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生物八上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测试卷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3533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生物八上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测试卷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3533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生物八上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测试卷及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3533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生物八年级上册课堂精炼及答案
2021学年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特产的目前处于灭绝边缘的哺乳动物(被称为“国宝”)和栖息在淡水中的爬行动物分别是( )
A.鲸、儒艮
B.大熊猫、扬子鳄
C.小猫熊、野驴
D.褐马鸡、中华鲟
2.下列不利于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做法是( )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
B.发展生态农业系统
C.食用珍稀野生动物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
3.关于真菌的主要特征,正确的叙述应该是( )
A.有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体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B.无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体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C.有真正的细胞核,不能产生孢子,体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D.有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体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自养
4.蘑菇和细菌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
A.孢子生殖、出芽生殖
B.营养生殖、分裂生殖
C.孢子生殖、分裂生殖
D.出芽生殖、分裂生殖
5.腐生和寄生的不同之处在于( )
A.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其他生物的体内和体表
B.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无机环境
C.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枯枝败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
D.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来源于绿色植物
6.在物质循环中,使自然界的植物遗体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生物是( )
A.枯草杆菌
B.痢疾杆菌
C.结核杆菌
D.肺炎双球菌
7.下面各选项中,能保持相对稳定时间最长的生态系统是( )
8.在购买罐装食品时,要注意看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原因是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其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根本原因是( )
A.细菌会通过罐体进入罐内
B.食品中的部分真菌未能杀死
C.食品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
D.食品中有未彻底杀灭的细菌芽孢
9.下列属于枯草杆菌、酵母菌、青霉菌的共同特点的是( )
A.都能够形成芽孢
B.都具有细胞核
C.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D.都进行孢子生殖
10.关于H7N9禽流感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营寄生生活
B.没有细胞结构
C.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能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的固体培养基培养
11.如果自然界中的细菌和真菌全部被消灭,那么后果将是( )
A.动植物遗体堆积如山,物质循环变慢,植物缺少营养
B.动物和人类免于患各种疾病
C.草木生长繁盛
D.动植物遗体不易腐烂,动物食物丰富
12.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继续学习,不断探索,理智地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膨胀
B.西部大开发中,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可改善生态环境
C.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
D.我国地大物博,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
13.造成白鳍豚灭绝的重要原因是( )
①水运业的高速发展 ②航空业的高速发展 ③渔业作业范围的扩大 ④向长江排放污水 ⑤成立白鳍豚研究所 ⑥建造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A.①③④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14.下图中鸟儿的“我的家在哪里?”启示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任何动物资源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发展经济必须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前提
B.城市生态系统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物质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1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该成语包含的食物链表述正确的是( )
A.蝉→螳螂→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柳树→蝉→螳螂→黄雀
D.柳树←蝉←螳螂←黄雀
17.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具有( )
A.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B.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
C.帮助植物传粉的作用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的作用
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 )
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C.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
D.人类的大量捕杀
19.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因为自然保护区是( )
A.天然基因库
B.天然实验室
C.活的自然博物馆
D.以上三者都对
20.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对野生生物的保护仅仅是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不是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21.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能量来源,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动物是生物圈中的______。
22.人类活动引起______的破坏,使动物物种的灭绝速度加快。
23.微生物是指生物圈中个体微小、______的生物。
24.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______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25.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
26.保护动物多样性就要禁止开发和利用各种动物资源。( )
27.细菌和酵母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28.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结构很简单。( )
29.有的细菌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四、简答题(共40分)
30.(每空1分,10分)看图回答问题:
(1)A生物是______,B生物是______,C生物是______,D生物是______。
(2)图中无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______,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______,属于非细胞生物的是______。(填代号)
(3)B生物与C生物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4)图中四种生物能进行寄生生活的是________,能进行腐生生活的是________。
31.(每空2分,10分)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 min,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______。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每空2分,14分)下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中标号______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B和C在生态系统中统称______;D是______。
(2)根据图中的捕食关系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与A相比,B、C、D的营养方式都是______(填“自养”或“异养”)。由图可见,D在生态系统的______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成分所无法替代的。
33.(每空2分,6分)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很多。根据以下资料对应写出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资料一 200年前,澳大利亚从欧洲引进几只家兔供人观赏,一次突发火灾,家兔逃出木笼成为野兔。不到100年,野兔已遍布澳大利亚大陆,成了破坏庄稼、与牛羊争食牧草、影响交通安全的祸害。
资料二 19世纪初,在美洲东部森林中的旅鸽数量非常多,成群飞翔时遮天蔽日,数量以亿万计。由于乱捕滥猎,每年被捕杀的旅鸽数以百万计,加上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绝大多数旅鸽被无情地杀死了,到1900年前后从野外消失。养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里的最后一只旅鸽死于1914年。
资料三 古时候的商王到河南沁阳附近的太行山南侧打猎,一次就猎获了7头亚洲象。但是,居住在这一地区的诸侯国大面积砍伐森林,开辟农田,亚洲象失去了在黄河流域的栖息地。到了公元前770~公元前477年,亚洲象的分布区向南移到了淮河流域,西到汉水中游。又过了千余年,亚洲象的分布北界退到了长江以南,东端在浙江南部至福建北部。距今约1000年前,亚洲象已退到广东、广西和云南。目前,亚洲象在我国只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南部,数量只有200余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C 解析:腐生生物靠分解生物遗体而获得能量,寄生生物离开了活的生物体不能生存,只能从活的生物体上获取营养。
6.A
7.C 解析: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氧气和养料。所以光是生态系统稳定必不可少的条件。
8.D 解析: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可以抵抗恶劣的环境,制作罐头高温灭菌后,也只是杀死部分细菌的芽孢,并未全部杀死,食品中含一定数量的芽孢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9.C 解析:枯草杆菌、酵母菌、青霉菌都是腐生生活的菌类,必须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10.D 解析: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11.A 解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主要担任分解者的角色,可促进物质的循环利用。
12.D 13.A
14.B 解析: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也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这样最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15.B 解析:城市生态系统是最大的人工生态系统,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宰者,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它的能量需要人为的输入,最不稳定,所以需要人类不断地参与管理,才能维持其平衡。
1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的表示方法。绘制食物链时,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后面依次是各级消费者,箭头表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17.A 解析:周氏啮小蜂体长只有1 mm,但具有很强的飞行和寄生能力,是美国白蛾、春尺蠖、杨扇舟蛾等鳞翅目害虫的天敌。周氏啮小蜂的成虫将卵产于害虫蛹内,其卵吸取害虫蛹内养分并完成自身发育,将害虫的蛹杀死。周氏啮小蜂的这种生活习性使它成为防治鳞翅目害虫的一把“利器”,从而维持了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18.C 解析:蛙类属于两栖类动物,其生殖和发育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栖息地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人类的大量捕杀等都会造成人类数量大量减少。
19.D 解析: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20.B 解析:对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野生动物,而且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21.消费者 22.生态环境 23.结构简单 24.无机物 物质循环
25.√ 26.× 27.√ 28.√ 29.√
30.(1)病毒 细菌 曲霉菌 蘑菇 (2)B C、D A (3)B无成形的细胞核(4)A、B B、C、D
31.(1)将肉汤内的细菌、真菌(微生物)杀死 (2)B (3)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进入肉汤并生长繁殖 (4)温度 (5)低温抑制细菌、真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2.(1)A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2)A→B→C (3)异养 物质循环
33.(1)外来物种入侵。兔在澳大利亚没有天敌,导致兔种群数量扩大,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危及本地物种 (2)人类的乱捕滥杀,导致该物种灭绝 (3)生存环境的改变,人类的乱砍滥伐,破坏了亚洲象的生存环境(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