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案设计
展开学习目标:1.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2.了解地质年代表的形成及编年。3.学会对地质历史时期地史资料的分析。4.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要了解这些经历,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2.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3.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
4.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5.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这段时间,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在此期间,地球也从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
(2)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2.古生代
(1)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
(2)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3)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一些鱼类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晚期,一些两栖动物慢慢进化成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3.中生代
(1)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也是主要的成煤期。
(2)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4.新生代
(1)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如今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2)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3)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1.什么是层理构造?
[答案] 层理构造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沿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属于岩石间的层状。
2.生物灭绝说明了什么?
[答案] 在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导致了某些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生物灭绝说明了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
探究点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材料] 下图是山东济南市某学校在野外地质考察中拍摄的岩石照片。
[问题] (1)该图属于哪一类岩石?其成因是什么?
(2)如果该岩层是含有珊瑚虫化石的石灰岩,表示当时是什么样的环境?如果是含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岩层又表示当时环境如何?
[提示] (1)属于沉积岩。成因:是由于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
(2)含有珊瑚虫化石的石灰岩,表示当时是温暖的浅海环境;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岩层,表示当时是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1.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与“文字”——岩层和化石
由于沉积岩是一层一层地沉积下来的,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沉积物的特点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岩层。沉积岩层和化石是确定地质时代和推测当时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因此岩层和化石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在正常情况下,沉积岩总是按顺序排列的。一个未经变动的沉积岩层,下面的岩层总比上面的岩层古老,根据岩层的顺序,就可以确定其时代。然而,由于地壳的运动,岩层往往错综复杂,有的已缺失,有的甚至层序颠倒,这就需要根据化石来确定岩层顺序和时代。
化石是已变成岩石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地球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具有不可逆转性,又有阶段性。因此,不同时代的岩层中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且同时代的岩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岩层中的化石来恢复其顺序,确定地质时代。此外,根据岩层的组成物质和化石特征,可以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
2.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层序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若岩层出现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例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艾青)
(1)艾青描述的地理事物存在于( )
A.沉积岩B.岩浆岩
C.变质岩D.岩浆
(2)上题中选择的地理事物( )
A.具有层理构造
B.一定含有化石
C.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D.与其“前身”相比,结构和矿物成分没有变化
[审题指导] 注意梳理材料中的关键词,如“精力多么旺盛”、“失去了自由”、“岩层里发现”。
[解析] 第(1)题,艾青描述的是鱼化石,它存在于沉积岩中。第(2)题,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但不一定含有化石。
[答案] (1)A (2)A
沉积岩是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常见类型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探究点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材料]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 ℃,海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面上升。
[问题] (1)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获得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 (1)大冰期时物种锐减。因为大冰期时气温下降,气候寒冷,许多生物因不适应寒冷的气候而灭绝。间冰期时物种迅速增加。因为间冰期时气温上升,气候温暖,生物演化、进化和繁衍的速度加快。
(2)史料记载(或文献记载);考古发掘。
1.前寒武纪生物演化与环境
2.地球生物演化顺序表
【例2】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C.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D.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2)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元古代地层中
B.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
C.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D.元古代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
[审题指导] 生物进化具有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明确各种化石所对应的动物的特点或者生存环境特点,即可解答本题组。
[解析] (1)三叶虫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等级最低;鱼类属于海生脊椎动物;恐龙属于陆生爬行动物。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应为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2)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由于生物进化具有不可逆性,故某种动物的化石只能保存在其对应地质年代的岩层中。三叶虫化石只能保存在古生代地层中,恐龙化石只能保存在中生代地层中。
[答案] (1)D (2)C
歌谣记忆生物演化与灭绝
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进化环境变。
氧气充盈天地间,削弱太阳紫外线。
生存环境得改变,生态环境趋完善。
环境震荡有巨变,两次生物遭劫难。
古生末期鱼两栖,中生末期恐龙完。
1.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
A.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
[解析] 本题考查了环境变化导致的物种灭绝。在地质史上有两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时期,即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答案] C
当今生物只是地球演化进程的一个片断,生命的历程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过程,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美好的未来。据此完成2~4题。
2.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3.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
A.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
B.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
C.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
4.地球上生物演化( )
A.只能说明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
B.只能说明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变化的影响
C.既说明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又说明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变化的影响
D.说明了生物演化与整体环境演变无必然联系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生物演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2题,生物的进化具有从低级向高级的特点,在植物界裸子植物较被子植物古老,在动物界哺乳动物是最高级的动物,地质历史时期的划分中太古代是最早的。第3题,地质历史时期环境的突变是古代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这也给人类一个警示:如果不保护环境,环境的某些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环境的突变,从而给地球上生物带来巨大的灾难。第4题,地球上的生物史就表明地球上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特点。
[答案] 2.B 3.C 4.C
5.对比下面图1和图2,将图2中的数字序号填在下面字母所述地理事物后面的括号内。
A.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
B.恐龙灭绝( )
C.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 )
D.人类出现( )
E.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 )
F.孢子植物繁盛(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时期生物的进化过程。根据上下图对比,可确定①是太古代,②是元古代,③是古生代,④是中生代,⑤是新生代。结合生物的进化由海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A.② B.④ C.③ D.⑤ E.③ F.③
课后作业(三)
一、单项选择题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1~3题。
1.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
A.20亿年前B.14亿年前
C.0.7亿年前D.6亿年前
[解析] 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
[答案] B
2.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A.元古代B.太古代
C.古生代寒武纪D.中生代侏罗纪
[解析] 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答案] C
3.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
[解析] 中生代末期,恐龙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答案] B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阅读材料,回答4~5题。
4.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D.中生代中期
[解析] 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原始鱼类;到了古生代后期,鱼类逐渐进化成两栖动物。
[答案] B
5.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D.新生代地层
[解析] 三叶虫生活在古生代,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
[答案] A
读表,回答6~7题。
6.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解析] 读图可知,由左向右年代逐渐久远,则生物演化顺序为由右向左。甲地质年代对应的动物为恐龙,属于中生代;乙地质年代比甲地质年代更久远,为古生代。中生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
[答案] B
7.乙地质年代末期( )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D.爬行动物盛行
[解析] 读图可知,乙地质年代末期出现了裸子植物,说明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古生代末期,爬行动物尚未盛行,被子植物还未出现;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
[答案] A
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读右面“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完成第8题。
8.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态环境是( )
A.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 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解析] 材料“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说明中华龙鸟生活地临近湖泊且气候条件优越。
[答案] B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B.鸟类
C.两栖类D.鱼类
[解析] 根据动物进化顺序,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人类或由图形信息鱼类出现在古生代前期,可判断鱼类出现最早。
[答案] D
10.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B.中生代
C.元古代D.新生代
[解析] 由图形信息可知,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
[答案] B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顶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经仔细辨认,人们还能看出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解析] 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恐龙是中生代最繁盛的动物。
[答案] B
12.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区域
C.湿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
[解析] 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景观为地质历史上距今________年至________年的________代,动物界为________动物的时代,植物界为________植物的时代。
(2)图中大型动物是曾经称霸地球的________,但后来它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与此同时,灭绝的还有海洋中一半以上的________动物种类。
(3)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图中大型动物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并且找到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证据。这些证据是什么?
(4)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5)物种灭绝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解析] 第(1)(2)题,图中是中生代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根据课本知识可以回答。第(3)题,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因为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人类还发现了陨石坑,这都成为支持“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的证据。第(4)题,可从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两大方面分析原因。第(5)题,生物基因库中资源减少,导致生态失去平衡,直接影响人类活动。
[答案] (1)2.5亿 0.7亿 中生 爬行 裸子
(2)恐龙 无脊椎
(3)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末期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因为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在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岸,地质学家发现了一个部分淹没在海中的陨石坑,直径180~200千米,陨石坑中到处开裂的岩石,表明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爆炸。这是中生代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可能发生的地点。
(4)环境的变迁在短时间内超过了物种进化的速度,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侵入等。
(5)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平衡。
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干湿状况看,新生代始新世、渐新世以________期为主。
(3)冰期是指地质历史上天气寒冷、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地质时期曾出现过三次大冰期,请在上图中标出,并写上名称。
(4)结合图示说明石炭纪早期为何成为形成煤炭的重要时期。
[解析] 第(1)题,要根据曲线变化特征分析。第(2)题,总起来看,新生代始新世、渐新世以湿润期为主。第(3)题,根据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分析,有三次非常明显的气温偏低的时期,分别是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第(4)题,成煤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高大茂密。
[答案] (1)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湿润
(3)标在三次气温最低处,自下而上分别是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
(4)气候温暖湿润,蕨类植物繁生,森林广布。
生物种类
演化方向
对环境变迁的影响
单细胞生
物(原核细
胞生物)
演化出利用外界的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养分的能力
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使得大量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真核细
胞生物
通过遗传变异适应环境的能力大为增强;藻类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
加速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得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
无脊椎
动物
由简单向复杂演化,适应环境能力不断增强
使得整个自然环境更加复杂,更加完善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讲授过程,新课导入,启发提问,学生回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的演化历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