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现代类人猿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大猩猩 B.黑猩猩 C.猩猩 D.长臂猿
    2.卵细胞产生的部位是(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3.胎儿在母体子宫中的发育过程中,其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
    A.受精卵 B.母体 C.羊水 D.胎盘、脐带
    4.下列关于青春期叙述,错误的是(  )
    A.男女生开始出现性器官
    B.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
    C.对异性产生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D.出现月经或遗精的生理现象
    5.以下四组食物中,对于修复和建造身体、青少年生长发育更加有利的是(  )
    食物
    糖类
    (克)
    脂肪
    (克)
    蛋白质(克)

    11
    5.6
    18.1

    15.3
    0.2
    0.2

    14.8
    0.6
    7.7

    13.8
    3.7
    8.1
    A.甲 B.乙 C.丙 D.丁
    6.患有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的人群需要加强补充的营养物质是(  )
    A.磷和维生素C B.钙和维生素C
    C.铁和维生素D D.钙和维生素D
    7.(1分)如图中,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的结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1分)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中,用量最多的食物应该是(  )
    A.米面 B.猪肉 C.青菜 D.鱼虾
    9.(1分)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下列描述不能体现小肠的吸收功能的是(  )
    A.长度一般为5~6米 B.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C.小肠内壁有绒毛状突起 D.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10.(1分)2022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的第十年,我国雾霾治理已取得初步成效。雾霾中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在冬季雾霾天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1分)深圳已经连续六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如今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市开展得如火如荼。“不随地吐痰”是一个城市的文明标志,痰形成的部位是(  )
    A.鼻腔 B.喉
    C.口腔 D.气管和支气管
    12.(1分)“食不言,寝不语”,其科学道理是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某器官而引起剧烈咳嗽,该器官是(  )
    A.胃 B.鼻 C.食道 D.气管
    13.(1分)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有利于(  )
    A.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D.血液与细胞的气体交换
    14.(1分)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通过的细胞有(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15.(1分)如图是人体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B.A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C.B过程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D.经过C过程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16.(1分)如图表示血液中的T细胞在血管外清除癌细胞的过程,据此推断T细胞属于(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17.(1分)在生病“打吊瓶”时嘴里会感觉发苦,这是因为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舌尖,刺激到了味觉感受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打吊瓶”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
    B.药物至少要两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味觉感受器
    C.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
    D.心脏中含有动脉血的是左心房和左心室
    18.(1分)血液从左心室射出后,经过体循环回到心脏前,不可能流经的血管是(  )
    A.肾静脉 B.肺静脉 C.上腔静脉 D.主动脉
    19.(1分)某A血型的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大量减少,危及生命。为救治该患者需要马上输血。下列关于输血与血型的说法有误的是(  )
    A.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应给该病人输入血小板
    B.若血库缺乏A型血,为及时救治病人,可快速输入O型血
    C.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D.健康的成年人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20.(1分)正常人的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尿素 D.血细胞
    21.(1分)某人尿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是由于患者(  )
    A.肾小管发生病变 B.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C.肾小球发生病变 D.肾上腺素分泌不足
    22.(1分)如图是人体血液流经某器官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b表示肺部,则a中血液的氧气含量比c低
    B.若b表示心脏,则a可表示静脉,c可表示动脉
    C.若c中血液营养物质增加,则b可表示小肠
    D.若b表示肾小球,则a为动脉,c为静脉
    23.(1分)人的眼球结构中,能根据光线强弱调整大小的是(  )
    A.角膜 B.巩膜 C.视网膜 D.瞳孔
    24.(1分)远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  )
    A.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B.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凸透镜
    C.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D.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
    25.(1分)正在认真学习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喊你的名字,听到老师的声音,需要以下结构参与,请你选出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  )
    ①听觉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⑥鼓膜。
    A. 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
    26.(1分)眼、耳、舌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能感知外界刺激,下列有关眼、耳、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
    B.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吞咽可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长期使用耳机对耳蜗内的感觉细胞不会有任何影响
    D.平时喝蜂蜜水或红糖水时,舌能形成甜的味觉
    27.(1分)某同学在深圳欢乐谷玩了紧张刺激的过山车后,下地时站立不稳,神经系统中受影响的主要部位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28.(1分)如图为缩手反射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由细胞体和轴突组成
    B.手被针刺后先感到痛再缩手
    C.⑤④③②①结构完整才能形成反射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骨髓
    29.(1分)研究显示,某激素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晚上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白天的5倍,因此专家建议晚上9时左右休息,并睡足9小时,该激素最可能是(  )
    A.胰岛素 B.雌性激素 C.雄性激素 D.生长激素
    30.(1分)下列内分泌腺及所分泌的激素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胸腺﹣性激素 B.胰岛﹣胰岛素
    C.肾上腺﹣肾上腺素 D.垂体﹣生长激素
    二、非选择题
    31.(5分)某学校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食物量对消化的影响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淀粉糊进入人体后最终在小肠中被分解为    ,其消化过程如图2中曲线    (X/Y/Z)所示。
    (3)预测10分钟后,滴加碘液,   号试管变蓝。
    (4)结合本实验,请你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答出一点即可)
    32.(5分)资料分析
    资料1:“绿色办奥,绿色发展”是我国北京冬奥会办奥理念之首。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正在“增绿”和“减排”上下功夫。市民们积极响应号召,纷纷选择绿色出行,其中共享单车掀起浪潮,成为了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资料2:在冬奥会期间,为满足各国运动员的不同饮食需求,我国提供了678个菜品供其选择,其中有红豆包、韭菜盒子等。这些美食助力选手们在比赛中的发挥,让观众看到了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如奥运会冠军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中,偏轴转体两周1620度的超难动作。
    (1)“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    气体的排放量从而达到“净零排放”、减少“温室效应”的目的。
    (2)某人骑共享单车准备经过斑马线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    。
    (3)“红豆包”松软可口,某运动员抓起一个烫手的红豆包后迅速松手,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人形成烫这种感觉的部位是    。
    (4)观看比赛时,出现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等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的出现是神经系统和    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33.(5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图25是血液循环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类似于“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主要器官是    。血液通过图中血管③上、下腔静脉和血管⑥   ,将血液运输回来。
    (2)在心脏a和b、c和d之间,能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
    (3)若图中的④为小肠处的毛细血管,血管③与血管⑤中的血液成分对比,含量增加的物质除了二氧化碳代谢废物外,还有    。
    (4)某患者手部受伤,医生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为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4.(5分)新冠肺炎是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感染性的疾病,它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图26是空气中的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过程模拟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当膈肌处于    状态(A/B),肺内气压    ,外界气体被吸入,同时新冠病毒随着空气进入人体。
    (2)新冠病毒伴随着空气进入人体的途径为:鼻→咽→喉→   →支气管→肺,上述结构中,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新冠肺炎患者严重时会导致肺结构纤维化,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患者出现    等症状。(答出一点即可)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下列现代类人猿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大猩猩 B.黑猩猩 C.猩猩 D.长臂猿
    【分析】类和类人猿的亲缘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据此解答。
    【解答】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在DNA、大脑、内脏器官的大小,面部的形状和功能上都很相似,黑猩猩染色体数目与人类相近是24对,血清免疫实验记录与人类最接近97%、人类100%,因此表明黑猩猩与人类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是最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键点:人和类人猿的亲缘关系最近,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1分)卵细胞产生的部位是(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细胞的产生部位是卵巢,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和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解答】解: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其中,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1分)胎儿在母体子宫中的发育过程中,其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
    A.受精卵 B.母体 C.羊水 D.胎盘、脐带
    【分析】胎盘是胎儿在子宫中发育时获取营养的通道,营养物质是来自于母体。
    【解答】解: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胎儿的发育过程。
    4.(1分)下列关于青春期叙述,错误的是(  )
    A.男女生开始出现性器官
    B.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
    C.对异性产生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D.出现月经或遗精的生理现象
    【分析】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此答题。
    【解答】解:A、性器官是一出生就有的,错误。
    B、青春期的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正确。
    C、进入青春期、性意识开始萌动,因此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变化,正确。
    D、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至成熟,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出现月经或遗精的生理现象,正确。
    故选:A。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性发育的主要特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5.(1分)以下四组食物中,对于修复和建造身体、青少年生长发育更加有利的是(  )
    食物
    糖类
    (克)
    脂肪
    (克)
    蛋白质(克)

    11
    5.6
    18.1

    15.3
    0.2
    0.2

    14.8
    0.6
    7.7

    13.8
    3.7
    8.1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殖发育、种子更新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儿童和青少年生殖发育快,需要大量的蛋白质。
    【解答】解:蛋白质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殖发育、种子更新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儿童和青少年生殖发育快,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四组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A组。所以A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蛋白质的主要作用。
    6.(1分)患有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的人群需要加强补充的营养物质是(  )
    A.磷和维生素C B.钙和维生素C
    C.铁和维生素D D.钙和维生素D
    【分析】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是缺钙。患有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的人群除了补钙,还要补充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
    【解答】解: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是缺钙。患有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的人群除了补钙,还要补充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7.(1分)如图中,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的结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图中的①肝脏,②大肠,③胃,④小肠。
    【解答】解:A、①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不符合题意。
    B、②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不符合题意。
    C、③胃是消化道中呈囊状、最膨大的部分,它能分泌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符合题意。
    D、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能够将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最终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8.(1分)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中,用量最多的食物应该是(  )
    A.米面 B.猪肉 C.青菜 D.鱼虾
    【分析】“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
    【解答】解: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米面中含丰富的淀粉等糖类,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因此淀粉等糖类每天摄入最多。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含义。
    9.(1分)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下列描述不能体现小肠的吸收功能的是(  )
    A.长度一般为5~6米
    B.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C.小肠内壁有绒毛状突起
    D.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分析】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解答】解: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长5~6米,有利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A不合题意。
    B、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B符合题意。
    C、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C不合题意。
    D、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的原因。
    10.(1分)2022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的第十年,我国雾霾治理已取得初步成效。雾霾中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在冬季雾霾天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用鼻呼吸的好处有: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等。
    【解答】解:用鼻呼吸的好处有: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等。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11.(1分)深圳已经连续六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如今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市开展得如火如荼。“不随地吐痰”是一个城市的文明标志,痰形成的部位是(  )
    A.鼻腔 B.喉
    C.口腔 D.气管和支气管
    【分析】在呼吸道感染受刺激,或者其他原因刺激到了呼吸道的黏膜,就会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有大量的分泌物渗出形成痰液。
    【解答】解:在呼吸道感染受刺激,或者其他原因刺激到了呼吸道的黏膜,就会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有大量的分泌物渗出形成痰液。最主要的位置是在气管和支气管。痰液形成后通过气管黏膜上的纤毛和咳嗽运动把痰液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12.(1分)“食不言,寝不语”,其科学道理是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某器官而引起剧烈咳嗽,该器官是(  )
    A.胃 B.鼻 C.食道 D.气管
    【分析】咽的下部连接喉和食道,呼吸时空气由咽直接进入喉;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使食物进入食道。
    【解答】解:咽的下部连接喉和食道,呼吸时空气由咽直接进入喉;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使食物进入食道。如果吃饭时大声谈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食物会误入气管引起剧烈的咳嗽。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及功能。
    13.(1分)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有利于(  )
    A.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D.血液与细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解答】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故选:A。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
    14.(1分)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通过的细胞有(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由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解答】解: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要穿过两层细胞。如图所示:
    故选:B。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细胞构成的.
    15.(1分)如图是人体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B.A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C.B过程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D.经过C过程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分析】呼吸全过程如图:

    图中A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C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解答】解:A、图中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图中所示的血管是毛细血管,A正确;
    B、A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B正确;
    C、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C正确;
    D、C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这样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D错误。
    故选:D。
    【点评】关键是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中气体交换的过程原理。
    16.(1分)如图表示血液中的T细胞在血管外清除癌细胞的过程,据此推断T细胞属于(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解:A、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A符合题意;
    B、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B不符合题意;
    C、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C不符合题意;
    D、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应当充分了解血液的分层现象,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这一基础知识。关键是要明确血液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17.(1分)在生病“打吊瓶”时嘴里会感觉发苦,这是因为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舌尖,刺激到了味觉感受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打吊瓶”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
    B.药物至少要两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味觉感受器
    C.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
    D.心脏中含有动脉血的是左心房和左心室
    【分析】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

    【解答】解:A、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打吊瓶”时,针刺部位为静脉血管,A正确。
    B、“打吊瓶”时嘴里会感觉发苦,药物经过的路线是: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舌部毛细血管→刺激舌上味觉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并在大脑皮层形成苦的感觉,故药物至少要两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味觉感受器,B正确。
    C、静脉注射后,药物进过腔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C错误。
    D、心脏中含有动脉血的是左心房和左心室,含有静脉血的是右心房和右心室,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8.(1分)血液从左心室射出后,经过体循环回到心脏前,不可能流经的血管是(  )
    A.肾静脉 B.肺静脉 C.上腔静脉 D.主动脉
    【分析】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

    【解答】解: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肾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所以血液从左心室射出后,经过体循环回到心脏前,不可能流经的血管是肺静脉。
    故选:B。
    【点评】掌握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9.(1分)某A血型的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大量减少,危及生命。为救治该患者需要马上输血。下列关于输血与血型的说法有误的是(  )
    A.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应给该病人输入血小板
    B.若血库缺乏A型血,为及时救治病人,可快速输入O型血
    C.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D.健康的成年人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分析】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在不出现血液凝聚现象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输其它血型的血。
    【解答】解:A、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应给该病人输入血小板,提高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采用时要缓慢地输入,B错误。
    C、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C正确。
    D、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D正确。
    故选:B。
    【点评】熟记人类血液分为四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时应注意的事项,首先必须明确输血的原则和输血的规律,并会灵活运用。
    20.(1分)正常人的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尿素 D.血细胞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正常人的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尿素、水和无机盐。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21.(1分)某人尿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是由于患者(  )
    A.肾小管发生病变 B.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C.肾小球发生病变 D.肾上腺素分泌不足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若尿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的通透性过大,使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滤过,从而随尿排出。
    故选:C。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尿的形成过程。
    22.(1分)如图是人体血液流经某器官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b表示肺部,则a中血液的氧气含量比c低
    B.若b表示心脏,则a可表示静脉,c可表示动脉
    C.若c中血液营养物质增加,则b可表示小肠
    D.若b表示肾小球,则a为动脉,c为静脉
    【分析】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解答】解:A、若b表示肺,则,a血管是肺动脉,c血管是肺静脉,肺动脉里流的是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A正确。
    B、若b表示心脏,则a可表示静脉(把血液输送回心脏),c可表示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往全身),B正确。
    C、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所以若c中血液营养物质增加,则b可表示小肠,C正确。
    D、若b表示肾小球,则a为入球小动脉,c为出球小动脉,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3.(1分)人的眼球结构中,能根据光线强弱调整大小的是(  )
    A.角膜 B.巩膜 C.视网膜 D.瞳孔
    【分析】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

    【解答】解: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因此人的眼球结构中,能根据光线强弱调整大小的是瞳孔。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
    24.(1分)远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  )
    A.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B.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凸透镜
    C.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D.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
    【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

    【解答】解: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因此远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方法是视网膜后,凸透镜。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远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25.(1分)正在认真学习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喊你的名字,听到老师的声音,需要以下结构参与,请你选出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  )
    ①听觉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⑥鼓膜。
    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
    【分析】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解答】解:外界的声波经过③外耳道传到⑥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②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⑤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①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④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C正确。
    故选:C。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
    26.(1分)眼、耳、舌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能感知外界刺激,下列有关眼、耳、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
    B.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吞咽可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长期使用耳机对耳蜗内的感觉细胞不会有任何影响
    D.平时喝蜂蜜水或红糖水时,舌能形成甜的味觉
    【分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解答】解:A、视觉和听觉产生的部位分别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视网膜和耳蜗分别是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A错误。
    B、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吞咽可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平衡,B正确。
    C、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长期使用耳机会损伤耳蜗内的感觉细胞,使听力下降,C错误。
    D、味觉是由味觉感受器感受到的,味觉有甜、酸、苦、咸、辣、鲜、涩、麻、凉、金属味等十种重要味感,其中甜、酸、咸、苦四种是基本味感。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味道,D错误。
    故选:B。
    【点评】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注意。
    27.(1分)某同学在深圳欢乐谷玩了紧张刺激的过山车后,下地时站立不稳,神经系统中受影响的主要部位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分析】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其中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解答】解: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所以某同学在深圳欢乐谷玩了紧张刺激的过山车后,下地时站立不稳,神经系统中受影响的主要部位是小脑。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8.(1分)如图为缩手反射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由细胞体和轴突组成
    B.手被针刺后先感到痛再缩手
    C.⑤④③②①结构完整才能形成反射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骨髓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和①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解:A、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A错误。
    B、手被针刺后,手部肌肉内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痛觉。神经冲动从脊髓传到大脑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手被针刺后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B错误。
    C、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C正确。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9.(1分)研究显示,某激素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晚上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白天的5倍,因此专家建议晚上9时左右休息,并睡足9小时,该激素最可能是(  )
    A.胰岛素 B.雌性激素 C.雄性激素 D.生长激素
    【分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解答】解: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学生入睡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9时到10时之间,并睡足9小时,这有利于学生在晚上能更多地分泌生长激素。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关于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难度较小。
    30.(1分)下列内分泌腺及所分泌的激素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胸腺﹣性激素 B.胰岛﹣胰岛素
    C.肾上腺﹣肾上腺素 D.垂体﹣生长激素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如下图:
    内分泌腺
    位置
    功能
    激素分泌异常症
    垂体
    位于大脑的下部
    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位于颈前部,喉和气管的两侧
    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就分泌过多会患甲亢;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会患患呆小症;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胰岛
    散布于胰腺中
    分泌胰岛素等
    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患糖尿病
    【解答】解:A、胸腺能够分泌胸腺激素。A错误;
    B、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B正确;
    C、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C正确;
    D、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其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A。
    【点评】理解掌握各种激素的来源。
    二、非选择题
    31.(5分)某学校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食物量对消化的影响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食物量 。
    (2)淀粉糊进入人体后最终在小肠中被分解为  葡萄糖 ,其消化过程如图2中曲线  X (X/Y/Z)所示。
    (3)预测10分钟后,滴加碘液, 乙 号试管变蓝。
    (4)结合本实验,请你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不要暴饮暴食 。(答出一点即可)
    【分析】(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图2中X表示淀粉的消化,Y表示脂肪的消化,Z表示蛋白质的消化,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
    【解答】解:(1)该实验是为了探究食物量对消化的影响,实验变量是食物量。
    (2)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口腔,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可见图2中X表示淀粉的消化。
    (3)(4)甲试管中的淀粉适量,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滴加碘液不变蓝。乙试管中的淀粉较多,唾液淀粉酶来不及彻底分解,滴加碘液变蓝。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暴饮暴食。
    故答案为:(1)食物量。
    (2)葡萄糖;X。
    (3)乙。
    (4)不要暴饮暴食.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
    32.(5分)资料分析
    资料1:“绿色办奥,绿色发展”是我国北京冬奥会办奥理念之首。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正在“增绿”和“减排”上下功夫。市民们积极响应号召,纷纷选择绿色出行,其中共享单车掀起浪潮,成为了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资料2:在冬奥会期间,为满足各国运动员的不同饮食需求,我国提供了678个菜品供其选择,其中有红豆包、韭菜盒子等。这些美食助力选手们在比赛中的发挥,让观众看到了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如奥运会冠军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中,偏轴转体两周1620度的超难动作。
    (1)“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  二氧化碳 气体的排放量从而达到“净零排放”、减少“温室效应”的目的。
    (2)某人骑共享单车准备经过斑马线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  条件反射 。
    (3)“红豆包”松软可口,某运动员抓起一个烫手的红豆包后迅速松手,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人形成烫这种感觉的部位是  大脑皮层 。
    (4)观看比赛时,出现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等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的出现是神经系统和  激素 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析】(1)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改用清洁型新能源。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3)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
    【解答】解:(1)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不是零排放。
    (2)某人骑共享单车准备经过斑马线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大脑皮层内,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手在不经意间触碰到很烫的物体,脊髓会立即做出反应,将手缩回;同时脊髓内的神经元仍会将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使人感到“烫”,所以产生“烫”这种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4)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条件反射。
    (3)反射弧;大脑皮层。
    (4)激素。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碳中和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真正实现碳的零排放,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33.(5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图25是血液循环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类似于“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主要器官是  心脏 。血液通过图中血管③上、下腔静脉和血管⑥ 肺静脉 ,将血液运输回来。
    (2)在心脏a和b、c和d之间,能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房室瓣 。
    (3)若图中的④为小肠处的毛细血管,血管③与血管⑤中的血液成分对比,含量增加的物质除了二氧化碳代谢废物外,还有  营养物质 。
    (4)某患者手部受伤,医生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为  a→b→c→d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分析】观图可知: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①肺部毛细血管、②肺动脉、③上下腔静脉、④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⑤主动脉、⑥肺静脉,解答即可。
    【解答】解:(1)心脏主要有心肌构成,它不停的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就像泵一样,因此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通过图中血管③上、下腔静脉和血管⑥肺静脉,将血液运输回心脏。
    (2)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若图中的④为小肠处的毛细血管,③肠静脉与⑤肠动脉中的血液成分对比,含量增加的物质除了二氧化碳代谢废物外,还有营养物质。
    (4)某患者手部受伤,医生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则药物经过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手动脉→手指伤口处的毛细血管,所以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为a→b→c→d。
    故答案为:
    (1)心脏;肺静脉。
    (2)房室瓣。
    (3)营养物质。
    (4)a→b→c→d。
    【点评】掌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34.(5分)新冠肺炎是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感染性的疾病,它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图26是空气中的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过程模拟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当膈肌处于  B 状态(A/B),肺内气压  低于大气压 ,外界气体被吸入,同时新冠病毒随着空气进入人体。
    (2)新冠病毒伴随着空气进入人体的途径为:鼻→咽→喉→ 气管 →支气管→肺,上述结构中, 肺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新冠肺炎患者严重时会导致肺结构纤维化,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患者出现  呼吸困难、发烧、咳嗽 等症状。(答出一点即可)
    【分析】(1)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如图中B;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如图中A。因此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2)膈肌从A到BA时,吸气;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A状态;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B状态。
    【解答】解:(1)膈肌从A到B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同时新冠病毒随着空气进入人体。
    (2)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的途径之一是:病菌→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3)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肺部纤维化,肺泡弹性下降,导致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受阻,使呼吸困难、发烧、咳嗽逐渐加重。
    故答案为:(1)B;低于大气压。
    (2)气管。
    (3)肺。
    (4)呼吸困难、发烧、咳嗽。(答出一点即可)
    【点评】呼吸运动的呼气过程:呼吸肌舒张,气体从肺内排出;吸气过程:呼吸肌收缩,气体从外界进入肺内。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卷,共4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