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6.0分)
1. 化学上: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 用天然气作燃料
C. 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D. 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2.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 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 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3. 对于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表示原子 B. ①②③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
C. ②④元素在同一周期 D.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4. 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B. 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
C. 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D. 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5. 根据下面实验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 Mg+O2− 点燃 MgO
B. 铝片放入稀硫酸中 Al+H2SO4=AlSO4+H2↑
C.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 2NaOH+BaCl2=Ba(OH)2↓+2NaCl
D. 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6.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CO2气体
CO气体
点燃
D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
7. t℃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关系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点 Z→W 移动的一种方法是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并过滤
C. 将 m 点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加入 20g 溶质
D. 图中 4 个点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n
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⑤
9.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CuSO4、NaOH、KNO3、NaCl
B. K2CO3、NaOH、稀HCl、BaCl2
C. FeCl3、KOH、稀HCl、稀H2SO4
D. 稀HCl、Na2CO3、稀H2SO4、Na2SO4
10. 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离子K+、Mg2+、Cl−、Ba2+、SO42−、CO32−中的几种,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离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取一份废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无变化;
②另取一份废液,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
分析上面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只含有Mg2+、SO42−
B. 一定含有K+、Mg2+、Cl−、SO42−
C. 一定含有Mg2+、SO42−,可能含有Cl−、K+
D. 一定含有Cl−、K+,可能含有Mg2+、SO42−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7.0分)
11.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 ______。
(2)两个铵根离子 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______。
(4)标出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12. 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金属镓 ______(填物理性质);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 ______;
(3)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______;
(4)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13. 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
请回答:
(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______;固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______.
14. 国家环保都已规定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某中学九年级甲、乙两个班的同学做完实验所得的两种废液中含有8种离子,分别为H+、K+、Ba2+、Ag+、OH−、Cl−、CO32−和NO3−(不考虑H2O解离出H+和OH−),且两种废液里所含的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1)甲溶液呈 ______(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那么乙溶液里含有的4种离子是______(选填离子符号)。
(2)甲班的废液若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的危害是 ______。
15. 2018年11月份博燃网共计收录国内燃气事故45起(山东4起),共造成20人死亡,45人受伤。其中,发生在居民家中的燃气事故共计26起,占比为58%。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______。
(2)厨房天然气泄漏,打开抽油烟机排气或开灯检查是否正确,请说明原因 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16. (1)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①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②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______(填“a”或“b”)端进入。
③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为 ______(填字母序号),在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④实验室用该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常混杂一种气体杂质。若检验该杂质用到的试剂是 ______。
(2)皮蛋又称松花蛋,因其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某兴趣小组在市场上获得了少许腌制皮蛋的原料。拿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将该固体混合物放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澄清滤液B。
【提出问题】①白色沉淀A是什么?
②无色滤液B中的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腌制皮蛋的原料配方是少量NaCl、CaO和过量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理论推理】①白色沉淀A是CaCO3
②滤液B中含有Na2CO3、NaOH、NaCl三种溶质。
【实验验证】为证明滤液B中存在的三种溶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______
滤液B中含有Na2CO3、NaOH、NaCl
Ⅱ
取少量步骤I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
______
Ⅲ
另取少量步骤I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
量的稀硝酸,再加入 ______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拓展提升】
①向步骤I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②小妮同学认为若将步骤I中的Ba(NO3)2溶液换为BaCl2溶液,进行以上实验,最终也能证明滤液B中存在的三种溶质。你认为是否合理 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7. 鲜豆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及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素有“绿色牛乳”之称,豆浆还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铁的含量是牛奶的25倍;另外,豆浆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大豆皂甙、异黄酮、卵磷脂等几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其中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请回答:
(1)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2)异黄酮中H、C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18. 取NaOH和NaCl的混合物3.63克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配制成70克溶液。向该溶液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测得溶液pH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1.2克时,溶液的pH______7(填“>”、“<”或“=”);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当pH=7时,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选项正确;
B、用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项错误;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3.【答案】D
【解析】解:A、①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离子;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④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①②③微粒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8、10、11,表示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②为第二周期,③为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的电子数都是8,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解答;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在甲处,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在乙处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铜,所以,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A正确;
B、在甲处,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是典型的吸热反应,B正确;
C、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故C正确;
D、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不需要尾气处理。故D错误。
故选:D。
观察实验的装置,根据各处发生的反应分析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能污染空气,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题时要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属常规型实验考查题。
5.【答案】D
【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 点燃 2MgO。
B、该化学方程式硫酸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Al+3H2SO4=Al2(SO4)3+3H2↑。
C、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6.【答案】D
【解析】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H)2溶液能与过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Cl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该溶解度曲线可看出固体物质随溶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不能反映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故A错误;
B、点 Z→W的变化,溶质和溶剂质量都成比例减小,所以移动的一种方法是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并过滤,故B正确;
C、从W可以看出100g水中溶解100g的固体,所以 m点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加入30g 溶质,故C错误;
D、图中 4 个点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n
根据溶解度曲线中横、纵坐标表示的数据,以及选项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8.【答案】D
【解析】解: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时,Zn能和稀盐酸反应,Cu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说明锌比铜活泼,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时,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通过①②可以比较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时,Zn能和稀盐酸反应,Cu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说明锌比铜活泼,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时,铜表面附着了一层银白色物质,说明铜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通过①③可以比较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时,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时,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比铜活泼,通过②④可以比较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时,Zn能和稀盐酸反应,Cu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说明锌比铜活泼,Zn放入AgNO3溶液中时,锌表面附着了一层银白色物质,说明锌和硝酸银发生了反应,进一步说明锌比银活泼,但是无法比较铜和银的活泼性,通过①⑤不能比较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故选:D。
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比较活泼的金属能够把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答案】B
【解析】解:A、CuSO4溶液是蓝色的,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不能鉴别。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K2CO3溶液;与K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BaCl2;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OH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C、FeCl3溶液呈黄色,首先鉴别出黄色的FeCl3溶液;把FeCl3溶液与另外三种溶液混合,出现红褐色沉淀的溶液为KOH溶液;剩余两种溶液为稀HCl、稀H2SO4,不能鉴别,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两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Na2CO3溶液;与Na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稀H2SO4,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不能鉴别。
故选:B。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10.【答案】C
【解析】解:①取一份废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钡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无变化,说明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不是碳酸钡沉淀,故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有碳酸根离子,由于有硫酸根离子,故一定不会含有钡离子;
②另取一份废液,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溶于盐酸的氢氧化镁沉淀,故废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废液中可能含有氯离子和钾离子;
A、溶液中还可能含有Cl−和K+,故A错误;
B、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l−和K+,故B错误;
C、溶液中一定含有Mg2+、SO42−,可能含有Cl−、K+,故C正确;
D、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l−、K+,一定含有Mg2+、SO42−,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的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氢氧根离子能与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氢氧化镁是溶于酸的沉淀,据此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关于离子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离子性质的掌握,以便灵活应用.
11.【答案】2H 2NH4+ Al NaN +3O2
【解析】解:(1)2个氢原子就是在氢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答案为:2H;
(2)两个铵根离子就是在铵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答案为:2NH4+;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答案为:Al;
(4)NaNO2中钠元素显正一价,氧元素显负二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就是在亚硝酸钠化学式中氮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3,故答案为NaN +3O2。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答案】熔点低 3 Ga2O3 GaCl3+NH3− 一定条件 GaN+3HCl
【解析】解:(1)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镓是一种熔点较低的金属。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1=2+8+18+X,X=3。
(3)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元素显−2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Ga2O3。
(4)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氮化镓(GaN),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的化合物是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GaCl3+NH3− 一定条件 GaN+3HCl。
故答案为:
(1)熔点低;
(2)3;
(3)Ga2O3;
(4)GaCl3+NH3− 一定条件 GaN+3HCl。
(1)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
(4)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氮化镓(GaN),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硫酸锌 Fe Zn+CuSO4=ZnSO4+Cu或Zn+FeSO4=ZnSO4+Fe Zn+H2SO4=ZnSO4+H2↑ 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
【解析】解:
(1)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 故答案为:硫酸锌,铁
(2)根据题中的信息,推导出反应物和生产物,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故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CuSO4=ZnSO4+Cu 或Zn+FeSO4=ZnSO4+Fe;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故答案为:Zn+CuSO4=ZnSO4+Cu;Zn+FeSO4=ZnSO4+Fe;Zn+H2SO4=ZnSO4+H2↑
(3)检验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即由题意可推知铁与稀硫酸反应;
故答案为: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
(1)硫酸锌; Fe.
(2)Zn+CuSO4=ZnSO4+Cu 或Zn+FeSO4=ZnSO4+Fe;Zn+H2SO4=ZnSO4+H2↑
(3)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
(1)由题意可知:②中蒸发至干,得硫酸锌;因为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所以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得硫酸锌;
(2)根据题中的信息,推导出反应物和生产物,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检验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即铁与稀硫酸反应;
仔细审题,有题意可知一些信息,根据信息推导做题;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
14.【答案】酸性 K+、OH−、Cl−、CO32− 腐蚀下水道
【解析】解:(1)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可知甲溶液中一定存在H+,由于H+和OH−结合生成水,H+和CO32−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甲废水中一定没有OH−、CO32−,则OH−、CO32−存在于乙废水中;由于CO32−和Ag+、Ba2+结合生成沉淀,故乙废水中不存在Ag+、Ba2+,则Ag+、Ba2+存在于甲废水中;Ag+和Cl−结合生成沉淀,则Cl−不能存在于甲废水中,即存在于乙废水中;要构成物质除了需要阳离子,还需要阴离子,所以乙废水中的阳离子只能是K+.,甲废水中含有NO3−;即乙溶液中含有K+、OH−、Cl−、CO32−;故答案为:酸性;K+、OH−、Cl−、CO32−;
(2)甲班的废液成酸性,会和金属反应,若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
故答案为:腐蚀下水道;两个班的废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合理即可).
根据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可知甲溶液中一定存在H+,然后利用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气体、水、沉淀来分析甲、乙废水中能存在的离子。
本题实质考查的是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5.【答案】用锅盖盖灭 不正确,因为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打开抽油烟机或开灯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
【解析】解:(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隔绝氧气盖灭,不可用水扑灭。
(2)厨房天然气泄漏,一定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或开灯检查,因为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打开抽油烟机或开灯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1)用锅盖盖灭;
(2)不正确,因为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打开抽油烟机或开灯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
(1)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防止燃气爆炸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灭火的方法与原理、防范燃气爆炸的措施,难度不大。
16.【答案】2H2O2− MnO2 2H2O+O2↑ b BC 检查装置气密性 CaCO3+2HCl=CaCl2+H2O+CO2↑ 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液体变红色 硝酸银 验证并除掉滤液中的碳酸钠 不合理
【解析】解:(1)①B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 2H2O+O2↑。
故答案为:2H2O2− MnO2 2H2O+O2↑。
②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气体应从b端进入。
故答案为:b。
③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
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浪费药品。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BC;检查装置气密性;CaCO3+2HCl=CaCl2+H2O+CO2↑。
④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氯化氢,故若检验该杂质用到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故答案为: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2)【实验验证】
Ⅰ、实验结论为:滤液B中含有Na2CO3、NaOH、NaCl,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且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尽。
Ⅱ、取少量步骤I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现象为:溶液变红;
Ⅲ、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故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化钠,故另取少量步骤I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氯化钠。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液体变红色;硝酸银。
【拓展提升】
①硝酸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故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检验且将碳酸钠除尽。
故答案为:验证并除掉滤液中的碳酸钠。
②加入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会对氯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故答案为:不合理。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氯化氢,故若检验该杂质用到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2)硝酸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
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15:10:2 1:18
【解析】解:(1)由异黄酮(C15H10O2)化学式可知,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异黄酮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5:10:2;
(2)异黄酮中H、C元素的质量比为(1×10):(12×15)=1:18;
故答案为:(1)15:10:2; (2)1:18;
(1)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1)<;NaCl、HCl;
(2)设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x,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H2O+NaCl
40 36.5 58.5
y 10g×7.3% x
40y=36.510g×7.3%=58.5x
x=1.17g y=0.8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3.63g−0.8g)+1.17g=4g
所得溶液的质量:70g+10g=80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g80g×100%=5%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解析】解:(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所以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1.2g时,溶液pH<7,溶液呈酸性,此时盐酸过量,所含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故填:<;NaCl、HCl;
(2)设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x,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H2O+NaCl
40 36.5 58.5
y 10g×7.3% x
40y=36.510g×7.3%=58.5x
x=1.17g y=0.8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3.63g−0.8g)+1.17g=4g
所得溶液的质量:70g+10g=80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g80g×100%=5%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故答案为:(1)<;NaCl、HCl;
(2)5%。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所以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1.2g时,溶液呈酸性,此时盐酸过过量,所含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2)根据消耗的盐酸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然后完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共20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有关实验及结论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