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课堂精炼 (含答案)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法研究的示例,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章 探索生命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课堂·精要1._________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实验法研究的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1)现象: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它的毒牙会迅速地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但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尾蛇再去追寻和吞食猎物。(2)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4)作出推测。(5)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设计实验方案。(7)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8)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和交流。特别提醒:实验设计时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4.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光、湿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提示:实验法 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中毒的猎物的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中毒的猎物的 发现并提出问题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并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课堂·精解例 下图所示四个实验装置中,用哪一个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A. B.C. D.【解析】根据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不难看出,A、B装置中的变量是土壤湿度,C、D装置中的变量是光,但D装置中的干土不是适宜鼠妇生活的条件,所以选C。【答案】C课堂·精练基础验收1.在用实验法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时,科学工作者提出的问题是( )A.响尾蛇为什么要放走已经中毒的猎物?B.响尾蛇根据什么标记追寻中毒的猎物?C.响尾蛇不吃掉中毒的猎物的原因是什么?D.响尾蛇的毒液是如何进入猎物体内的?2.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将香菇菌种通过无菌操作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基中;②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A.水分对香菇的生长是否有影响B.培养基对香菇的生长是否有影响C.磁场对香菇的生长是否有影响D.光照对香菇的生长是否有影响3.(湖北成宁中考)某研究小组在通山县太平山附近发现一棵有着植物“大熊猫”美称的野生红豆杉,树龄360余年。为掌握该县野生红豆杉的分布状况,研究小组继续到其他乡镇进行考察、走访。这种生物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观察法C.测量法 D.收集和分析资料法4.在实验法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中,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响尾蛇是用眼下的热感受器来感受动物的存在的B.响尾蛇根据老鼠的气味来追踪它C.响尾蛇是根据自己的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D.响尾蛇用听觉来追寻猎物5.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25℃和0℃ B.有光和无光C.有空气和无空气 D.温度和水分能力测评1.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黑暗、明亮 B.潮湿、干燥C.温暖、寒冷 D.食物多、食物少2.在调查校园中的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跳了出来,小梅把它记录下来B.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鼠妇,而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了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3.在实验的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得到较多的数据B.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C.实验失败后重新做实验D.得出不同的结论4.西瓜“爆炸”事件发生后,西瓜膨大剂进入民众视野。有人将健康状况良好的小白鼠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饲喂膨大剂,以探究其对动物有无影响。这种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调查法C.实验法 D.测量法5.某生物兴趣小组做有关鼠妇的研究,装置如图。他们的做法是将20只大小和发育状态一致的鼠妇放入此装置中央,用黑色玻璃罩在上面遮光。每隔1 min记录一次干土和湿土中鼠妇的个数,共10次,统计的数据如下表:实验时间/min12345678910干土中鼠妇的数量/只8756654321湿土中鼠妇的数量/只12131514141516171819(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装置中设置干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2)用曲线在坐标系中表示出鼠妇在湿土中出现的情况。(3)由曲线可知,湿土中鼠妇的数量随着实验次数(时间)的增加而_______,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______的环境中。
参考答案基础验收1.B2.C 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磁铁,因此,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究单一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A 解析:考察、走访都属于调查活动的范畴。4.C5.D 解析:实验设计时为了增加实验的真实性,必须对单一变量进行控制,D项中有温度和水分两个变量。能力测评1.A 解析:关键词是“光”,因此黑暗和明亮是围绕这一变量的对照实验。2.A3.B 解析:实验过程中有很多偶然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如实验材料过少、实验次数过少、分组不够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真实性。4.C 解析:实验法是借助实验手段来研究生物事实或现象的重要方法之一。5.(1)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对照(2)如图所示:(3)增加 潮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5节 运输作用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4节 蒸腾作用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蒸腾作用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节 吸收作用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