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讲义(机构)3.2-3.3氧化与燃烧-化学方程式 (考点分析+热点题型详解+巩固提升) 试卷 4 次下载
-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讲义(机构)3.4二氧化碳 (考点分析+热点题型详解+巩固提升) 试卷 4 次下载
-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讲义(机构)4.1-4.2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 (考点分析+热点题型详解+巩固提升) 试卷 4 次下载
-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讲义(机构)4.3植物的根与物质的吸收 (考点分析+热点题型详解+巩固提升) 试卷 3 次下载
-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讲义(机构)4.4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 (考点分析+热点题型详解+巩固提升) 试卷 3 次下载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讲义(机构)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考点分析+热点题型详解+巩固提升)
展开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第四章
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考点目录;
考点一、叶的结构
考点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考点三、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考点分析
考点一:叶的结构
1 叶 是植物 光合 作用的主要器官,也是散失 水分 的主要器官。
2.一片叶是由叶柄和 叶片 组成的,叶片是由 表皮 、 叶肉 和 叶脉 等结构组成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大量 无 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的,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
3.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 气体 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的水约99%通过 蒸腾 作用的方式散发出去的。
考点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意义:可以有效地降低叶片 温度 ;是根部 吸水 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利于溶解在水中的 无机盐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调节空气湿度;是水循环的组成部分。
2.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大 、湿度、 气流速度 等。 气孔 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 的“窗口”,也是散失体内 水分 的“门户”。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 保卫细胞 围合而成的。
考点三、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土壤溶液中的水→ 根毛 →根中导管→茎中 导管 →叶中导管→气孔→大气。土壤中的 无机盐 溶解于水中,经根吸收后.随水运输到其他各器官。
二、热点题型详解
1. .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正确的是( )
A. 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 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 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控制气孔开闭 D. 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答案】 C
2. 对下图所示实验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探究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实验前应先将实验用的土壤充分干燥。
B. 乙图: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某生物叶的下表皮时,观察到表皮细胞a中含有叶绿素。
C. 丙图: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发现叶片表面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 丁图:放大镜观察椴树枝条的横切面,c处为质地坚硬的木质部。
【答案】 A
3. 叶的结构包括( )
A. 表皮、叶肉、叶脉 B. 叶柄、叶片 C. 叶柄、叶片、叶脉 D. 叶片、叶肉、叶柄
【答案】 B
4. 为适应特殊环境,某些植物叶子的形状和功能发生变化成为变态叶。下列不属于变态叶的是( )
A. 甘薯 B. 仙人掌的叶刺 C. 豌豆的叶卷须 D. 猪笼草的捕虫叶
【答案】 B
5. 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 ②④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 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 ⑥为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答案】 A
6. .阵雨过后,莲宽大的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并没有渗入叶片的内部,其原因是( )
A. 叶肉细胞不需要水 B. 上、下表皮的气孔关闭
C. 表皮外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D. 表皮细胞向外分泌水分
【答案】 C
7. 叶片表皮细胞的特点是( )
A. 无色透明,排列紧密 B. 绿色透明,排列紧密
C. 无色透明,排列疏松 D. 无色不透明,排列紧密
【答案】 A
8. .降雨过后,荷花宽大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但水分没有渗到叶的内部,其原因是( )
A. 气孔关闭 B. 叶表皮细胞排列非常紧密
C. 细胞膜不透水 D. 叶表皮上有一层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答案】 D
9. 制作叶片的徒手切片时,正确的切割叶片的方法是( )
A. 刀片不沾水,刀口向着自己拉切 B. 刀片沾水,刀口向着自己拉切
C. 刀片不沾水,刀口向外拉切 D. 刀片沾水,刀口向外拉切
【答案】 B
10. 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生理活动,其中③表示的是( )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A. 光合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 D. 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答案】 B
11. .如图,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B. 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 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D. 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答案】 A
12. 我市某风景区内有一株百年古樟树,由于公路拓宽需将它移植到新的地方,在移植过程中截去了古樟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强新陈代谢 B. 降低蒸腾作用 C. 增强呼吸作用 D. 降低光合作用
【答案】 B
13. 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放置两个完全相同且装有等量清水的密封装置,将右边枝条上的叶片去掉一半,然后把天平调节平衡,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个小时,其结果是( )
A. 光合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左边倾斜 B. 呼吸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左边倾斜
C. 蒸腾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右边倾斜 D. 两边作用几乎相同,天平依然平衡
【答案】 C
14. .如图所示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例如柳树)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装置是连通的、内装有清水,并用白炽灯照射。下列预测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
A. 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
B. 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
C. 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
D. 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就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答案】 D
15. 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最好选择的对照装置是( )
A. 甲和丁 B. 乙和丁 C. 丙和丁 D. 甲和乙
【答案】 B
16.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对水的利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
B. 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C. 在植物体内,水分是通过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的
D.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答案】 B
17. 某同学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塑料袋上的水汽一定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B. 植物吸收的水分有20%-30%留在体内参与各项生命活动
C. 若把塑料袋扎在植物茎的基部上方,而不包住花盆,就可以更加准确的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
D. 蒸腾作用是水分在筛管中运输的动力
【答案】 C
18. .某同学研究植物与水分散失的关系时,用甲、乙、丙三个量筒,甲、乙各放入一枝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其中甲保留所有叶片,乙去掉所有叶片,丙不放植物.每天上午8时,量筒中加水至100毫升处,放在窗台通风处,晚上8时观察液面的刻度,连续6天的测量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表中数据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液面刻度(mL)
量筒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甲
60
62
50
64
60
68
乙
94
96
91
97
92
97
丙
99.5
99.5
90
99.7
99.3
99.8
A. 依表中数据可知,这六天中气温最高的是第三天
B. 甲量筒第一天损失水分的数量是40毫升,这些水分全是由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的
C. 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丙量筒
D.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是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
.【答案】 B
19. 用显微镜观察撕下的蚕豆叶下表皮装片和蚕豆叶的横切面装片,可以看到右面有关气孔的两个图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a、图b都是气孔的侧面观 B. 图a、图b都是气孔的上面观
C. 图a为侧面观,图b为上面观 D. 图a为上面观,图b为侧面观
【答案】 D
20. 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方法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载玻片上 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 ③右手捏紧并排的双面刀片
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⑤把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清水的培养皿中。
A. ①③②⑤④ B. ①⑤④③② C. ①③②④⑤ D. ⑤④③②①
【答案】 A
21. .观察蚕豆叶表皮实验时,为了能观察到更多气孔,应当撕取图中的[________] ________制成临时装片。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________运输到叶脉,大部分水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散失,小部分参与图中②④细胞进行的 ________等生理活动。
【答案】 ⑤;叶下表皮(或叶下表皮细胞);导管(或木质部中的导管);6;气孔;光合作用
22.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的b为________,它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向外形成________,向内形成________.
(2)图2中气体进出植物的门户是标号【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它的开闭受________的控制。
【答案】 (1)形成层;韧皮部;木质部(2)⑤;气孔;保卫细胞
23. 如图为某植物叶片气孔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所示的细胞为________。
(2)在夏日正午的烈日下,植物叶片有时会发生卷缩,此时叶片上的气孔状态应如图________ (填“A”或“B”)所示。
【答案】 (1)保卫细胞(2)B
24. 如表为几种常见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气孔数目(每平方毫米平均数)的统计情况,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植物
生长环境
上表皮气孔数
下表皮气孔数
苹果树
果国
0
294
豌豆
田地
101
216
玉米
田地
94
158
睡莲
池塘
625
3
(1)从表可见,生活在较干燥环境中的植物比生活在较湿润环境中的植物气孔总数(每平方毫米)________.这一特点对陆生植物的意义是________.
(2)若将苹果树叶摘下放入热水中,则可以看到气泡主要从叶的________表皮冒出.
(3)由此可知,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________的“窗口”.
(4)睡莲与其它三种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分布有何不同________.
【答案】 (1)少;减少水分蒸发(2)下(3)气体交换(4)主要分布在上表皮一方面
25.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植物体内,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主要通过图1中标号[________]所示的结构进行运输;
(2)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都通过图2中标号[________]所示的结构散失,只有少部分参与光合作用,用于制造有机物,这部分水的利用是在叶肉细胞的 中进行的;
(3)为了探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某同学设计了图3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调整简易天平使两端保持平衡。一段时间后,简易天平的甲端将________(“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
【答案】 (1)a(2)⑤;叶绿体(3)下降;乙装置中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比甲多,导致乙装置的质量比甲小
26. 如图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一张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来回答问题:
(1)绿色植物对地球上的水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植物依靠 ________ 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植物吸收的水 分大部分通过 ________ 作用散发到大气中去。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通过气孔将气体状态的水分从植物体内散发出去。气孔是由一对________ 细胞组成,是植物体内散发________和与外界进行________ 的“门户”。
【答案】 (1)根; 蒸腾(2)保卫细胞; 水分;气体交换
27. 图一中字母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图二中数字表示叶片不同结构,分析回答:
(1)植物可以通过图一中所示的( )________ 制造有机物,这一生理活动主要在图二中的结构( )________ 中进行.
(2)将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三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因为植物幼苗进行________ 生该气体.
(3)将图三装置置于阳光下,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附着许多水珠,水珠主要是经图二中叶片的( )________ 散发出来的.
【答案】 (1)[C]光合作用;[③]叶肉(2) 石灰水变得浑浊 ; 呼吸作用 (3)[⑤]气孔
28. 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植物的A、B两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48小时。②… ③将A、B两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完善小李同学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②________。
(2)将A、B两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 _____。
(3)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 ______。
(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________。
【答案】 (1)放在阳光下4小时(2)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3)叶片A没有变蓝色,叶片B变为蓝色(4)水分、光照(合理即可)
29. .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1
25 ℃、光照、潮湿
14
2
25 ℃、光照、干燥
32
3
25 ℃、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________。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________。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 ______。
(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___。
(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________ 。
【答案】 (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31.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答案】 无风的夜晚晚上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从钻孔处流出;晴朗的白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旺盛,水被大量的利用,多余的水散发到空气中,水就不会从钻孔流出了。
三、巩固提升
1. 夏季高温季节,我们就可以吃到香甜的西瓜。西瓜的含水量是比较高的,这个阶段,西瓜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果实生长 D.蒸腾作用
【答案】D
【解析】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是通过这种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故D符合题意。
2. 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答案】. C
【解析】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采取搭棚措施,目的是阻挡阳光直射,适当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蒸腾作用的目的,使植物能够更好的存活。C符合题意。
3. 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放置盛有清水的密封玻璃瓶,长势相同的两枝条经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右边枝条只留一半数目的叶片,放在阳光下,调节天平至平衡。一个小时后,其结果是( )
A.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等,天平右侧下降 B.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不等,天平左侧下降
C.蒸腾作用散失水的质量不等,天平左侧下降 D.蒸腾作用散失水的质量不等,天平右侧下降
【答案】 D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因此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会使玻璃瓶内水的重量发生很大的变化。而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及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使植物体重量增加和减少则比较缓慢。如图可知,左侧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多,右侧叶片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少,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天平的右边会下降。
4. 如图所示,用透明塑料袋将植物的叶片包扎起来,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有水珠产生。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选材说明:应选择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干旱地区的植物进行实验
B.步骤分析:置于阳光下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快出现
C.现象解释: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液化形成
D.实验结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答案】 B
5. 【解析】A、干旱地区的植物吸水能力强,蒸腾作用弱以保护体内有充足的水分,所以用它进行蒸腾作用的实验不会有很明显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光照是蒸腾作用的动力,因此在阳光下有利于实验,B符合题意。
C、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这个实验我们看不出叶片上有气孔,因此不能得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D不符合题意。
6. .晴朗的中午,踏入山林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茂密的林木遮住了所有太阳光
【答案】 A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能够使空气清新;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使空气中水分增多,使空气湿润。
7. 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中的部分热量 B.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减小
【答案】 B
【解析】A、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故A说法正确
B、保卫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但因为细胞壁厚薄不均匀,所以吸水时细胞膨胀,气孔变大;失水时细胞收缩,气孔变小,故B说法错误。
C、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当保卫细胞含水量较低时,气孔变小,进入的二氧化碳较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反之则会增强,故C说法正确。
D、盐水的浓度比较大,将叶片浸入浓盐水,细胞会失水,气孔将会变小甚至关闭,故D说法正确。
8. 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②④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⑥为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答案】 A
【解析】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A.①⑤为保护组织,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A符合题意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都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B不符合题意。
C、③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输导水、无机盐、有机物,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⑥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D不符合题意。
9. .阵雨过后,莲宽大的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并没有渗入叶片的内部,其原因是( )
A.叶肉细胞不需要水 B.上、下表皮的气孔关闭
C.表皮外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D.表皮细胞向外分泌水分
【答案】 C
【解析】阵雨过后,莲宽大的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并没有渗入叶片的内部,其原因是表皮外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10. .通常,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有机物、④无机盐、⑤水蒸气这5种物质中,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的物质有(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气态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均可由叶片气孔进出。有机物只能在筛管中运输,无机盐只能溶解在水中被运输。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讲义(机构)4.3植物的根与物质的吸收 (考点分析+热点题型详解+巩固提升):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讲义(机构)4.3植物的根与物质的吸收 (考点分析+热点题型详解+巩固提升),文件包含2020-2021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四章植物与土壤43复习-解析版docx、2020-2021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四章植物与土壤43复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讲义(机构)3.1 空气与氧气 (考点分析+热点题型详解+巩固提升):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讲义(机构)3.1 空气与氧气 (考点分析+热点题型详解+巩固提升),文件包含2020-2021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三章空气与生命-11空气与氧气-解析版docx、2020-2021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三章空气与生命-11空气与氧气-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讲义(机构 3.7碳循环与氧循环用(考点分析+热点题型详解+巩固提升)—):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讲义(机构 3.7碳循环与氧循环用(考点分析+热点题型详解+巩固提升)—),文件包含37碳循环与氧循环用复习解析版docx、37碳循环与氧循环用复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