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7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七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人工栽培的生物群落一般以何种形式分布
A. 群聚分布 B. 随机分布 C. 均匀分布 D. 定向分布
2.如图甲中叶片的主脉被切断,图乙中叶片上贴上锡箔,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分呈棕褐色,B部分呈蓝色,锡箔的位置C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 )
A.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 B.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和阳光
C.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阳光 D.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叶绿素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生物提供了( )
①食物来源 ②空气来源 ③氧气来源 ④能量来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我们常说森林是一座绿色水库,主要是因为森林可以( )
A. 通过固着在土壤中的根,吸收水分 B. 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C. 通过枯枝落叶吸纳大量雨水,补充地下水 D. 提高大气湿度
5.科学家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从1959年的315ppm转变至2000年的370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改变的原因( )
A. 野生生物的灭绝 B. 植被遭受破坏 C. 臭氧层的损坏 D. 全球气温增高
6.如图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输送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③叶脉 B. 结构②和④都属于营养组织
C. ⑦的细胞核是该细胞的控制中心 D. 结构④的细胞中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7.以下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B. 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暴露部分可以形成对照
C. 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
D. 叶片的遮光部分加碘液后变成蓝色
8.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我国注重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以下关于森林在自然界以及人们生产生活中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森林中的树木对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基本相同
B. 森林中的树木可以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从而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C. 森林可以为一些动物提供栖息地
D. 森林中的树木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9.小红养了一盆花,由于她每天给花浇水,致使花的根腐烂,植株死亡。其原因是( )
A. 水分过多,根无法进行吸收作用 B. 水分过多,根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C. 水分过多,使细菌大量繁殖 D. 根吸收的水分过多
10.“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下列行为违背低碳理念的是( )
A. 短距离出行,步行代替乘车 B. 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C. 为了饮食卫生,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11.某同学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观察到的菠菜叶片横切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3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 图中4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C. 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
D. 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
12.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维持大气中氮含量的稳定 B. 可降低自然界中有机物的含量
C. 可降低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D. 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13.下列不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的是( )
A. 退耕还林还草还牧 B. 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
C. 开山、围湖种粮食 D. 在农村推广清洁能源如沼气、太阳能的使用
二、填空题
14.今年3月27日,你参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吗?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本届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理念的世博会,也是第一个“无烟世博会”。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 ,并释放出________ 气体。
(2)一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 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 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________ 作用。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 平衡。
15.温室效应是________浓度过高引起的.
16.覆盖地表而有规律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叫做________.
17.叶片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
三、解答题
18.简述光合作用意义
四、综合题
19.在经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叶的边缘如图的甲处,不含叶绿体)上选一片生长健壮的叶片,用两个圆黑纸片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的乙处),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2~3小时.取下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2)在脱色时,选用________(选填“清水”或“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3)滴加碘液后,甲、乙、丙三处变蓝的是________.
(4)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________;②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___.
20.了解植被分布,保护植物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1)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少,仅为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________ ;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仅为生物提供了食物,也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 平衡,该作用的过程可以用________ 的式子表示;
(3)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大,原因是植物通过________ 作用,从叶片的________ 散发出水分.
(4)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析:人工栽培群落物种常单一,易受破坏,需要外界人力的维护来保持其群落组成及结构,人工栽培群落是典型的均匀分布.
故选:C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甲叶片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甲叶片离茎远的一端A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甲叶的切口两端的AB就形成以水分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切口的下端的B变蓝,而切口的上端A不变蓝,说明切口下端叶片B部分的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切口的上端A部分因为没有水分,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叶片乙的中间贴上锡箔即C部分叶片遮光,周围部分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而实验的结果是周围见光部分变蓝,说明见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未见光的C部分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造淀粉.因此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所以,以上实验能够证明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阳光.
故选:C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2)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上而下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叶脉内有导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气由上可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据此作答.
4.【答案】C
【解析】【解答】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绿色植物能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因此事天然的“蓄水池”.
5.【答案】B
【解析】【解答】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从1959年的315ppm转变至2000年的370ppm.的主要原因是植被遭受破坏.故答案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方面来切入.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图中输送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③叶脉,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作用,A正确.
B、图中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称为叶肉,属于营养组织,B正确.
C、⑦保卫细胞中的细胞核是该细胞的控制中心,C正确.
D、结构④为海绵组织,细胞中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⑦保卫细胞.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为了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淀粉,必须先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才能验证叶片内的淀粉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制造的.因此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会运走耗尽,A正确.
B、生物探究实验一般是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暴露部分只有一个变量光照,其它条件相同,因此可以形成对照.B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变成黄白色,点上碘液后就容易看出是否变蓝.)C正确.
D、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制造淀粉,因此叶片的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而叶片的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D不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可以从实验步骤和操作目的原因方面来切入.
8.【答案】A
【解析】【解答】A、森林中的树木对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体积分数氧气 21%、二氧化碳 0.03%A错误;
B、森林能涵养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B正确;
C、森林可以为一些动物提供栖息地,如啄木鸟,C正确;
D、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森林能涵养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分析】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这些植物群落覆盖着全球大面积并且对二氧化碳 下降、动物群落、水文湍流调节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构成地球生物圈当中的一个最重要方面.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 物群落.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9.【答案】D
【解析】【解答】花的根被淹,土壤中没有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对花根有毒害作用,会导致根腐烂。
【分析】考查植物的
10.【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短距离出行,步行代替乘车,可以减少车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B、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可以减少车辆的使用,从而减少车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的大巨大浪费,增加能源的消耗,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理念;
D、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因此,违背低碳理念的是为了饮食卫生,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故选:C
【分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就是指生活和发展经济过程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抑制温室效应.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图中3叶肉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A正确;
B、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4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B正确.
C、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C错误;
D、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D正确.
故选:C.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上表皮,2是下表皮,3是叶肉,4是气孔,5是保卫细胞.
12.【答案】D
【解析】【解答】大面积绿化有利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可稳定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13.【答案】C
【解析】【解答】退耕还林还草还牧、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能够保护树木,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使用煤、柴火等传统燃料可保护环境,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故答案选:C
【分析】启动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西部地区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不仅有利于改善当地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而且对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行退耕还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二、填空题
14.【答案】氧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 ; 碳--氧
【解析】【解答】(1)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和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2)光合作用是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中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生成有机物和氧,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分析】此题涉及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光合作用、环保等的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15.【答案】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解: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能形成酸雨,但它们不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增多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分析】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这就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
16.【答案】植被
【解析】【解答】解:覆盖地表而有规律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叫做植被,譬如高山植被、草原植被、海岛植被等.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和雨量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
故答案为:植被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被的概念.解答时可以从植被的概念和组成方面来切入.
17.【答案】表皮;叶肉;叶脉
【解析】【解答】根据植物的生理构造可知叶片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生理构造
三、解答题
18.【答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解析】【解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意义
四、综合题
19.【答案】(1)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
(2)酒精
(3)丙
(4)光;淀粉
【解析】【解答】解:(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2)叶绿素容易溶解在酒精中,因此要用酒精脱色;(3)甲处无叶绿体,乙处无光,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不能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丙处有叶绿体和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点加碘液变蓝色;(4)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叶片光照(未遮盖)部分丙,遇碘变蓝色;叶片遮光部分乙,遇碘不变蓝色.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分析】分析图形:甲处无叶绿体,乙处无光,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丙处有叶绿体和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据此分析解答.
20.【答案】(1)1/4
(2)碳﹣氧;
(3)蒸腾;气孔
(4)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中国覆盖率20.36%,排名第39位;中国,还不到1/4.中国每年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相当于每年砍伐2000万棵生长20年大 树.每年粮食损失浪费相当于2亿亩耕地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产量还要多,一年损失千亿斤粮食,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2000亿元.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因此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较大.
(4)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因地制宜,宜林则林,易草则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1)1/4
(2)碳﹣氧;
(3)蒸腾;气孔
(4)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合理即可)
【分析】森林、草原等植被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
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连线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过关测试专题06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过关测试专题06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专题0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三轮复习考前冲刺练习专题0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结构导图,知识点巩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保护植被,绿化祖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