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一、从攫取到生产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二、从依存到创造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三、从生存到生活 ——食物生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课的课程标准了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课的学习重点农业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革命性影响;古代文明的多样性与同一性;
本课的考查热点1. 农业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性意义;
【问题探究】结合以上材料及教材P2,总结人类早期生产生活的特点
(一)采集渔猎——远古时期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中,绝大部分时间以采集渔猎为生,这种依赖于自然界的现成产品的经济活动被称“攫取经济”。——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使用工具进行采集和渔猎 2.迁徙群居 3.学会使用火 4.女性地位较高
一、从攫取到生产——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白天的时间,这个原始人四处游荡,寻找食物。当夜幕降临大地,他把妻儿藏在空树干里,或藏在某些大石头后面,因为他周围都是凶猛的野兽,天黑时这些野兽就要开始游荡,寻找食物。在那个世界里,你要么吃,要么就被吃,生活是极不舒服的,因为它充满了恐惧和灾难。 夏天,他要忍受日光的暴晒。冬天,他的孩子可能会在他的怀里冻死。当他受了伤(捕猎的动物总是容易弄断骨头,或者扭伤脚踝),没有人照顾他,他必定惨死。 ——房龙《人类的故事》
严酷的生存危机催生变化—原始农业出现
(二)原始农业出现——距今大约一万年前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试分析原始农业出现的原因。
适宜的地理生物环境,发展到相当高水平的采集技术,缺乏用以安置过剩人口的未开发土地,依存经济本身的危机人口迁移受限···
更新世晚期, 地球环境的巨大变化, 使一部分物种消亡, 人类在采集水果、浆果, 猎取飞禽走兽、鱼虾不能果腹的情况下, 不得不转向利用植物的块茎、草本植物的种子。···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可利用的动、植物密度降低;二是人口的增加接近载能。旧的平衡模式被打破后, 人口超过了载能, 为提高生产力而改造和控制环境的做法被优先选择, 人们会选择更有效的取食手段。 ——胡效月, 安成邦《中国农业起源研究综述》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淮南子·修务训》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 ——班固:《白虎通义·号》
看法:两则材料读书古人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推测,皆有道理,但不全面。远古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其食物来源既有植物果实、昆虫,也有禽兽。农业的起源有多种因素,除材料中的因素外,人类对植物生长发育知识的掌握也是主要因素。
【问题探究】上面两段材料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描述有何不同? 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沧源崖画,1966年《文物》杂志上刊登其调查报告,其中的《村落图》因图形集中、场面宏大、内容丰富且具备记事功能而引起考古界广泛关注。
塔西里·那杰岩画,出土于阿尔及利亚。有学者认为该画作描绘了妇女采集谷物的场景。
二、从依存到创造——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
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发达,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
【合作探究】依据课本p4-5,小组合作完成不同地域生产生活状况表格。
在有名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已经说到了耕犁和耕牛等役畜。此外对有关出租和耕耘土地,放牧和管理牲畜以及修建管理果园等事,该法典也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可见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很发达。——董恺忱《世界农业发展历程述略——兼论东西方农业的特点(上)》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及教材p4,分析古巴比伦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王室和神庙拥有大量土地,土地私有制度保障生产—《汉谟拉比法典》提供法律保障—国家为减少旱涝对农业的影响,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乌尔王陵军旗(和平面)
尼罗河从南向北流经埃及,为埃及带来了充足的水源。尼罗河每年的定期泛滥,带来了大量上游的泥沙。这些泥沙来自非洲的热带草原,富含庄稼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料,等于每年给尼罗河下游两岸的土地普遍施了一次肥……公元前5世纪访问过埃及的希罗多德宣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中外历史纲要(下)》
爱神哈托尔常化身为母牛,化身为女性时,也带有牛头。
江苏睢宁双沟镇东汉墓出土东汉牛耕画像石(局部)
北方粟麦农业区/南方稻作农业区(“南稻北粟”格局)
围剿公田(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度逐步建立)
中国历史,自秦汉以至民国成立……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杨东莼 《中国文化史大纲》
(1)经济格局:南稻北粟(后为南稻北麦)。(2)产业结构:以农业种植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3)生产模式:不断变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5)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私有为主,土地兼并盛行。(6)国家干预:一方面国家通过兴修水利、赈灾和救灾,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实行重农抑商。
【问题探究】结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古希腊人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在地力较差、不适于栽种农作物的地方建立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并把产品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在古代希腊,由于城邦制度的发展,对本族同胞奴役制度的废止,奴役外族的奴隶制广泛发展起来……正是奴隶的劳动,使一部分希腊人能够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心从事精神产品的创造。
在古罗马的王政时期,土地公有制十分盛行,甚至大部分国土都属于公有……在步入共和国时期前后,公有制土地虽依然存在,但所占比例已经大大缩减,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私有制的主导……罗马帝国初期,在意大利,除谷物需要进口外,葡萄酒和橄榄油都有剩余,曾大量输往高卢等地。 ——《论古罗马与中国汉朝土地制度变迁的共性》
(阿兹特克)土地归公社所有,分给各个家族共同耕种。此外,还有专门供养祭司和军事首领的土地以及供军需用的军用地。这些土地用公社成员和奴隶来耕作。奴隶主要由战俘和债务奴隶构成,贵族和祭司一般都占有奴隶,用以从事耕作和建筑等劳动。奴隶也是买卖的对象。——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印第安人农耕图(16世纪)
三、从生存到生活——食物生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农业革命还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但这一来它也打破了部落通过传统主义形成的约束性的结合,使人性得到了解放。而人性一旦解放就必然会使狩猎区变成大都会,使人类从利用自身的体力发展到利用原子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探究】请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农业的出现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农业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并储存它,这使得人口增长,一部分人可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促进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以及财富积累。——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了食物生产者—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增速了人口的增长
—定居和聚落的形成;—一部分人开始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的发展。
有了原始农业,食物来源较前丰富了,生活较前有了保障,这样人们才有条件从事副业生产,如: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等,……由于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要附着于土地,同时生活又较前有了保障,人们不必总是随着动、植物资源的变化而漂泊流徙,所以人们开始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 ——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史》
2.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中国阴历中的二十四节气
4.促进生产关系变化:产生私有制,阶级,国家
公共权力机构与防御工事
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科技发展:天文历法,数学等
农业的出现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生产生活:定居,社会分工,精神追求
人与自然:食物采集者 食物生产者,人口增加
1.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和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是 ( ) A.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B. 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C. 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D. 专门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高中历史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示范课ppt课件,共1页。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文课件ppt,共1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单元教学结构,农业起源三大地区,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变化的逻辑链,农业产生,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