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到“经验”,选文主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譬( )如在网络化时代,很多传闻并不一定真实,我们要知道实际的情形究竟怎样,只有靠自己亲身视chá( )。
(2)由于我们的思想上的懒惰( )和工作上的疏忽,造成了此项研究的停滞( )。
(3)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要学会并善于动脑jīn( ),就不会亦步亦趋地máng( )从别人。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依托于大数据建立的“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收集、传播的资源________有图书、文字等传统纸介出版物,________有美术、影视、音乐等音像作品。其中,贵州籍汉族歌手吟唱的楚辞经典诠释了汉语________之美,彝族儿女演绎的悠悠旋律展现了他们的坚韧气质,大数据________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模式,为打造民族文化精品提供了无限可能。
A.既 又 迂回曲折 开端
B.只要 就 慷慨激昂 开始
C.不仅 还 荡气回肠 开启
D.要么 要么 缠绵悱恻 开拓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使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
B.根据计划,2020年,我国将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提供特色服务。
C.《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D.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概率解释,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
②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
③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⑤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
A.②①⑤③④ B.②①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5.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这个句子的谓语是“听说”)
B.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学问发展”)
C.“卓越”“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语感情色彩相同)
D.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句中“永远”作状语)
6.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到“经验”。前一个句子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个比喻说理形象生动。请以“怀疑”为表述对象,仿写两句话。
经验是智慧之母。经验如若任其如野马般乱奔乱驰,必成为单纯的黑暗中的摸索。与其说是指导人的,毋宁说是使他人陷入混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至“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部分,回答问题。
7.选文主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论点?试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句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刪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的材料能否作为选文的论据?试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人称“发明大王”的爱迪生在发明电灯选择灯丝材料的实验过程中,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不气馁,终于找到了亮度大、耐热程度好的钨作为灯丝,此后电灯便成了千家万户的“光明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谈独立思考
茅 盾
①有人问:如何能独立思考?
②我想: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③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的可能的危险是:让“独自”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
④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
⑤井底之蛙恐怕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声虫大概从没有感到有独立思考之必要。而日驰数百里的驿马虽然见多识广,也未必善于独立思考。
⑥人类的头脑,本来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这个天赋,是在生活斗争中不断碰到矛盾而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发达起来的。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人类就不能从“蠢如鹿豕”进化到文明。
⑦儿童知识的初开,常常模仿大人。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思考准备条件。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聪明”;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不肖”:这真是可笑的矛盾。
⑧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不是窒息独立思考的偶像。
⑨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有一套教养子女的规矩:自孩提以至成长,必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是把儿童放在抽出了空气的玻璃罩内的办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是书呆子,便是精神上失去平衡的畸形人,是经不起风霜的软体人。当然也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⑩“诗礼之家”现在没有了,我盼望这样的教养方法也和它一同地永远消逝。
(选文有删改)
11.第⑤段中的“井底之蛙”“应声虫”“日驰数百里的驿马”分别指哪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⑦段作者说“这真是可笑的矛盾”,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矛盾”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简要分析第⑨段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全文,请说说要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需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引用了大量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请你再为本文的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中实践运用,结果一事无成的人。如南朝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就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过去,这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开展与普及,这话就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完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pì 察 (2)duò zhì (3)筋 盲
2.C 3.D 【解析】 A项,介词掩盖主语,可删除“使”;B项,成分残缺,应在“系统”后加“建设”;C项,搭配不当,应将“宣传”改为“展示”。
4.C 5.C 【解析】 C项,“沉湎”是贬义词,其余几个都是褒义词。
6.(示例)怀疑是知识之父。怀疑如若任其如毒蛇般缠住一个人的心,必将使之成为窒息人的绳索。与其说是求知的发端,毋宁说是对天才的扼杀。
7.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8.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如列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另外还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如将“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与“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两种表现作对比,使说理更加充分,论证更加有力。
9.不能。“一切”和四个“常常”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都经常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删去就不符合实际了。
10.不能。所给材料写的是爱迪生不怕失败、不断实验才取得成功的事迹,它强调的是“锲而不舍”精神的积极作用,而选文论证的是“怀疑”精神的积极作用,因此不能作为选文的论据。
11.“井底之蛙”比喻孤陋寡闻的人;“应声虫”比喻人云亦云的人;“日驰数百里的驿马”比喻只知埋头苦干,或对学问浮光掠影,不加深思的人。
12.①赞扬模仿自己的幼儿与批评渐臻成熟的少年的矛盾。②少年能够独立思考时,大人在应该表扬与骂他们不肖之间的矛盾。
13.作者先列举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教养子女的一套规矩;然后指出其弊端:这是把儿童放在抽出了空气的玻璃罩内的办法。最后得出结论:“诗礼之家”的培养方法培养不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14.拥有广博的知识、民主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
15.(示例)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地动学说,就是从怀疑托勒密的天动学说开始的。这种怀疑精神,促使他大胆地否定了天动学说,写出了《天体运行论》一书,创立了地动学说。
16.(示例)真正的学习,要把读书做学问同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只读书,不思考,物我便不能合而为一;只读书,不实践,便是书的奴隶,容易被错误思想所左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4 乡愁(余光中)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诗句朗读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9* 论教养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3 范进中举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