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宁都县中考数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tan60°的值是( )
A. B. C. D.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a3)2=a5 B.(﹣x)2÷x=﹣x
C.a3(﹣a)2=﹣a5 D.(﹣2x2)3=﹣8x6
3.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
A.(,2) B.(4,1) C.(4,) D.(4,)
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6,3)、B(6,0).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在第一象限内把线段AB缩小后得到线段CD,则点C的坐标为( )
A.(2,1) B.(2,0) C.(3,3) D.(3,1)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的圆心坐标是(3,a)(a>3),半径为3,函数y=x的图象被⊙P截得的弦AB的长为4,则a的值是( )
A.4 B.3+ C.3 D.
6.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E,∠CDB=30°,⊙O的半径为,则弦CD的长为( )
A. B.3cm C. D.9cm
7.将(x+3)2﹣(x﹣1)2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A.4(2x+2) B.8x+8 C.8(x+1) D. 4(x+1)
8.浙江省陆域面积为101800平方千米。数据1018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018×104 B.1.018×105 C.10.18×105 D.0.1018×106
9.一个布袋内只装有1个黑球和2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余都相同,随机摸出一个球后放回搅匀,再随机摸出一个球,则两次摸出的球都是黑球的概率是( )
A. B. C. D.
10.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
A.三棱柱 B.三棱锥 C.圆柱 D.圆锥
11.如图,已知直线AD是⊙O的切线,点A为切点,OD交⊙O于点B,点C在⊙O上,且∠ODA=36°,则∠ACB的度数为( )
A.54° B.36° C.30° D.27°
12.一元二次方程x2+kx﹣3=0的一个根是x=1,则另一个根是( )
A.3 B.﹣1 C.﹣3 D.﹣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题,大意是:100匹马恰好拉了100片瓦,已知1匹大马能拉3片瓦,3匹小马能拉1片瓦,问有多少匹大马、多少匹小马?设有x匹大马,y匹小马,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______.
14.某商品原售价为100元,经连续两次涨价后售价为121元,设平均每次涨价的百分率为x,则依题意所列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
15.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9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_______.
16.数学综合实践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利用直径为的圆形纸片剪出一个如图所示的展开图,再将它沿虚线折叠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形盒子(接缝处忽略不计).若要求折出的盒子体积最大,则正方体的棱长等于________.
17.如图1,在△ABC中,∠ACB=90°,BC=2,∠A=30°,点E,F分别是线段BC,AC的中点,连结EF.
(1)线段BE与AF的位置关系是 ,= .
(2)如图2,当△CEF绕点C顺时针旋转a时(0°<a<180°),连结AF,BE,(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当△CEF绕点C顺时针旋转a时(0°<a<180°),延长FC交AB于点D,如果AD=6﹣2,求旋转角a的度数.
18.用换元法解方程,设y=,那么原方程化为关于y的整式方程是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6分)如图1,点为正的边上一点(不与点重合),点分别在边上,且.
(1)求证:;
(2)设,的面积为,的面积为,求(用含的式子表示);
(3)如图2,若点为边的中点,求证: .
图1 图2
20.(6分)A,B两地相距20km.甲、乙两人都由A地去B地,甲骑自行车,平均速度为10km/h;乙乘汽车,平均速度为40km/h,且比甲晚1.5h出发.设甲的骑行时间为x(h)(0≤x≤2)
(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时间x(h)
与A地的距离
0.5
1.8
_____
甲与A地的距离(km)
5
20
乙与A地的距离(km)
0
12
(2)设甲,乙两人与A地的距离为y1(km)和y2(km),写出y1,y2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3)设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当y=12时,求x的值.
21.(6分)太阳能光伏建筑是现代绿色环保建筑之一,老张准备把自家屋顶改建成光伏瓦面,改建前屋顶截面△ABC如图2所示,BC=10米,∠ABC=∠ACB=36°,改建后顶点D在BA的延长线上,且∠BDC=90°,求改建后南屋面边沿增加部分AD的长.(结果精确到0.1米)
22.(8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为AD和CD上的点,且AE=CF,连接AF、CE交于点G,求证:点G在BD上.
23.(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BC=6,AD=3,AB=,点E,F同时从B点出发,沿射线BC向右匀速移动,已知点F的移动速度是点E移动速度的2倍,以EF为一边在CB的上方作等边△EFG,设E点移动距离为x(0<x<6).
(1)∠DCB= 度,当点G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时,x= ;
(2)在点E,F的移动过程中,点G始终在BD或BD的延长线上运动,求点G在线段BD的中点时x的值;
(3)当2<x<6时,求△EFG与四边形ABCD重叠部分面积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x取何值时,y有最大值?并求出y的最大值.
24.(10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25.(10分)在锐角△ABC中,边BC长为18,高AD长为12如图,矩形EFCH的边GH在BC边上,其余两个顶点E、F分别在AB、AC边上,EF交AD于点K,求的值;设EH=x,矩形EFGH的面积为S,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大值.
26.(12分) (y﹣z)1+(x﹣y)1+(z﹣x)1=(y+z﹣1x)1+(z+x﹣1y)1+(x+y﹣1z)1.
求的值.
27.(12分)如图,已知:AD 和 BC 相交于点 O,∠A=∠C,AO=2,BO=4,OC=3,求 OD 的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解析】
根据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可得答案.
【详解】
tan60°=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熟记特殊角三角函数值是解题关键.
2、D
【解析】
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乘法的运算方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方法,以及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方法,逐项判定即可.
【详解】
∵(a3)2=a6,
∴选项A不符合题意;
∵(-x)2÷x=x,
∴选项B不符合题意;
∵a3(-a)2=a5,
∴选项C不符合题意;
∵(-2x2)3=-8x6,
∴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乘法的运算方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方法,以及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方法,要熟练掌握.
3、D
【解析】
由已知条件得到AD′=AD=4,AO=AB=2,根据勾股定理得到OD′= =2,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
解:∵AD′=AD=4,
AO=AB=1,
∴OD′==2,
∵C′D′=4,C′D′∥AB,
∴C′(4,2),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关键.
4、A
【解析】
根据位似变换的性质可知,△ODC∽△OBA,相似比是,根据已知数据可以求出点C的坐标.
【详解】
由题意得,△ODC∽△OBA,相似比是,
∴,
又OB=6,AB=3,
∴OD=2,CD=1,
∴点C的坐标为:(2,1),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掌握位似变换与相似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位似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应用.
5、B
【解析】
试题解析:作PC⊥x轴于C,交AB于D,作PE⊥AB于E,连结PB,如图,
∵⊙P的圆心坐标是(3,a),
∴OC=3,PC=a,
把x=3代入y=x得y=3,
∴D点坐标为(3,3),
∴CD=3,
∴△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ED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E⊥AB,
∴AE=BE=AB=×4=2,
在Rt△PBE中,PB=3,
∴PE=,
∴PD=PE=,
∴a=3+.
故选B.
考点:1.垂径定理;2.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3.勾股定理.
6、B
【解析】
解:∵∠CDB=30°,
∴∠COB=60°,
又∵OC=,CD⊥AB于点E,
∴,
解得CE=cm,CD=3cm.
故选B.
考点:1.垂径定理;2.圆周角定理;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7、C
【解析】
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详解】
(x+3)2−(x−1)2=[(x+3)+(x−1)][(x+3)−(x−1)]=4(2x+2)=8(x+1).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
8、B
【解析】
.
故选B.
点睛:在把一个绝对值较大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的形式时,我们要注意两点:①必须满足:;②比原来的数的整数位数少1(也可以通过小数点移位来确定).
9、D
【解析】
试题分析:列表如下
黑
白1
白2
黑
(黑,黑)
(白1,黑)
(白2,黑)
白1
(黑,白1)
(白1,白1)
(白2,白1)
白2
(黑,白2)
(白1,白2)
(白2,白2)
由表格可知,随机摸出一个球后放回搅匀,再随机摸出一个球所以的结果有9种,两次摸出的球都是黑球的结果有1种,所以两次摸出的球都是黑球的概率是.故答案选D.
考点:用列表法求概率.
10、A
【解析】
试题分析:观察可得,主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两个矩形,左视图是矩形,所以这个几何体是三棱柱,故选A.
考点:由三视图判定几何体.
11、D
【解析】解:∵AD为圆O的切线,∴AD⊥OA,即∠OAD=90°,∵∠ODA=36°,∴∠AOD=54°,∵∠AOD与∠ACB都对,∴∠ACB=∠AOD=27°.故选D.
12、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两根的积,即可求得方程的另一根.设m、n是方程x2+kx﹣3=0的两个实数根,且m=x=1;则有:mn=﹣3,即n=﹣3;故选C.
【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组,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由题意可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组.
14、100(1+x)2=121
【解析】
根据题意给出的等量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由题意可知:100(1+x)2=121
故答案为:100(1+x)2=121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等量关系,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15、(2019,2)
【解析】
分析点P的运动规律,找到循环次数即可.
【详解】
分析图象可以发现,点P的运动每4次位置循环一次.每循环一次向右移动四个单位.
∴2019=4×504+3
当第504循环结束时,点P位置在(2016,0),在此基础之上运动三次到(2019,2)
故答案为(2019,2).
【点睛】
本题是规律探究题,解题关键是找到动点运动过程中,每运动多少次形成一个循环.
16、
【解析】
根据题意作图,可得AB=6cm,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cm,则AC=x,BC=3x,根据勾股定理对称62=x2+(3x)2,解方程即可求得.
【详解】
解:如图示,
根据题意可得AB=6cm,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cm,则AC=x,BC=3x,
根据勾股定理,AB2=AC2+BC2,即,
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17、(1)互相垂直;;(2)结论仍然成立,证明见解析;(3)135°.
【解析】
(1)结合已知角度以及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求出AB的长,进而得出答案;
(2)利用已知得出△BEC∽△AFC,进而得出∠1=∠2,即可得出答案;
(3)过点D作DH⊥BC于H,则DB=4-(6-2)=2-2,进而得出BH=-1,DH=3-,求出CH=BH,得出∠DCA=45°,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1)如图1,线段BE与AF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
∵∠ACB=90°,BC=2,∠A=30°,
∴AC=2,
∵点E,F分别是线段BC,AC的中点,
∴=;
(2))如图2,∵点E,F分别是线段BC,AC的中点,
∴EC=BC,FC=AC,
∴,
∵∠BCE=∠ACF=α,
∴△BEC∽△AFC,
∴,
∴∠1=∠2,
延长BE交AC于点O,交AF于点M
∵∠BOC=∠AOM,∠1=∠2
∴∠BCO=∠AMO=90°
∴BE⊥AF;
(3)如图3,
∵∠ACB=90°,BC=2,∠A=30°∴AB=4,∠B=60°
过点D作DH⊥BC于H∴DB=4-(6-2)=2-2,
∴BH=-1,DH=3-,又∵CH=2-(-1)=3-,
∴CH=BH,∴∠HCD=45°,
∴∠DCA=45°,α=180°-45°=135°.
18、6y2-5y+2=0
【解析】
根据y=,将方程变形即可.
【详解】
根据题意得:3y+,
得到6y2-5y+2=0
故答案为6y2-5y+2=0
【点睛】
此题考查了换元法解分式方程,利用了整体的思想,将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1)详见解析;(1)详见解析;(3)详见解析.
【解析】
(1)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判断;
(1)如图1中,分别过E,F作EG⊥BC于G,FH⊥BC于H,S1=•BD•EG=•BD•EG=•a•BE•sin60°=•a•BE,S1=•CD•FH=•b•CF,可得S1•S1=ab•BE•CF,由(1)得△BDE∽△CFD,,即BE•FC=BD•CD=ab,即可推出S1•S1=a1b1;
(3)想办法证明△DFE∽△CFD,推出,即DF1=EF•FC;
【详解】
(1)证明:如图1中,
在△BDE中,∠BDE+∠DEB+∠B=180°,又∠BDE+∠EDF+∠FDC=180°,
∴∠BDE+∠DEB+∠B=∠BDE+∠EDF+∠FDC,
∵∠EDF=∠B,
∴∠DEB=∠FDC,
又∠B=∠C,
∴△BDE∽△CFD.
(1)如图1中,分别过E,F作EG⊥BC于G,FH⊥BC于H,
S1=•BD•EG=•BD•EG=•a•BE•sin60°=•a•BE,S1=•CD•FH=•b•CF,
∴S1•S1=ab•BE•CF
由(1)得△BDE∽△CFD,
∴,即BE•FC=BD•CD=ab,
∴S1•S1=a1b1.
(3)由(1)得△BDE∽△CFD,
∴,
又BD=CD,
∴,
又∠EDF=∠C=60°,
∴△DFE∽△CFD,
∴,即DF1=EF•F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形综合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的相似的条件.
20、(1)18,2,20(2)(3)当y=12时,x的值是1.2或1.6
【解析】
(Ⅰ)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即可求得相应答案;
(Ⅱ)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结合甲、乙的速度以及时间范围即可求得答案;
(Ⅲ)根据题意,得,然后分别将y=12代入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Ⅰ)由题意知:甲、乙二人平均速度分别是平均速度为10km/h和40km/h,且比甲晚1.5h出发,
当时间x=1.8 时,甲离开A的距离是10×1.8=18(km),
当甲离开A的距离20km时,甲的行驶时间是20÷10=2(时),
此时乙行驶的时间是2﹣1.5=0. 5(时),
所以乙离开A的距离是40×0.5=20(km),
故填写下表:
(Ⅱ)由题意知:
y1=10x(0≤x≤1.5),
y2=;
(Ⅲ)根据题意,得,
当0≤x≤1.5时,由10x=12,得x=1.2,
当1.5<x≤2时,由﹣30x+60=12,得x=1.6,
因此,当y=12时,x的值是1.2或1.6.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理清题意,弄清各数量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1、1.9米
【解析】
试题分析:在直角三角形BCD中,由BC与sinB的值,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CD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CD中,由∠ACD度数,以及CD的长,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D的长即可.
试题解析:∵∠BDC=90°,BC=10,sinB=, ∴CD=BC•sinB=10×0.2=5.9,
∵在Rt△BCD中,∠BCD=90°﹣∠B=90°﹣36°=54°, ∴∠ACD=∠BCD﹣∠ACB=54°﹣36°=18°,
∴在Rt△ACD中,tan∠ACD=, ∴AD=CD•tan∠ACD=5.9×0.32=1.888≈1.9(米),
则改建后南屋面边沿增加部分AD的长约为1.9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22、见解析
【解析】
先连接AC,根据菱形性质证明△EAC≌△FCA,然后结合中垂线的性质即可证明点G在BD上.
【详解】
证明:如图,连接AC.
∵四边形ABCD是菱形,∴DA=DC,BD与AC互相垂直平分,
∴∠EAC=∠FCA.
∵AE=CF,AC=CA, ∴△EAC≌△FCA,
∴∠ECA=∠FAC, ∴GA=GC,
∴点G在AC的中垂线上,
∴点G在BD上.
【点睛】
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菱形性质的理解,掌握菱形性质和三角形全等证明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3、 (1) 30;2;(2)x=1;(3)当x=时,y最大=;
【解析】
(1)如图1中,作DH⊥BC于H,则四边形ABHD是矩形.AD=BH=3,BC=6,CH=BC﹣BH=3,当等边三角形△EGF的高= 时,点G在AD上,此时x=2;
(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的长度,根据三角函数,求出∠ADB=30°,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出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即可求出x的值;
(3)图2,图3三种情形解决问题.①当2
(1)作DH⊥BC于H,则四边形ABHD是矩形.
∵AD=BH=3,BC=6,
∴CH=BC﹣BH=3,
在Rt△DHC中,CH=3,
∴
当等边三角形△EGF的高等于时,点G在AD上,此时x=2,∠DCB=30°,
故答案为30,2,
(2)如图
∵AD∥BC
∴∠A=180°﹣∠ABC=180°﹣90°=90°
在Rt△ABD中,
∴∠ADB=30°
∵G是BD的中点
∴
∵AD∥BC
∴∠ADB=∠DBC=30°
∵△GEF是等边三角形,
∴∠GFE=60°
∴∠BGF=90°
在Rt△BGF中,
∴2x=2即x=1;
(3)分两种情况:
当2<x<3,如图2
点E、点F在线段BC上△GEF与四边形ABCD重叠部分为四边形EFNM
∵∠FNC=∠GFE﹣∠DCB=60°﹣30°=30°
∴∠FNC=∠DCB
∴FN=FC=6﹣2x
∴GN=x﹣(6﹣2x)=3x﹣6
∵∠FNC=∠GNM=30°,∠G=60°
∴∠GMN=90°
在Rt△GNM中,
∴
∴当时,最大
当3≤x<6时,如图3,
点E在线段BC上,点F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GEF与四边形ABCD重叠部分为△ECP
∵∠PCE=30°,∠PEC=60°
∴∠EPC=90°
在Rt△EPC中EC=6﹣x,
对称轴为
当x<6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3时,最大
综上所述:当时,最大
【点睛】
属于四边形的综合题,考查动点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二次函数的最值等,综合性比较强,难度较大.
24、1
【解析】
分析:先把小括号内的通分,按照分式的减法和分式的除法法则进行化简,再把字母的值代入运算即可.
详解:原式
当x=-1、y=2时,
原式=-(-1)2+2×22
=-1+8
=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5、(1);(2)1.
【解析】
(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对应边上的高)的比也等于相似比进行计算即可;
(2)根据EH=KD=x,得出AK=12﹣x,EF=(12﹣x),再根据S=x(12﹣x)=﹣(x﹣6)2+1,可得当x=6时,S有最大值为1.
【详解】
解:(1)∵△AEF∽△ABC,
∴,
∵边BC长为18,高AD长为12,
∴=;
(2)∵EH=KD=x,
∴AK=12﹣x,EF=(12﹣x),
∴S=x(12﹣x)=﹣(x﹣6)2+1.
当x=6时,S有最大值为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解题时注意:确定一个二次函数的最值,首先看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当自变量取全体实数时,其最值为抛物线顶点坐标的纵坐标.
26、1
【解析】
通过已知等式化简得到未知量的关系,代入目标式子求值.
【详解】
∵(y﹣z)1+(x﹣y)1+(z﹣x)1=(y+z﹣1x)1+(z+x﹣1y)1+(x+y﹣1z)1.
∴(y﹣z)1﹣(y+z﹣1x)1+(x﹣y)1﹣(x+y﹣1z)1+(z﹣x)1﹣(z+x﹣1y)1=2,
∴(y﹣z+y+z﹣1x)(y﹣z﹣y﹣z+1x)+(x﹣y+x+y﹣1z)(x﹣y﹣x﹣y+1z)+(z﹣x+z+x﹣1y)(z﹣x﹣z﹣x+1y)=2,
∴1x1+1y1+1z1﹣1xy﹣1xz﹣1yz=2,
∴(x﹣y)1+(x﹣z)1+(y﹣z)1=2.
∵x,y,z均为实数,
∴x=y=z.
∴
27、OD=6.
【解析】
(1)根据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直接列出比例式,求出OD的长,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在△AOB与△COD中,
,
∴△AOB~△COD,
∴,
∴,
∴OD=6.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找出图形中的对应元素,正确列出比例式;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江西省宁都县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宁都县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单选题,下列计算正确的是,若,则的值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西省宁都县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江西省宁都县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西省宁都县重点中学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江西省宁都县重点中学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四个多项式,能因式分解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