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说课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3533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说课稿全册
- 七上历史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说课稿 其他 10 次下载
- 七上历史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说课稿 其他 8 次下载
- 七上历史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说课稿 其他 11 次下载
- 七上历史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说课稿 其他 8 次下载
- 七上历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说课稿 其他 8 次下载
七上历史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说课稿
展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西汉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汉高祖刘邦、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实施“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2000余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休养生息政策。本课的难点是休养生息政策二、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样便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剥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2.不利因素:(1)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存在较大问题 (2)经过只有两个月的中学历史课程学习,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而且知识积累有限,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又存在着看问题重表象、轻本质等特点。 三、 说教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对话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四、说学法本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