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生物八年级上册课堂精炼及答案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精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繁殖、节律、社群行为,狒狒群中有首领,有分工,动物节律行为的形成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课堂·精要1.繁殖、节律、社群行为:繁殖行为定义: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繁殖行为类型: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①_____、②_____、孵卵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节律行为定义: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由于天体的运动,形成许多周期性、有③_____的行为,叫节律行为类型: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季节性)、潮汐节律社群行为定义:一起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④_____,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具有一系列的社群行为特点:成员之间有分工,有的还出现了明显的⑤_____2.⑥______行为使动物的生活与环境周期性变化保持同步。生物钟是存在的,它是一种以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为基础的⑦_________。3.一起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⑧________,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对动物个体和群体都带来好处。提示:①求偶 ②交配 ③节律 ④分工合作 ⑤等级 ⑥节律 ⑦复杂机制 ⑧分工合作课堂·精练基础验收1.有些雌萤火虫夜晚发光时腹部不断地摆动,其生物学意义是( )A.便于夜间寻找食物 B.照亮路途C.吸引其他种类昆虫 D.吸引雄虫2.杜鹃是不孵卵和不育雏的鸟。下列对其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杜鹃没有繁殖行为B.杜鹃对其他小鸟的行为属于攻击行为C.其他小鸟对杜鹃雏鸟的饲喂不是繁殖行为D.杜鹃雏鸟将其他小鸟的卵推出巢外的行为属于领域行为3.猫头鹰昼伏夜出,这是一种( )A.攻击行为 B.节律行为C.捕食行为 D.繁殖行为4.狒狒群中有首领,有分工。这是下列哪种行为的主要特征?( )A.繁殖行为 B.社会行为C.捕食行为 D.先天性行为5.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A.野兔发现盘旋的鹰,飞快跑回洞穴B.长颈鹿遭到狮子攻击踢狮子的头C.一群蚂蚁将一条毛毛虫的尸体拖进蚁穴D.枯叶蝶停栖在树上像一片枯叶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什么行为?( )A.攻击行为 B.取食行为C.繁殖行为 D.防御行为7.“蜻蜓点水”与下列哪种动物的行为结果相同?( )A.母鸡孵卵 B.鲤鱼产卵C.蝙蝠捕捉蚊子 D.海豚戏水8.动物节律行为的形成是( )A.长期对自然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B.节律性活动形成习惯的结果C.季节变化的结果D.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9.居住在距离海岸50 km处的雀鲷鹭,每天要飞往海边去捕食,科学家观察到雀鲷鹭飞临海边的时间,每天都比前一天迟到50 min,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受昼夜节律影响 B.受季节节律影响C.受潮汐节律影响 D.巧合10.将下列现象与所属行为的正确关系用线连起来。A.黄鼠狼偷鸡 a.防御行为B.大雁的迁飞 b.攻击行为C.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c.社群行为D.两只雄狮在搏斗 d.节律行为E.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 e.取食行为能力测评1.鸟类在繁殖季节,亲鸟如果捉到毛虫,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这属于( )A.繁殖行为 B.取食行为C.防御行为 D.招引行为2.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C.蜂王分泌的特殊分泌物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3.下列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A.雌性蚕蛾释放特殊物质招引雄蛾B.两只公鸡为争夺一只小虫而斗争C.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而打架D.一条蛇向一只青蛙进攻4.我国古籍《草木疏》上说“蝗类青色,长角长股,股鸣者也。”说明动物能通过下列哪项来传递信息?( )A.声音 B.气味C.动作 D.语言5.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A.狗熊偷吃蜂蜜受蜜蜂群起而攻之B.老虎追击兔子作为食物C.狒狒“首领”优先享用食物D.两只公鸡为了争夺配偶相互争斗6.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个群体中都有蚁后、雄蚁、工蚁。蚁后的主要职责是产卵和繁殖后代;雄蚁的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职能是筑巢、觅食、护卵、饲喂幼蚁和保卫等。根据动物的行为特点,分析回答:(1)蚁群中数目最多是______,体型最大的是_______。(2)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地点。蚂蚁不会发声,它靠______(填“动作”“语言”或“气味”)传递信息。(3)小明说:“像蚂蚁这样的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你认为小明的说法对吗?_______。蚂蚁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4)像蚂蚁一样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很多,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探究创新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1)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_______行为,这是螳螂的__________。(2)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________因素的影响。(3)根据螳螂的习性,你认为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____。课堂·反思在本课时练习中,把你做错的试题记录下来,并总结从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错题错误原因知识/方法小结 参考答案基础验收1.D2.D 解析:杜鹃雏鸟将其他小鸟的卵推出巢外,这样自己可以独享生存空间和亲鸟的喂养,这对它的生存有利。这一行为属于领域行为。3.B 4.B 5.C 6.C 7.B 8.A9.C 解析:雀鲷鹭每天飞往海边的时间总比头一天推迟50分钟,这正好与潮汐的规律相一致。雀鲷鹭的体内有着奇妙的生物钟,它能严格地掌握好时间,于是,这就保证了雀鲷鹭每天都是最准时地来到海滩,这时正好退潮,海滩上留下的鱼虾成了它们的美味,这是一种潮汐节律。10.A-e B-d C-c D-b E-a能力测评1.A2.D 解析:动物的姿态、声音、气味等都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这也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相互交流信息的方式。乌贼受到威胁释放“墨汁”有利于防御和逃跑,这一行为是动物的防御行为。3.A 4.A 5.D6.(1)工蚁 蚁后 (2)气味 (3)对 社群行为 (4)蜜蜂探究创新(1)节律 先天性行为 (2)光照 (3)黑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5节 遗传与环境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的变异,同卵双胞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性别和性别决定,人类的性染色体,新生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人类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图表示人的耳垂性状遗传图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青春期的特点,控制生育可以通过节育和避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