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21课 古诗词三首(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21课 古诗词三首(课件),共17页。
21、古诗词三首 王维(701-761) 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 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天宝十二年(753年)进士。诗多登临纪行之作,风格清远,不事雕琢,以《枫桥夜泊》最有名。有《张祠部诗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 纳兰性德(1655-1685)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纳兰性德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会写的字会写的字会认的字词语解释 暝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 山 空旷,空寂的山谷。 竹 喧 竹林中笑语喧哗。 浣 女 洗衣物的女子。 春 芳 春天的花草。 王 孙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 人自己。 渔 火 渔船上的灯火。 那 畔 那边,这里指关外。 聒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乡 心 指思乡之心。 故 园 故乡。语段分析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的山谷沐浴了一场新雨,夜幕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晚来”就是夜幕降临的意思,初秋的傍晚,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 “明月”“清泉”描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语段分析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莲叶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浣女”“渔夫”由写景转为写人。为写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摇动,才发现浣女、渔舟,这样写更富有诗意。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任凭春天的花草落尽,秋景也是很好的,我自可留居山中。 “王孙自可留”这句诗写出尽管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但“我”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诗人大发感慨,春草就随它衰败吧!如此清幽、恬静、淡远的秋景,自可以留住“王孙”去静静地欣赏、品味。 语段分析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落下去的时候,乌鸦还在不停地叫着,寒霜布满了天地,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霜”不可能“满天”,但“霜满天”的描写虽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却符合诗人的感受一深夜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的夜空好像正弥漫着满天的霜雾,故认为“霜满天”。这里不是在写所见,而是在写所感。“愁”抒发了诗人孤寂愁闷的情怀。语段分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城外寂寞清静的寒山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上。 “夜半”指半夜,“到”在这里是传的客船上。到的意思。一个“客”字,写出了诗人那种难以言传的离愁别绪。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夜泊”的地点—苏州城外,“夜泊”时的所闻—寒山寺的钟声。反衬出诗人烦乱、孤寂、忧愁的情怀。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水,我随同军队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了,营帐中燃起盏盏灯火。 这里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就愈远前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遥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这里借助描述周围的情景写心情,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之情。“夜深千帐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转入下阕乡情思恋之情。语段分析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风雪声使得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这里的“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阕,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风一更,雪一更”与“山一程,水一程”的互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雪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写出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结句的“聒”字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语段分析 《山居秋暝》一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枫桥夜泊》是诗人参加科举考试失败而在回家途中作的一首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内心的愁思和苦闷。 《长相思》描写了征途中的将士们在北方的风雪中辗转反侧,不能人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的情景。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体现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1.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景象:明亮的月光映照着松林,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皎洁的明月、青松、山石是静态的,清清的泉水是动态的。动静结合突出了山中的幽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景象: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莲叶摇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笑语喧哗的浣女归来的景象和莲叶摇动、渔舟顺流而下都是动态的。以动衬静,进一步突出了山中生活的宁静。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景象:月亮落下去的时候,乌鸦还在不停地叫着,寒霜布满了天地,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月亮落下、乌鸦啼叫、渔船上的灯火是动态的,寒霜、江边的枫树是静态的。动静结合,烘托出了一种寂寞清冷的气氛。 2.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意思是:翻过一座座山,越过--道道水,我随同军队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了,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风雪声使得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表达了作者对风雪兼程的人生路的深深厌倦以及对故乡的无比思念之情。课外拓展 关于思乡的诗词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