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1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1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分数的再认识(一)元教案
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重点
突破
通过由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1”,感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难点
突破
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感受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从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法
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再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
学法
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再认识分数的意义,应用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正方形、三角形、小棒若干、练习本。
过程
引入
课件导入:我们之前已经认识过分数,大家还会用分数表示各部分吗?
师课件出示图例,用分数表示各图涂色部分。
用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上图涂色部分都可以用表示,可为什么同样是,涂色部分的大小、形状却不一样呢?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分数,再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根据图形写出分数,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
探新
(一)活动一:
1.课件呈现出两个图形:一个被平均分成4等份的正方形和4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请同学涂色表示其中的,并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汇报:图1是把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涂其中的3份,就是34;图2是把4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3个就是表示34。
2.课件呈现12根排列整齐的骨头,请同学圈出其中的,并说一说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说一说。
(把12根骨头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平均分成4份,每3根为一份,这样圈出其中的3份,就是34,也就是9根骨头。)
3.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单位“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从具体情境出发,让学生通过圈一圈、涂一涂等活动,认识整体“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从而认识分数的意义。
(二)活动二:
1.导入: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幅精美的图案,课件呈现一张图片:
2.引导画一画:这两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14,那你能猜测出这幅完整的图案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并在班级展示画法。
3.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8个正方形组成的)。
归纳:一个图形的14是两个小正方形,所以原来的图形只要有8个正方形就可以了,图形的形状可以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明确只要有8个正方形就符合条件,但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活动三:
1.提问:图形的形状不同,可以表示相同的分数。那么,相同的分数,表示的数量是不是一定相同呢?
教师两只手拿着不同样多的小棒,请两位同学分别拿出其中的,看谁拿的又快又对。
2.学生动手拿一拿,并说一说。
(因为老师左手拿了6根小棒,拿出12,就是将6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就是3根;老师右手拿了10根小棒,拿出12,就是将10根小棒看作“一个整数”,平均分成2份,拿出1份就是5根。)
3.课件出示题目: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看了各自书的,就是把各自看的13书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他们分别看了其中的一份。由于不知道他们所书的总页数,所以他们看的页数无法比较。)
4.小结: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多。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认识了分数的意义,运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来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巩固
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涂色部分。(课件出示)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在组织学生交流: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涂色部分占整体的912也可以用34表示;图4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
2.涂一涂: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课件出示)
然后判断:这些草莓的样多吗?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设计意图】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2):
(3):
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之后的又一节内容,不是初步认识单位“1”,而是对单位“1”的再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再认识分数的必要性,促进学生对分数相对性的理解。在教学中,引用了教材例题,涂色或圈出各图形的34,开门见山,一下子唤醒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学生很快融入到新的学习中来,同时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涂一涂、圈一圈的过程中明白: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接着,课件呈现不完整图形,让学生画一画补充完整,在画的过程中知道: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相同,总体形状可以不同,但总数量必须相同。紧接着更深一步,让学生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手中的小棒,明白为什么同样是“12”,而拿出的小棒数却不一样多,学生一下子就能想到是因为“整体”不一样所以取出的小棒才会不一样多,“整体”的重要性轻而易举就解决了。
板书
分数的再认识(一)
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1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五年级上册五 分数的意义1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引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