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七上历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说课稿

    七上历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说课稿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七上历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说课稿

    展开

    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友好往来,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此外,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以后同类问题的教学起了示范作用。同时,在近两年国家一带一路的引导下,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点。二、学情分析该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而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中学,对历史充满好奇心,但由于地域及环境的限制使得我校的学生知识面窄。所以,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知识面。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难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四、教法选择(一)教学方法1.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2.创设问题情景,拓宽教学空间。(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五、教学流程(一)导入PPT展示材料并让学生齐读,通过展示故事性的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二)新授环节将本课设置为三个模块:一张骞通西域;二丝绸之路;三对西域的管理;  模块一张骞通西域;PPT展示招贤令。引出去应聘的人就是张骞,从而展开第一部分的教学。ppt展示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两个问题:1.西域是指什么地区?2.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及阅读书本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学生自主归纳概括张骞出使西域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模块二丝绸之路;  PPT展示材料,引导出问题思考:中国的丝绸是如何运到古代欧洲去的?展开第二部分丝绸之路的讲解。对于这部分的讲解主要通过两条路线,名族产物及东西方文化交流进行讲解。学生结合书本,小组探究明确陆上丝绸之路的走向,并用笔在草稿本上画一画陆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重要地点。教师通过ppt再次展示,加深印象。通过PPT图片展示东西方在经济交流的具体体现,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得出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即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突破本课的难点。模块三对西域的管理;沟通西域后两汉也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通过ppt图片展示及让学生明白今天的新疆开始正式隶属中央政权,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深华。(三)板书设计(1)张骞通西域1.西域:含义2、原因:3、过程4.意义:2)丝绸之路1.路上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2.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3)对西域的管理1.西汉:西域都护府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