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9《苏州园林》教学设计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495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9《苏州园林》教学设计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495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 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 苏州园林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出示目标
1.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及文章结构。
2.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3.学习三种表达方式及三大文体的区别。
预习导学
新课导入
欣赏苏州园林图片,请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
我觉得—苏州园林就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作者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1921年,他和茅盾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讨会,提出“为人生”主张。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字词积累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轩榭(xuān xiè) 重峦叠嶂(luán zhàng) 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 镂(lòu)空 蔷薇(qiáng wēi)
池沼(zhǎ) 相间(jiàn) 着(zhuó)眼
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雷同:不该相同而相同。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因地制宜: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因,依照、根据;宜,适当、适宜。
文本链接
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盛于明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被称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圆;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有“园中瑰宝”之称的网师圆;有石狮林立的狮子林。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占据二席。苏州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于一身,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1997年12月,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园林有: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
苏州园林面积均不大,但造园艺术极为讲究,在布局结构上更是变化万千,创造了在生活境域园林中体现自然的技巧,以期身居城市,却能享受山林野趣。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充满江南情趣;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色彩上粉墙黛瓦栗柱,顺应自然;空间处理上时而开明阔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市内布置配以红木家具,名家书画,缀以对联,盆景,显得秀丽淡雅。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读课文,思考
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文章是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3.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
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从七个方面紧扣“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总分结构,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1)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2)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3)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4)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
(7)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3.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有很多,文中所介绍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给人无穷回味。
文本探究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
记叙:
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
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
议论: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
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拓展延伸
1.三大文体的区别:
记叙文:重在记叙、描述与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
议论文: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以理服人;
说明文:重在实事求是地比较客观的说明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2.苏州园林关于以下内容的图片欣赏
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个角落、门和窗、色彩。
第二课时
出示目标
1.学习说明文最基本的说明方法。
2.学习本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预习导学
复习导入
《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本文按照总分结构,先总说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个角落、门和窗、色彩七个方面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合作探究
(一)文章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要求: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小组内交流看法。
【交流点拨】
1.作比较
(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2)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3)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2.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引资料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4.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5.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二)揣摩语言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能去掉吗?)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1.标本原指实物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范本、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影响。
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似乎表明是作者细心的观察和体悟。“一切”“决不”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其共同点。
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
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昂然,沁人心脾。
小结:本文说明语言准确而又生动,严密而又精练,表现力很强,使文章充满情趣、画意。作者为我们介绍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给我们再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赞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拓展延伸
试着把你到过的让你记忆最深的景点写成一篇说明文。
要求:
1.要运用几种不同的说明方法。
2.语言要准确精炼。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整体感知,细读品析,难点探究,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18 苏州园林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感受园林图画美,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