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准备,教学方法,教学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秋天的怀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叙事散文。本单元以“亲情”为话题,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意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教益。《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人性哲理的散文,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宽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的回顾与反思。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达了对母爱迟到的领悟,也表明自己在母爱的感召下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学情分析】
描写母爱的文章不胜枚举,浓浓亲情总能唤醒学生心底温柔的情愫。学生受阅历的影响,容易浅层次地阅读母爱,无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爱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教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细节,体会母爱的厚重与宽容。
通过合作探究,习得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反思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点】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教材准备】PPT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唤起阅读期待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歌------课件出示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2、教师动情地配乐朗诵诗歌。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眼前出现了那些画面?从这些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教师进行总结性引入:是啊,这首诗歌道出了诗人冰心奶奶的心声――用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绵长思念。思念母亲,是因为母亲的伟大无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同样表达无爱的伟大无私,和子女对母亲的绵绵思念的课文――《秋天的怀念》。
4、板书课题,带领学生深情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读音,初步感知文本。
1、播放课文录音,师生齐齐静心聆听。
2、自由交流:听了课文录音,你知道了些什么?
3、师生共同交流作者的境况和写作背景。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表达了作者在病中的思想变迁,只是这种思想的变化蕴含在母爱和愧疚中。
(三)、学习生字生词,扫清阅读障碍。
1、同学们,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过生字关。
课件出示生字:瘫 痪 雁 侍 捶 絮 豌
2、你能认识它们吗?谈谈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
3、你能记住这些生字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4、把它们放到词语中,你还能读好吗?
课件出示新词语:瘫痪 雁阵 侍弄 捶打 絮絮叨叨 豌豆
5、把它们放到句子中,还敢试试读好它们吗?
6、自由用心读读这些句子,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难句、好句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轮流读一自然段课文,读得不准确、不流利的地方重读。
3、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子、在读中感悟。
4、自由轻声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组织师生交流,概括总结。
6、自由朗读课文,多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
(五)、追踪作业,巩固加深。
1、朗读课文,画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做批注。
2、摘抄文中好词语佳句。
3、搜集有关母爱或思念母亲的文章、诗歌等。
第二课时(详案)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感悟人间真情。
2、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理解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体会母亲细腻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对令人感动的母子,也认识了一位伟大的身残志坚的作家——史铁生。对于一个残疾作家,你没法不向他致以敬意,向他的顽强致敬。史铁生的文字朴实无华,读来却有一种力量,不断地敲打你的内心深处,让你感动,让你热泪盈眶。也因为残疾,所以才成了那样的史铁生,成了用残缺的身体追逐健全思想的史铁生。
2、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默读)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课件PPT)
3、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预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生(预设):作者对母亲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生(预设):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板书: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板书:秋天)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快速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读正确。
2、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连词成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课件出示)
瘫痪 憔悴 淡雅
脾气 整宿 深沉
砸碎 敏感 高洁
捶打 诀别 烂漫
暴怒无常 絮絮叨叨 泼泼洒洒
(1)你发现竖着的每组词有什么规律?
(2)每组词都可以读出一个画面,一个情节,一个故事。请带着想象用上这些词说一两句话。
3、课文回顾: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文本,体悟母爱: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画出自己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在旁边做批注。思考: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1)、母亲是一个极其关心儿女的人。
(2)、母亲是一个对我照顾无微不至的人。
2、小组合作学习
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的?请大家画出描写母亲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来,思考交流,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到母亲怎样的内心活动?
学生汇报
动作描写: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谈体会,说出自己的感受?
句子对比
B、调整后——“……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A和B哪一句更好?为什么?让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句。
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神态描写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语言描写
A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母亲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引出儿子之前的一句话:“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生合作读这两句,谈体会。
重点体会句中“扑”、“抓”、“忍”这三个字,体会母亲对“我”的爱小心翼翼,深切深长。(指导学生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学习。)
学生从这三个字中读出的体会送入这个句子,再次朗读,读出母爱的坚定、深长、深切。
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省去的是什么?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你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感悟人生:什么是“好好儿活”?
板书:勇敢面对 坚强生活
4、史铁生在母亲的影响下努力地、“好好儿地活”着,他连续出版数部作品,我们可以从他的文字中读出:(课件PPT)
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史铁生
5、史铁生对母亲的爱和怀念已深深融入血液,(课件出示史铁生写下的一些怀念母亲的文字)学生和教师合作朗读,引入情感的深处。
(四)迁移拓展 对话心灵(作业)
又是一年菊花开,你又来看花了。假如你是史铁生,漫步在烂漫的菊花丛中,你最想对母亲或自己说些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诗意的语言表达。
(五)延读升华: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中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 送》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pptx、加热水和煤油mp4、比较水沙石的比热容mp4、比较金属的比热熔冰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swf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