪律的巡查工作,是为了避免学生伤害事件不再发生!
B.通过他的讲解,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C.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一个人能够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D.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6.四位同学分别给老舍纪念馆打电话,预订参观门票。在电话中,工作人员告知纪念馆正在闭馆修缮,2018年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下面四位同学的答复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那好吧,对外开馆后,我再来致电垂询,谢谢叔叔。
B.谢谢您,打扰了,等修缮工程结束后,我再来光临。
C.给您添麻烦了,以后我会在百忙之中再抽时间联系您。
D.好的,开馆以后我再电话预约订票,谢谢叔叔。
二、名著阅读(每空2分,共8分)
7.《朝花夕拾》原名《①___________》,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②________集。此集中有两篇文章,一篇是《③____________》,写自己的父亲被庸医所误,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后来到日本留学,立志要用新的医学救国。另一篇是《藤野先生》,写在仙台学医期间,感受到医学也无法救国。因此选择了④________的道路。
三、文言文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
【乙】
溥①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③汤④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明史·张溥传》
【注释】①溥:指张溥。②钞,通“抄”。③沃:浇、洗。④汤:热水。
8.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所读/书必手钞 D.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俄而雪骤( )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
③如是者六七始已( ) ④即焚之( )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公大笑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冬日手皱,日沃汤数次 吾日三省吾身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所读书必手钞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3分)
②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3分)
12.【甲】【乙】两文讲述了两个儿童的故事,【甲】文侧重表现谢道媪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表现张溥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②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③“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④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⑤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⑦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13.“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句话中的“会”指的是___________。(2分)
14.“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具体指的是哪件事?(4分)
15.联系作品,说说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4分)
(二)惟有少年心
①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地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②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③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我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④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⑤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纸,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⑥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⑦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⑧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⑨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⑩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⑪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16.根据提示,概括“我”年少时的心理变化过程。(8分)
①小学跳级到初中,我遗憾少了童年乐趣;
②儿时勤快做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众朗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看到红颜色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课本页脚画简笔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析第5自然段中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18.文章第⑦段写到“我”不知有过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我”那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50字左右)(4分)
五、作文(20 分)
19.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我们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灵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以“有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300字左右;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