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6.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6.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6.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 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 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词义解释,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注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欷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今天,我们学习杜牧的《赤壁》。
    二、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1)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3)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三、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陕西西安)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有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杜牧游览赤壁,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确立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咏史诗。
    四、词义解释
    折戟: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将:把,拿。
    东风:春风。
    五、整体感知
    前二句借历史遗物写历史,后二句借历史人物隐晦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文章开头两句由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东汉末年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曹操和周瑜。)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作者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从反面落笔,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接着假想曹军胜利,东吴战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形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以小见大,所以“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含有建功立业各种条件和因素。曲折的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似乎又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六、合作探究
    人们对于赤壁之战,都是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孙吴联军的胜利理所当然,认为身为孙吴军统帅的周瑜,是这次战役的头号风云人物。杜牧却把周瑜的取胜归结为东风与便,并设想了没有这个关键因素的严重后果。为什么对于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作者抓住的就这一点呢?他要借此诉说什么呢?
    杜牧有兴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但生于江河日下的晚唐,又处于牛李党争夹缝,两派对他都不重用,杜牧一生抑郁不得志。诗人眼看一生的大好时光已悄然而逝,步入中年的他仍一事无成,英雄仍无用武之地,其抑郁不平可想而知。因此,《赤壁》实为真真切切的借他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在赤壁之战的众多风流人物中,独独拈出周瑜。世人称道的周瑜,在他眼里,不过是借外在条件侥幸成功之徒。杜牧未必不知道取胜的诸多条件,但他独独强调外在的条件,正在于暗说自己的一事无成,正是缺少了助周瑜成名的“东风”。明说周瑜,却是在暗说自己,而后一层意思,才是真意所在。其失意,其不平,其怨愤,其自许,在赤壁的背景下,都表现了出来。
    七、小结
    怀古实为伤今,怀人实为伤己。从小处着笔,字面不动声色,字里行间却波涛翻滚,寄寓幽深。有心的读者,可以让感悟情思在其中尽情地飞翔。一首以议论直接入诗的咏史诗能写得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接受前人对杜牧、对《赤壁》的定评:“七绝高手”“晚唐咏史诗高峰作”。
    八、板书设计
    赤壁
    杜牧
    (咏史诗) 前两句——————兴感之由 非凡的史识
    后两句——————借题发挥 豪爽的胸襟
    九、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完成课后练习。
    十、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作者及写作背景,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 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 壁教案设计,共4页。

    初中人教部编版赤 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赤 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检测,知识链接,问题导读,问题探究,当堂训练,教师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